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由來
南宋末年,愛國將領、文學家文天祥在抗元鬥爭中兵敗被俘,面對敵方的威脅利誘毫不動搖。1279年正月六日,文天祥被押隨元軍由潮陽出海,向崖山進發。10日,文天祥隨敵船經過伶仃洋。但見伶仃洋上空烏雲密布,海面惡浪排空。文天祥佇立船頭,背後是手執兵械的元兵。他兩隻被鐐銬緊鎖著的手抓著船沿,鬚髯被凜冽的海風吹得亂蓬蓬的;撲入眼帘的儘是爛寮破舟,一片蒼涼。回想自元軍進犯,自己4年來歷盡艱辛保家衛國,從江西一直轉戰至福建、廣東,冒著九死一生,力挽狂瀾,卻至今壯志未酬……當年惶恐灘頭驚險突圍的一幕又浮現在腦際,眼下自己身陷囹圄,孤身被押於敵船上,面對伶仃洋,更覺孤苦伶仃。山河破碎,自己亦如浮萍任憑邪風惡雨吹打。他想:“人生在世,總會有死,如果能以一死報效國家,我亦無怨無悔。”這時,一首千古不朽的詩篇《過伶仃洋》從他的心底湧出,他琅琅吟道:“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伶仃洋里嘆伶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詩沉鬱悲壯,氣勢磅礴,表現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