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川辦發〔2011〕74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佳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和《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年至2015年。
一、面臨形勢和發展基礎
(一)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全球正在孕育新的技術和產業革命。當前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新技術、新產業迅猛發展,新興產業正在成為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球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和糧食危機等全球性問題的挑戰,世界主要國家加快調整發展戰略,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正在不斷展開。
國家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大戰略舉措和“十二五”時期的重點任務,制定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國內區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全國各省(區、市)紛紛把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作為“十二五”時期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區域競爭力的主要途徑,呈現出激烈的競爭態勢。
我省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我省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現有發展方式的局限性和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
資源稟賦優勢突出。四川是全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有14種對國民經濟有重要價值的礦產資源,保有儲量居全國前五位;其中釩、鈦資源保有儲量全國第一,稀土資源保有儲量全國第二。四川是全國生物多樣性三大中心之一,有優良的動植物物種資源庫和基因庫,素有“中國植物縮影”、“物種富鄉”、“中藥之庫”的美譽。
科研機構和人才較多。全省現有各類科技活動機構1461家、普通高校93所,專業技術人員228.8萬人,科技活動人員28萬人,具有部、省級稱號的高層次專家9000餘人(次),在川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26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13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1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3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90家,“兩院”院士57名。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礎好。全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498家,2010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962.2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0.9%;實現出口交貨值608.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的71.3%。已初步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產業為優勢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增加。全省2010年共登記技術契約7000項,成交金額62億元。完成省級科技成果登記609項,34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241項獲得省科技進步獎。省認定授牌的高新技術創新產品30個,產學研創新聯盟101個,國家創新型企業21家。全年共申請專利40230件,獲得專利授權32212件。
專欄1 2006—2010年全省專利授權變化圖(略)
(三)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創新支撐能力有待加強。我省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且具競爭力的高附加值產品匱乏,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科技儲備不足,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活動目標導向不明、投入產出率較低,成果轉化通道不暢,為科技成果產業化配套服務的有效平台尚未形成。
科技資源分割較為嚴重。由於歷史原因和體制障礙,我省國防和民用、中央和地方、部門和地區、國有和民營以及產學研等各方科技力量條塊分割、自成體系、相互隔離,科技資金分散投入、科技設施重複建設、科技資源利用效率低等問題突出。
管理機制有待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的管理部門眾多,缺乏統一的組織協調機制和巨觀管理機構,部門間政策協調難度較大,導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存在多頭布局、力量分散、前瞻不夠、政策不協調、措施不配套等問題。
企業融資較為困難。現有高新技術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可抵押資產及可控資源少。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金融擔保機構數量少、融資成本高,間接和直接融資均較困難。政府性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較小,對社會資金引導作用不明顯,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
