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原料。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海洋的開發與利用不斷加深,影響了海洋原有的生態系統,可能給海洋生物多樣性帶來潛在危脅。因此,人類有必要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用於取樣研究海洋生物的新技術極大豐富,加之社會上對於探索地球上未知領域的廣泛興趣以及對地球資源更加合理化使用的實際需要,推動這一普查發展。
海洋生物普查致力於履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框架協定(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中簽署國對生物資源進行信息收集的義務,將在人類尚未涉足的領域收集大量物種分布信息。
目的
開展這項國際海洋物種普查項目的初衷,來自於1995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當時科研人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人口的不斷增長將有可能對海洋界生物物種多樣性造成無法逆轉的破壞。
為進一步了解其中海洋生物物種發展情況,世界各國海洋研究工作者著手組織開展了這項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範圍最廣的全球海洋生物種類普查工作。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對神秘海洋世界的探索遠遠不夠,他們希望藉助這一計畫,發現更多的海洋中前所未知的生物種群。計畫旨在對整個地球的海洋生物進行調查,共同回答“海洋生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一科學問題。從種群、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建立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體系,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漁業的目標。
通俗地說,這項普查計畫為以下三個問題所引導:海洋中過去曾經有什麼生物生存?現在有什麼生物正在游弋?未來又會有什麼生物出現?
特點
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是迄今為止同類計畫中規模最大、考察面積最廣、花費最多的國際合作項目。該計畫是從2000年開始進行的,實施期為10年,一直持續到2010年。本計畫的特點是研究範圍廣泛,包括種群、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建立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體系。
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是為了評估及解釋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分布及其豐富程度。大約有7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參與了這項普查計畫。據初步估算,整個項目全部完成所需花銷將超過1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資金將由項目參與國的政府資助。
計畫記錄全球海洋生物種類、數量及分布,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圖像了解某些海洋生物過去、現在的棲息地,並預計未來它們可能出現的地方。已有超過70個國家、300多名科學家參與。
機構
海洋生物普查計畫接受國際科學指導委員會指導。科學指導委員會由跨學科國際知名科學家組成。委員會每年舉行三次會議,以指導海洋生物普查計畫的科學策略。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松研究員任首屆CoML中國委員會主席。
任務
海洋生物普查計畫的任務是評估及解釋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分布及其豐富程度。“海洋生物種群歷史研究”項目將復原整理及分析過去500至1000年間的歷史數據,以研究過去的海洋生物群落。為了研究現存的大量海洋生物,海洋生物普查計畫正在進行實地勘測,並與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簡稱SCOR)下屬的觀測海洋生物新技術工作組合作,將最新科技推廣運用到實地勘測領域。從海洋生物種群歷史研究及實地勘測得到的數據將被用於“海洋生物種群預測研究”,對將來的生態系統進行模擬,以決定如何最好的為後代保持和維護海洋環境。
海洋生物普查計畫科學家的工作是:
為海洋生物多樣性蒐集空前數量的“第一”;
為了發現而促進技術;
組織關於海洋生物的知識並讓人們能夠獲取它們;
測量人類活動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為基於科學的政策提供基礎;
內容
