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

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

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平陽縣東部海域,總面積200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1.3平方公里,擁有大小島嶼52個,似一顆明珠鑲嵌於萬頃碧波之中。列島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寬800米、長600米的貝殼河海灘;有海八珍之首的鮑魚和名貴的石斑魚等368種魚類,有蝦蟹類180種和數百種陸域動物。有貝類403種、藻類174種,占中國海洋貝藻類總數的20%以上,被譽為“貝藻王國”。是1990年被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中國首批五個海洋類自然保護區之一。

簡介

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0106公頃。

一、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浙江省平陽縣東南海域。

二、自然環境

南麂列島由33個、14個暗礁、21個乾出礁、55個明礁組成,平均海拔70~80米,最高峰海拔229米,為大山。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201.0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90.7l平方公里。最大島為南麂島,面積720公頃,海岸線長3009公里,氣候年均溫16.5℃,全年無霜,年降水量1164毫米。影響本區的颱風平均每年為2.5次。

三、區內生物資源

南麂列島的良好氣候,特殊的海洋水文和地質地貌條件,形成了特殊的生態環境、物種和生物群落。該區貝藻類豐富,是中國海域的重要貝藻類基因庫。區內海洋貝類有403種,約占我國海洋貝類的30%,占浙江沿海貝類總數的80%。貝類中分布潮間帶的貝類196種,分布於潮下帶淺海的貝類255種。其中14種為國內首次記錄,22種至少尚未在我國其他沿海發現。有陸源種子植物317種、脊椎動物55種,海洋魚類368種,蝦、蟹180種;海洋藻類174種,約占我國藻類總種數的20%,其中藍藻2種,紅藻102種,褐藻34種,綠藻30種。

保護區按功能分為核心區、緩衝區、開發區。核心保護區有三處,最大的沙岙——龍船礁(圖3),面積共663公頃。保護區內眾多的小島,各具特色。大擂島和竹島生長大量的水仙花,俗稱“水仙花島”;還有蛇島、鳥島。南麂島的三盤尾則是怪石眾多,岩壁聳秀,草坪如茵,其旅遊資源豐富多彩。

南麂列島的三盤尾則怪石眾多,岩壁聳秀,草坪如茵,其旅遊資源豐富多彩。

四、保護意義

1、保護區貝藻類種類之多,區域性之廣、區系之複雜為全國罕見。

2、保護區藻類具有溫帶、熱帶兩種區系特徵和地域上的斷裂分布現象。

3、可以作為我國海洋貝藻類“南種北移”、“北種南移”的重要引種馴化基地和合理利用貝藻類資源的示範工程研究基地及科研基地。

在這裡的大沙吞已樹起國家海洋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國家級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區碑,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海島海域生態系自然保護區,具有重要的科學和生態價值,對我國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重大意義。同時,每年許多人紛紛來到南麂列島,參觀這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僅每年的暑期就有幾萬人到此旅遊觀光,而目遊人逐年增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