作品概括
作品原文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余,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遊人到則發視。王無咎為之傳甚詳。
註:【日禺】即隅中,相當於上午九至十一時。禺,音yú。
作品譯文
北宋治平元年,有一天在常州,正逢太陽落山的時候,天空中發出了一聲像雷鳴般的巨響,原來是一顆大星,幾乎像月亮一樣,在東南方出現。一會兒又一聲巨響,這顆大星移到西南方去了。再一聲震響後,這顆星就落在宜興縣一個姓許的人家的園子裡,遠近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許家的籬笆全被燒毀了。
這時火熄滅了,只見地面上有一個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探看,大星就在洞穴裡面,發著微弱的光。過了好久,才逐漸暗下來,但是還熱得讓人不能靠近。又過了很長時間,挖開那個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塊圓形的石頭,此時還是熱的呢,它大小如拳頭,一頭略微尖些,顏色與鐵相似,重量也與鐵差不多。
常洲太守鄭伸知道了這件事,就把它送到潤州金山寺保存。直到現在還用匣子保藏著,有遊人到了那裡,就打開匣子讓人們參觀。王無咎為此寫了篇文章,很詳細地記敘了這件事。
注釋
①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流星體路過地球大氣層與空氣發生摩擦,產生熱能,沒有完全燒毀而隕落在地面上的部分叫做隕星。
②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治平,宋英宗的年號。
③日禺時:太陽落山。禺,禺谷,傳說中日落的地方。幾如月:幾乎像月亮一般大。
④見(xiàn):同“現”,出現。
⑤著(zhuó):向、到。
⑥赫然:光明、顯耀的樣子。藩籬: 籬笆。
⑦一竅如桮大:一個孔穴像杯子一般大。熒熒(yíng yíng)然:微光閃動的樣子。
⑧發:挖掘。
⑨鄭伸:指常州太守鄭伸,生平不詳。潤州: 地名。治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金山寺:寺名。位於江蘇省鎮江市西北金山上的佛寺,東晉時創建,舊名澤心寺,自唐起通稱為金山寺。
⑩王無咎:北宋南城(今江西省南城縣)人。傳:記載,寫文章。
作品賞析
本節選自沈括的《夢溪筆談》,文章如實地記錄了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常州地區發生的一次隕星墜落的真切生動的情景。隕星的墜落其實與地震一樣,是一種常見的自然想像。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史書上就有記載,只不過是語焉不詳,更加上後代唯心主義者又將隕星神秘化,致使有關隕星的記載遠離科學。作者身處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能以科學的精神認識並記述隕星現象,實屬難能可貴。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記敘隕星墜落的時間、地點以及隕星墜落時的情景。尤其是對隕星墜落時聲響、光亮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讓讀者讀了有如臨其境的感覺;第二部分,詳細描述了隕星落地後的形狀、顏色、溫度、大小及重量;第三部分,交代了隕星(隕石)的去處。
本文的藝術特色十分鮮明,全文雖然不足200字,但文辭簡練,線索清晰,作者以極其生動傳神的語言,再現了隕星墜落過程中的奇異景象,把科學的道理解釋得淺顯易懂,讓讀者如臨其境,聞其聲,見其光,睹其形,知其所在。
對於流星隕落這一自然現象,古人缺乏科學知識,因而往往把它看作是天降災禍,附上了神秘而又恐怖的色彩。與上述迷信態度相反,也有一些進步的思想家,用追求真相真理的態度對隕星現象作出了科學的解釋。沈括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完全摒棄了那些迷信邪說,對隕星的出現、墜落以及被發掘出來的全過程作了如實的記載,詳細地描述了它的火光、溫度、形狀、比重。尤其有意義的是他發現隕星的組成成分是鐵。這是我國古代文獻資料中對隕星成分的首次文字記錄,與現代對隕星成分的認識是相吻合的。
作者簡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 ,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
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曆法,與今天的陽曆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
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藥方,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沈括自幼對天文、地理等有著濃厚的興趣,勤學好問,刻苦鑽研。少年時代他隨做泉州州官的父親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當時的一些見聞,均收入《夢溪筆談》。在天文學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經製造過我國古代觀測天文的主要儀器——渾天儀;表示太陽影子
的景表等。為了測得北極星準確位置,他連續三個月,每天用渾天儀觀測北極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後夜所見到的北極星方位,分別畫於圖上,經過精心研究,最後得出北極星與北極距三度。這一科學根據在《夢溪筆談》中有詳細的記載。《夢溪筆談》中還記載了沈括在數學方面的貢獻,他發展了《九章算術》以來的等差級數,創造了新的高等級數求和法——隙積數。幾何學中,他發明了會圓術,即從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高度來求弓形底和弓形弧的方法。為此日本數學家三上義夫曾給予沈括以極高的評價。
《宋史·沈括傳》稱他“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和“中國科技史上的的里程碑”。
1979年7月1日為了紀念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在1964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
他在百科全書《夢溪筆談》中,是第一個人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曾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