人才開發機制不夠健全。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衛生等事業單位,真正流向企業的很少。企業高層次人才比重偏低,特別是企業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科技型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嚴重短缺。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動向,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搶占科技和經濟發展制高點為戰略目標,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統籌產業發展各個環節,著力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依託優勢資源、技術和產業領域,加快培育壯大具有我省特色和市場前景較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為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發揮市場機制,加強政府引導。抓住我國擴大內需,推進消費模式轉變的機遇,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建立和完善公共支撐體系,落實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
有效整合資源,強化自主創新。促進產學研、中央與地方、軍用與民用技術整合,形成中央、軍隊與地方科技創新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全面發展的新格局。加強技術和產品研發,努力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掌握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制訂一批重要技術標準,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產業化進程。
全面統籌協調,力爭重點突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統籌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協調好產業、區域、研發生產等方面關係。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產業,尤其是這些產業中我省具有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市場前景良好的行業領域要率先實現突破,全面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堅持集約集聚,最佳化產業布局。圍繞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構建,加快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關聯、鏈式發展,建成一批優勢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根據各個區域發展實際和產業基礎,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區建設,形成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輻射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創新體制機制,明確發展時序。努力突破阻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發揮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激勵功能,構建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及早部署重大前沿性領域,加快具有現實基礎和重大帶動作用的產業發展,儘快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和支柱產業。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突破關鍵技術、營造發展環境、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加快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到2015年,要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要骨幹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力爭達到5%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領域建成一批國家和省級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台,突破60項關鍵核心技術。
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完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市場準入與競爭機制、技術標準、財稅激勵和投融資機制、智慧財產權保護政策、人才隊伍建設等更加完善,形成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產業集聚發展效益顯著。突出核心發展區域,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競爭實力和技術裝備水平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建成國家信息、軟體、新能源、民用航空、新材料和生物高技術產業基地,打造100個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的重點產品,培育10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
對經濟發展貢獻顯著提高。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到2015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0億元,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左右,對產業結構升級、節能減排、增加就業等帶動作用明顯提高。