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包括以下內容:
海洋生物種群歷史研究(History of Marine Animal Populations,簡稱HMAP)
海洋生物種群預測研究(Future of Marine Animal Populations,簡稱FMAP)
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統(Ocean Bio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OBIS)。
海洋生物種群歷史研究
海洋生物種群歷史研究項目將復原整理及分析過去500年至1000年間的歷史數據,以研究過去的海洋生物群落。
實地勘測
為了研究現存的大量海洋生物,海洋生物普查計畫正在進行實地勘測,並與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下屬的觀測海洋生物新技術工作組合作,將最新科技推廣運用到實地勘測領域。
海洋生物種群預測研究
從海洋生物種群歷史研究及實地勘測得到的數據將被用於“海洋生物種群預測研究”,對將來的生態系統進行模擬,以決定如何最好地為後代保持和維護海洋環境。
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統
為了整理及維護由海洋生物普查所產生的大量數據,將建立“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統”。這是一個用於考查生物多樣性、分布及數量,跨越時間和空間變化的海洋生物和環境資料庫。這一系統將成為科學工作者保存和分析由海洋生物普查計畫產生的大量數據的有力工具。整個海洋學界將能夠在網際網路上免費查閱所有信息。
代表性計畫
北冰洋生物多樣性(Arctic Ocean Diversity,ArcOD)
深海化學合成生態系統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 of Deep-Water Chemosynthetic Ecosystems, ChEss)
深海生物多樣性普查(Census of Diversity of abysmal Marine Life,CeDAMaR)
緬因海灣計畫(Gulf of Maine Program,GoMA)
中大西洋脊背生態系統項目(Mid-Atlantic Ridge Ecosystems Project,MAR-ECO)
海岸地區自然地理(Nature Geography in Shore Areas,NaGISA)
太平洋板塊跟蹤計畫(Pacific Ocean Shelf Tracking Program,POST)
太平洋浮游生物標記(Tagging of Pacific Pelagics,TOPP)
國際海洋微生物普查(International Census of Marine Microbes,ICoMM)
海洋浮游生物普查(Census of Marine Zooplankton,CMarZ)
南極海洋生物(Antarctic Marine Life,CAML)
海山海洋生物普查(Census of Marine Life on Seamounts,CenSeam)
發現
公眾可以查到2.5萬種海洋生物的信息。科學家們估計,未知的海洋生物最少還有約210萬種。已經有來自70多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加入到這個項目中。本項目還與海洋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國際組織加強合作,籌集研究資金。中大西洋脊背生態系統項目已經從大西洋海底山脈收集到了8萬種標本。其他子項目也進展順利,如緬因海灣計畫研究發現,緬因海已測到的生物總數達3317種,比先前預期的數量多50%,而且項目還在進行中,還有未發現生物。到2007年,本計畫建立的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統將擁有1000萬個記錄,包括目前所知的所有海洋生物。計畫組織者認為,即使是到了計畫截止日期2010年,也不能完全清點出這210萬種海洋生物。2005年與2007年是COML的重要轉折點,2010年結束後,COML將減小已知海洋生物數量與實際數量的差距,之後,將公布全球海洋觀察系統發展的生物感測方法,以及海量信息,使世界更好地管理海洋生物,使公眾更了解海洋生物。
在整個項目進行的過程中,發現全新物種的速度並沒有減慢的跡象,即使在歐洲,這些以前曾經被勘查過無數次的海域地區里,情況也是一樣。海洋物種普查項目首席科學家,來自加拿大的海洋生物學家羅納德·奧多爾發現:從2000年開始,平均每個星期有3個新物種被發現。正在快速進行的海洋物種新發現目前看來沒有止境。
進展
第一次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的進展報告的重點包括:
全世界許多深海章魚的祖先在南極
肩負“評估和解釋海洋中的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分布和豐富程度——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使命,南極海洋生物普查的科學家報告了首個分子證據,證明全世界很大一部分深海章魚是從如今仍然生活在南大洋的共同祖先物種進化而來的。
