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描述
根狀莖短而直立或略斜升,無鱗片,或幼時先端有少數深褐色小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達65厘米;葉柄長10-20厘米,基部褐色,向上至葉軸淺褐色,密被淺褐色有光澤的捲曲節狀長柔毛,上面有淺縱溝,下面圓形;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達45厘米,寬達20厘米,基部略縮狹;側生分離羽片達15對,接近,互生或對生,鐮狀披針形,長達12厘米,寬達1.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無柄,不對稱,上側有三角形耳狀突起,下側圓形,兩側全緣或呈波狀,有時有粗鈍鋸齒,中部以上的平展,下部的反折向後斜展,略縮短,有時基部1對長不及中部羽片的1/2,偶有不縮短;葉脈兩面均明顯,中脈下面密生長節毛,上面略有較短的節毛,側脈大多二叉,下面疏生較短的節毛,上面略有節毛或幾無毛。孢子囊群及囊群蓋大多長線形,長達小脈長度的2/3以上或與小脈等長,雙蓋蕨型的孢子囊群大多生於羽片中部,較短的1條孢子囊群通常生於小脈中部或上部,偶見生於分叉小脈的下側,其下端達分叉處以下;囊群蓋背面或多或少有節狀長柔毛。孢子赤道面觀圓形,用電鏡觀察,周壁密生白色、絲狀、多層次網結、表面絨毛狀的紋飾,用光鏡觀察,僅見周壁表面具絨毛狀紋飾。
分布及生境
分布於浙江(平陽)、江西(遂川)、福建(南平)、台灣(台北、屏東、台東)、廣東(樂昌、翁源、大埔、新豐、懷集、從化、增城、信宜、陽春、高州、海康)、香港、海南(定安、白沙鸚哥嶺、瓊中五指山)、廣西(金秀大瑤山、上林及武鳴大明山、容縣天堂山)、貴州(荔波)、雲南東南部(麻栗坡老君山、屏邊大圍山、金平分水嶺)。生於山地常綠闊葉密林中石壁腳下或溝谷溪邊潮濕岩石上,海拔450-1600米。越南北部及日本南部(琉球、屋久島)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香港(大霧山)。
植物之蹄蓋蕨科(六)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