三、重點產業領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把握信息技術升級換代和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機遇,依託我省在人才和產業方面的優勢,加快建設下一代信息網路,大力發展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推進高性能積體電路、平板顯示、高端軟體等行業發展,堅持自主創新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雙輪驅動,建設國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力爭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3000億元以上,增加值900億元以上,產業規模在中西部保持第一。
下一代信息網路。加快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網際網路、數位電視網路以及“三網融合”信息網路建設,統籌寬頻接入。強化新一代網路信息技術開發,加快自主標準的推廣套用,帶動新型網路設備、智慧型終端產業和新興信息服務的創新發展。發展寬頻無線城市,加快先進信息網路向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延伸覆蓋,普及信息套用。強化網路信息安全和應急通信能力建設。
電子核心基礎產業。圍繞重點整機和戰略領域需求,大力提升高性能積體電路自主開發能力,重點發展通用、新結構中央處理單元、圖像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數/模和模/數轉換器、存儲器、可程式器件、微型系統級晶片、關鍵IP核產品、射頻識別晶片、信息安全晶片及系統晶片、非接觸IC卡晶片等。積極發展等離子顯示面板(PDP)、液晶顯示面板(TFT-L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OLED),加快發展敏感元器件與感測器、光電子器件、片式電子元件、高頻率器件、電力電子器件、微特電機與組件等新型電子元器件。重點發展新型電子元器件材料、新型顯示前端用基礎新材料和新器件。
高端軟體和新興信息服務。加快發展面向市場的基礎軟體、移動計算軟體平台、網路信息安全軟體、數字內容加工處理軟體、嵌入式軟體、系統集成和支持服務、信息技術諮詢和管理服務、網際網路增值服務。加快高端軟體開發和自主軟體套用,支持金融、交通等關鍵領域智慧型管理信息系統軟體研發。積極發展物聯網環境下的交通物流、遠程醫療及護理、遠程教育等新興服務業態。大力發展數字虛擬技術,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專欄2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三網融合全面推廣,有線電視數位化轉換基本完成,寬頻無線城市大規模發展,網路裝備產業進入國內前列;新一代顯示技術取得突破;智慧型感測器、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等關鍵電子元器件自主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重要套用軟體的技術水平和集成套用能力大幅提高,掌握網路信息服務關鍵套用和基礎平台技術,網際網路普及率超過40%,基本形成高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標準體系,一批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進入國家先進行列。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可信網路平台技術,智慧型人機互動技術,嵌入式軟體及軟體服務技術,高性能多業務承載網技術,寬頻無線與移動通信和光通信技術,智慧型終端、泛在網技術,微型系統級晶片設計技術,新型顯示技術,新型顯示生產線專用設備關鍵技術,射頻識別、新型感測器技術,物聯網集中平台技術,空間信息技術,新型元器件和電子材料生產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支持建立產業聯盟和創新聯盟,提升數位電視、移動通訊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工程中心、實驗室創新能力;建立完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智慧型感測等領域工程實驗室,建設平板顯示共性技術研發及公共服務平台;加強軟體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引導業務標準庫、知識庫和案例庫建設。加大行業領軍人才和實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
3.產業化:推動數位電視下一代傳輸演進技術、接收終端、核心晶片發展,積極推進積體電路、LED、微機電系統(MEMS)、智慧型感測器、大尺寸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TFT—LCD)、等離子顯示面板(PDP)、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等產業化;加快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OLED)中試和量產。
4.骨幹企業培育:實施骨幹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扶持計畫,鼓勵產業鏈上下游聯合和重組,支持基礎產品企業與套用企業建立創新聯盟。
(二)新能源產業。
把握世界新能源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發揮我省資源和產業優勢,突出新能源開發轉化和裝備製造兩大重點,加快新能源產業化發展,促進新能源推廣套用與產業發展互動,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和產業結構低碳化,建成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新能源產業實現總產值2000億元,增加值600億元。
核電產業。充分發揮我省核電裝備科研、設計、試驗、製造、安裝到核燃料供應、管理和技術服務的整體產業優勢,重點發展核電裝備製造,非核動力裝備,核島設計與系統集成、核島和常規島設備、高性能核燃料元件。發展AP1000、EPR第三代蒸汽發生器、核電汽輪機、發電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和主管道等核電主設備,積極推動核電配套產品自主開發和國產化套用。建立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供應集成采供體系和核電技術服務體系。構建核電設計服務、關鍵模組與部套件生產、基礎材料和能源生產的完整產業體系。推動民用非動力核技術產業化套用。重視核電安全技術研究,加強核應急能力建設,提升核應急管理水平。