在3000萬年前,南極洲變冷,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冰原,大自然創造出了一個“熱鹽高速公路”,這是一股向北流動的美味的冷水,鹽和氧含量很高。這時候章魚開始向新的海盆移民。章魚在新的棲息地環境下被隔離開,進化出了許多不同的物種;例如,一些章魚失去了它們的防禦用的墨囊——這在永久黑暗的深海中沒有用處。
對深海動物群的全球分布和多樣性的這些發現將發表在11月11日的《遺傳分類學》(cladistics)雜誌上,這些成果是由國際極地年考察普查過程中的密集取樣促成的。
新的生物分布和極限生物
科學家在太平洋發現了一個“白鯊咖啡館”和一個“鱘魚運動場”,還探索了大西洋中部的一個“新大陸”、海洋峽谷、地球最深處的炎熱的海底火山以及全世界最冷、鹽度最高的海水中的生命。
新的生命形式
深海探索者發現了新的生命形式,包括巨型細菌、巨大海星、令人驚奇的端足類動物和一個龐大的軟體動物,還在許多新的地點發現了類似的物種。專家還估計,除了科學已知的1.6萬種海洋魚類物種,還有另外4000種尚待發現,其中許多生活在熱帶。
鮪魚豐富程度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由蟲子組成的海底地毯和一個蛇尾海星城,通過徹查漁業報告、捕魚雜誌和其他記錄從而弄清了20世紀初鮪魚的豐富程度。
增加新物種信息
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統也已經增長到容納了12萬物種的信息。而一個快速增長的海洋物種DNA條碼參考庫近來已經幫助發現了紐約市和其他地方對壽司的不準確標註。
新增普查計畫的國家和地區
此外,自從2006年以來,讓普查計畫的大部分工作加速的國家和地區網路從10個增長到了12個。它們和普查計畫的野外項目為海洋研究確立了開創先例的倫理標準。
成果
經過4年的艱苦努力,“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Census of Marine Life,CoML)終於取得了令人心動的初步成果。2004年11月22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這項宏大的普查項目已經發現了近300種海洋新物種。自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正式展開以來,雖然項目歷時近10年,堪稱有史以來考察面積最廣的一項科研普查工作,但在整個項目進行的過程中,發現全新物種的速度並沒有減慢的跡象,即使在歐洲這些以前曾經被勘查過無數次的海域地區里情況也是一樣。
2003年普查小組登記了13萬種生物,而2004年增加到38萬種。2004年科學家們第二次公布普查結果,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中新增加了大約106種海洋魚物種,使已知海洋魚種增加到了15,482種。已被發現的物種中,95%生活在海洋表層,不到0.1%生活在海洋下半部分水域。據科學家推算,在水下2000米發現新物種的可能性是表層50米的50倍。
規劃
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將於2010年發布首次普查的結果。這將是科學的一個里程碑。在經過了全球數千名科學家10年新的全球研究和信息彙編之後,它將把人們對海洋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以及可能永遠也不知道的東西加以綜合——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科學成就。”
奉獻與合作正在讓這個迄今最大最複雜的海洋生物學項目按計畫進行並接近其目標。當該項目開始時,許多觀察家認為這樣的進展似乎是不可能的。
2010年,首次全球普查結果將闡述以下內容:
海洋動物的分布及其變化範圍;
多樣性,也就是海洋物種總數量(已知的和未知的);
主要物種群的豐富程度以及它們如何隨時間推移而變化;
海洋生物分布
已知海洋物種的分布圖;
主要頂級海洋物種的主要全球交通圖;
物種豐富性的全球地圖,顯示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區和範圍;
海洋生物多樣性
關於已命名的海洋生物的完整清單,物種數量可能在23萬到25萬之間,還有對尚未發現的物種的最新估計;
為大多數已命名物種建立網頁;這些網頁是與生命百科全書合作編纂的;
許多物種的DNA標記(“條碼”);
海洋生物豐富程度
對食物鏈中各個層次以及經選擇的物種的生物質的新估計;
小型動物對大型動物的相對頻率變化的估計;
對已經失去或可能即將失去的豐富程度的估計;
意義
對海洋生物進行普查的原動力在於這一調查無庸置疑可以帶來驚人的發現。海洋生物的普查工作完成後,占全球面積達70%的海洋中的魚類種類將達到2萬種,海洋動植物種類將達到198萬種之多。
海洋生物普查有助於人類理解海洋中所發生的變化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對已被開發資源進行更加合理的利用,這一普查有助於搞清海洋生物的已知、未知和不可知。
在陸地生物資源不斷減少的今天,加大海洋生物資源研究對我們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指導我們如何更好地利用海洋資源,制定環境友好的海洋開發政策,開發環保型技術,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最終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