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管子·牧民》“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覆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釋義
禮、義、廉、恥:禮不逾節,定貴賤尊卑;義不自進,為行動準繩;廉不蔽惡,要廉潔方正;恥不從枉,有知恥之心。禮義廉恥指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
常與五常(仁、義、禮、智、信)、五倫(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 仁愛和平)等儒家思想一起使用。
四維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 sì wéi,是管仲在《管子》中提出的一種思想,即禮、義、廉、恥,是管子思想的精髓。
《管子·牧民》“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覆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禮、義、廉、恥:禮不逾節,定貴賤尊卑;義不自進,為行動準繩;廉不蔽惡,要廉潔方正;恥不從枉,有知恥之心。禮義廉恥指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
常與五常(仁、義、禮、智、信)、五倫(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 仁愛和平)等儒家思想一起使用。
四維橋,位於溫江縣城西北18里,跨雲溪。嘉慶十年(1805年)建,長1丈2尺(4米),寬4尺(約1.33米),平洞2孔。僅可行人或推獨輪車通行。現已不存。
四維堂是政大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挹注中美合作經費於民國47年完工,目前是學生舉辦各種活動的重要會場,門口廣場則是每周三校園藝術表演的地點。
簡介《管子》中主張的維繫社會穩定的社會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分為禮、義、廉、恥四個綱要;強調建立良好的社會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四維”,對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
基本信息 譯文 出處 解釋國之四維 (guó zhī sì wéi)【解釋】:指治國的綱紀準則。【出處】:《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復,四維絕則...
正文四維不張是漢語詞語,是比喻綱紀廢弛,政令不行。
拼寫 解釋 出處 示例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釋義:如果禮義廉恥不能得到推行,國家就會滅亡。
《管子》 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結。 即以此為稷下之學的管子學派。 《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子部道家類 ,《隋書·經籍志》列入法家類。《四庫全...
書籍簡介 書籍概括 書籍內容 書籍影響 研究專著《管子·牧民》是《管子》的一段,是齊相管仲所寫的一部論文集,後由管仲(約前723--前645)的繼承者、學生,收編、記錄管仲生前思想、言論的總集。
國頌 四維 四順 十一經 六親五法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人物簡介 生平故事 人物思想 名言選輯 人物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