太陽能產業。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關鍵材料、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其他新型電池及組件等晶矽光伏產業。積極發展碲化鎘太陽能電池、非晶矽太陽能電池、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納米晶矽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等薄膜光伏產業。加快發展聚光太陽能接收器、菲涅爾透鏡、聚光光伏電池、太陽跟蹤裝置及控制系統等聚光光伏產業。積極發展坩堝、清洗蝕刻、絲網印刷、光學鍍膜、磁性濺射、組件測試等光伏生產設備。建設一批大型併網光伏電站,建築一體化併網光伏電站、離網型光伏電站和戶用光伏系統,積極探索推動試驗示範光熱電站建設。
風能產業。以整機產品配套為重點,積極發展1.5MW以上陸地風機和3MW、5MW潮間帶及丘海系列風機、變頻裝置、控制器、齒輪箱、雙饋式與直趨式發電機、柱軸承/偏航軸承/變漿軸等各類軸承、液壓控制系統、潤滑成套設備、主軸、輪轂、風力發電機組控制系統、併網逆轉變控系統、輸配電設備等。實現風機整機製造規模化和系列化。加快建設一批風力發電場,增加清潔能源供應。
生物質能。加快生物質直接燃燒固化氣化發電等技術產業化,形成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設計、集成和製造能力。研製生物質能源成套裝置,積極發展沼氣能源成套設備、分散式生物質固化氣化聯合循環發電、分散式沼氣發電成套設備、可再生生物質鍋爐、生物質氣化爐熱解新技術成套設備。積極發展麻瘋樹等提取生物柴油和生物質發電。
智慧型電網。開展新能源發電的系統仿真、功率預測和併網運行控制等先進技術研發及推廣,加強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和技術保障。完善輸電線路狀態檢測,加強智慧型變電站建設,促進居民用電智慧型化管理。積極推動智慧型電網運行體系建設,提高智慧型電網管理運行水平。
其他新能源。以電動汽車和電站儲能為主要套用領域,重點發展以超級電容、大容量鋰電池、含釩液流電池等為主的儲能器件製造和儲能系統集成,以及儲能技術在智慧型電網、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併網等方面的示範套用。
專欄3 新能源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掌握先進核電技術,提升裝備製造能力;太陽能利用設備及新材料的研發能力大幅度提高,開展太陽能熱發電實驗示範;掌握先進風機組整體設計能力;突破下一代生物液體燃料技術。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第三代核電核島與常規島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技術,兆瓦級以上陸地和海上風機模組化設計製造及關鍵零部件技術,高效晶矽、非晶矽及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光熱發電技術,聚光發電技術,生物質熱解氣化及燃燒技術,生物質液體燃料高效轉化技術,燃氣發電機組關鍵核心技術,大功率儲能電池及智慧型電網技術、動力電池技術等。
2.產業化:推進核電系統集成、關鍵模組和零部件,大型風電整機、新型風電機組和零部件,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關鍵零部件、基礎材料和配套設備等產業化,加快開發利用清潔高效能源,推動煤層氣、頁岩氣以及生物質能等產業化發展。
3.市場培育:開展太陽能熱發電工程示範,適時大規模推廣套用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加強適應光伏發電發展的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推動生物質能源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開發建設,促進生物質能加快套用。
(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依託我省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面向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發揮大企業、大項目帶動作用,全面提升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推進民用航空、航天及衛星套用等行業領域發展,建設國家重要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實現總產值1500億元,增加值400億元。
民用航空。重點發展軍機、公務機、無人機、直升機等整機和臨近空間飛行器,國產大飛機機頭和ARJ-21新支線飛機機頭、機身等關鍵部件,大型航空發動機整機及零部件,航空電子系統產品,航空機載設備及配套產品。積極發展機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及成套設備、航空物流系統及設備。發展通用航空整機平台、配套產品、航空服務、通用機場,構建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體系。發展機體、航空發動機、航空設備的維修,推進航空再製造、客改貨業務、航改燃機系列產品發展。
航天及衛星套用。結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快航天及衛星套用技術推廣和產業化。重點發展大型火箭、亞軌道火箭、空間服務系統及設備、衛星載荷系統、星際鏈路系統等宇航產品,推動衛星通信、導航、遙感套用系統開發,發展衛星運營增值服務,構建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航天產業鏈。推進衛星地面系統、用戶終端系統、宇航級關鍵元器件開發,實施北斗用戶終端批產工程、高分遙感綜合套用示範工程,建設北斗衛星套用產業園、北斗導航運營中心、高分遙感數據中心,建設區域對地觀測衛星數據處理與信息服務體系、衛星導航運營服務體系。
軌道交通。依託國內唯一的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和相關企業、研發機構,抓住城際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機遇,掌握時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車、新型捷運車輛等裝備核心技術,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加快發展高速鐵路橋樑關鍵功能部件、高速鐵路的線路設備、高速動車組運載裝備、高速鐵路線路維修設備等,建設高速鐵路功能部件試驗檢測中心。
