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此書為中國回族伊斯蘭教曆史傳說讀物之一,屬於口頭傳說、民間野史一類。和《西來宗譜》很相似,但並非同一著作。作者不詳,曾偽托著名伊斯蘭學者劉智之父劉三傑之名所作。該書宗旨是,追溯回族起源,而其內容則來自民間傳說,包括康熙贈書之說,都反映出傳說痕跡而無事實根據。但此傳說在民間廣泛流傳,經有心人加工而更為生動。目前流行的版本全1冊,約4.5萬字。書後有“光緒甲午年(1894)鮑閒庭抄錄”字樣。
該書內容大致為:唐王夜夢妖怪入宮,召來西域纏頭人鎮妖,通過一系列詩歌說唱方式,西域纏頭人向唐王介紹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和各種功修,以及與儒、釋、道諸教的比較。唐王感佩於伊斯蘭教義,知清真為“兩世大道”,伊斯蘭教為“天外之天”,於是敕封“清真可謂正教”,敕封來使掌管欽天監。唐王還“即選三千唐兵留止西域,選換三千回兵來中國,生育無窮”。
書中還記述了明代燕王掃北,定都北京,北京出現妖怪,攪亂朝綱,朝廷又從南京換過回民400戶,並蓋了4座清真寺鎮守北京各處,4座寺的名字分別為普壽寺、法明寺、清真寺、禮拜寺。
全書分為12段,大部分段落列有篇名:“奉旨西域取真經”、“回王修表赴唐”、“敕封掌印欽天監”等。《回回原來》作為回族民間傳說,家喻戶曉,它注重交代事件的大致過程和始末,通篇以敘述為主,富有感情色彩。
目錄
第一段: 唐王半夜夢纏頭;
第二段: 奉旨西域取真人;
第三段: 通使領表赴中國;
第四段: 私行館驛會纏頭;
第五段: 問禮經同異;
第六段: 軍師祈奏舉用纏頭;
第七段: 大笑回使拜空禮不通;
第八段: 問主原來有甚能;
第九段: 問像原來是人;
第十段: 贊孔比聖論五行;
第十一段: 教封清真正教門;
第十二段: 敕封掌印欽天監;
此書由來:
版本一:
此書系康熙皇帝自口外(新疆)駕還,住馬總兵衙門,忽問馬總兵:“爾既是回民,亦知明命之意么?”馬曰:“臣不知不敢枉奏。何謂清真,臣亦不知。”又問:“回民當年因何自西域來到中國,始於何代?因何緣故?”奏曰:“臣更不知。”康熙曰:“朕有一書,取來卿看,爾自知曉。”此書既賜馬進良。馬曰:“臣不識字,願授此書,容當通字跡者講解面啟之。”康熙甚喜,以後馬總兵將書抄寫一本,送與懷府閆定國總兵。閆總兵素系恪守教規者,一見遂合門,叮教回回各抄一本存著,因此遠近均知此書之來歷也。
版本二:
系三朝康熙帝自口外(新疆)駕回,駐馬總兵衙內,忽問馬總兵曰:“你既是回回,亦知命名之意否”?對曰:“臣亦不知”;又問:“當年自西域來中國始於何代,因何緣故”?對曰:“臣更不知”;帝曰:“朕有一本書取來與你看,你自曉得”;馬總兵曰:“臣不識字意,願受此書,容當今通字者講解而敬識之”。帝即將此書賜給馬進良總兵,馬總兵復將此書抄寫一本送與懷慶府閻定國總兵,閻總兵系恪守教規者,一見此書,遂令門下同教官屬各抄一本存,因此遠近皆知,抄錄者眾多,此書之所由來也。
唐王篇:
唐王談道,後有十二段,始入中國,敘回回故土西域,遷入中國由來久矣!歷唐、宋、元、明,以至我國。至大清皇帝,千有餘年,教門大行,教生繁庶,可謂盛矣。恐延及後世,歷代遠言淹其原來,不揣鄙陋之見,俗俚之詞,敘文以志,傳世後輩,無忘原來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