智慧型裝備。以先進重大裝備為特色,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位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數控工具機及關鍵功能部件、智慧型專用設備、智慧型控制系統、自動化成套生產線關鍵部件、關鍵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等。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電子控制系統和智慧型充(放)電系統。
專欄4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民用機、軍機發展和套用實現重點突破,形成國產飛機發展的關鍵部件生產能力;掌握先進軌道交通核心技術,滿足我國軌道交通發展需要;智慧型裝置實現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領域製造過程智慧型化水平顯著提高。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民用機、軍機總體設計、總裝製造、系統集成和實驗驗證技術,空中管制、通信、導航、監視技術,衛星通訊、導航定位、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套用技術,高速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製造技術,高速精密工具機製造技術、遠程智慧型化加工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推進航空航天重點試驗驗證設施建設,提高航空航天的綜合技術開發能力。推進軌道交通裝備標準體系建設,完善試驗驗證條件。實施智慧型製造裝備創新發展工程,推進中高檔數控系統與功能部件、關鍵基礎零部件產業化。
3.產業化:積極發展民用機、軍機以及國家大飛機項目中立項的大飛機機頭及部分前機身部件和通用機載設備,加快發展大型航空設備、航天電子產品、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等主機或配套產品, 加快高鐵大功率電力機車、大功率交流傳動內燃機車等機車車輛產品及數控刀具、量具及合金材料、高速電主軸、機械主軸、高精度智慧型化、數位化測量儀器儀表及其他數控工具機功能部件產業化進程。
4.市場培育:開展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拓展包括市場開發、航空租賃、維修服務等在內的航空服務業,推進航空航天產業鏈的協調發展。
(四)新材料產業。
緊跟材料結構功能複合化、功能材料智慧型化、材料與器件集成化、製備和使用過程綠色化的國際新材料發展新趨勢,發揮我省在科技、人才和資源方面的優勢,堅持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相結合,重點推進稀土、釩鈦、硬質合金等產業領域的發展,建成國家重要的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新材料產業實現總產值2000億元,增加值600億元。
新型功能材料。重點發展稀土貯氫合金系列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及貴金屬催化材料、碲化鎘/硫化鎘、鋰材料、鋰離子電池隔膜、銅銦鎵硒複合薄膜材料、含釩陶瓷、高檔銳鈦型鈦白、特種有機矽、氟單體以及高附加值有機矽、氟下游產品、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
先進結構材料。重點發展釩鈦低(微)合金、新一代節約合金資源不鏽鋼、工程塑膠、硬質合金數控刀具、人造聚晶金剛石、立方氮化硼複合片、金屬陶瓷材料及刀具、量具、礦用合金、耐磨零件及深加工產品、鎢絲、鉬絲和鎢鉬製品、硬面材料、新型焊接材料、功能性炭黑及碳石黑材料、高檔鈦材、高純金屬材料等產品。
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重點發展超高強芳綸纖維、芳綸1414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熱致性纖維、聚甲醛纖維、玄武岩纖維、碳纖維、醋酸纖維等重點產品。開展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提升生產工藝技術和生產裝備水平。
生物醫用和共性基礎新材料。重點發展新一代組織誘導性人工骨、軟骨、肌腱等器械和組織工程化製品,醫用聚氨酯及聚乳酸等合成和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製品,表面抗凝血改性的人工瓣膜、血管支架,心肌補片、封堵器、人造血管、生物瓣膜等介入治療和心血管系統修復器械,血液採集、分離、純化材料和製品等產品。開展納米、超導、智慧型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專欄5 新材料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圍繞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及其複合材料等三大領域,建設新材料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品牌,培育龍頭企業。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釩鈦磁鐵礦煤基直接還原技術,新型節能多晶矽生產及矽材料副產物回收綜合利用技術,工程塑膠新產品開發及深加工和套用技術,高端氟矽材料產業化及套用技術,紡綸、聚苯硫醚纖維、聚四氟工業纖維、玄武岩纖維、聚甲醛纖維、熱致性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業化技術,稀土礦產資源採選、冶煉分離、深加工及綜合回收利用技術,超細晶、超粗晶、高精度硬質合金及製品製造技術,生物醫用材料製品及植入器械開發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新材料產業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促進形成產業技術聯盟或產學研聯盟,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物和技術創新團隊,圍繞重點領域初步形成“研發-中試-成果轉化-產業化”創新鏈。重點骨幹企業裝備和技術水平大幅提升,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產業化:加快釩鈦、稀土、矽、鋰新材料的開發利用,推進含釩、鈦、稀土、矽、鋰材料的產業化,推動化學新材料及特種工程塑膠、高性能纖維的發展,積極推進超硬材料及刀具、生物醫用材料和醫用植入器械產業化進程。
(五)生物產業。
抓住全球生物產業加速發展的機遇,發揮我省生物資源、科技、產業的比較優勢,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重點加快發展生物製藥、現代中藥和生物育種等行業的發展,開發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關鍵技術的名牌產品,建成國家重要的生物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生物產業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以上,增加值300億元以上。
生物醫藥。大力發展生物製藥、現代中藥和化學合成藥。重點開發預防傳染病疫苗、治療用生物疫苗、靜注B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以及破傷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1N1甲型流感人免疫球蛋白、特異性溶瘤重組腺病毒注射液、新型抗體類抗新生血管生成藥物、新型抗體類抗腫瘤血管生成藥物等。加快發展中藥資源、新型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現代中藥新品種深度系列開發。攻克血漿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延伸血液製品產業鏈。推進創新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支持發展化學高仿藥。
生物醫學工程。加快推進醫學與其他領域新技術的交叉融合,構建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創新體系,提升新型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開發能力。重點發展重大傳染病診斷血清試劑、快速診斷試劑、醫用磁共振、數位化X射線機及附屬部件、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超聲影像設備、血液透析設備等高端醫療診斷設備。
生物農業。支持發展高產、優質、抗病、抗逆生物育種產業,積極發展動植物轉基因技術與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培育動植物超級種。發展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動物疫苗、生物飼料添加劑等綠色農用生物製品,推進微生物全降解農用薄膜套用。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及有機農產品,開發畜禽副產物蛋白肽等產品。開發基於非糧原料的下一代生物能源,研究開發利用農作物副產品提供生物能源技術,重點支持麻風樹、粉葛等優良種源的選育和種植基地建設。
生物製造。以培育生物基材料、發展生物化工產業和做強現代發酵產業為重點,大力推進酶工程、發酵工程技術和裝備創新。突破非糧原料與纖維素轉化關鍵技術,培育發展生物醇、酸、酯等生物基有機化工原料,推進生物塑膠、生物纖維等生物材料產業化。大力推動綠色生物工藝在食品、化工、製漿、製革等領域關鍵工藝環節的套用示範,積極推進工程微生物與清潔發酵技術套用,重點支持四川泡菜發酵功能菌相關研究和套用。
生物技術服務。重點發展新藥先導物篩選與合成,原料藥與製劑GMP中試設備,促進臨床前研究、藥物安全性評價、臨床試驗及試驗設計等專業化第三方服務。積極發展幹細胞醫療及研究類生物治療服務。發揮現代中藥、基因技術等研發優勢,推進藥物研發外包服務。開展生物數據挖掘,建立生物信息共享體系,實現生物數據資源共享。
專欄6 生物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形成基因工程醫藥、新型疫苗、抗體藥物、現代中藥等為代表的一批處於國家先進水平的新藥開發平台,製藥技術和裝備研製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現代生物育種和農用生物產品創新平台,實現一批新型綠色農業生物產品產業化發展。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基因工程藥物、新型疫苗、診斷試劑開發和規模化生產及純化關鍵技術,基於功能基因的生物技術藥物設計關鍵技術,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技術,中藥飲片炮製技術,中藥有害殘留物的監測與分析技術,生物化學和免疫化學診斷技術,動植物轉基因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生物有機質提升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加快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建設。依託優勢企業建立完成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藥研發平台。建設區域性重要糧油作物、園藝作物和主要畜禽生物育種及產業化設施,強化生物育種工程化能力。
3.產業化:大力發展單克隆抗體、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藥物;肺炎、腦炎等預防傳染病疫苗;治療用生物疫苗和血液製品。推動中藥飲片及提取物、中成藥的創新和產業化,推進抗腫瘤、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重大常見多發疾病化學藥的產業化。
4.產業升級:推進生產工藝創新,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強化質量管理,鼓勵優勢企業兼併重組,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六)節能環保產業。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環境條件,創新發展模式,最佳化發展環境,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機制,重點加快高效節能設備、資源循環利用等行業領域的發展,為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堅實技術和產業基礎。到2015年,力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增加值300億元。
高效節能。重點發展餘熱余壓利用、高參數節能環保鍋爐成套設備、高壓高動態電氣驅動系統、區域熱電聯產、節能風機、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天然氣(LNG)成套設備、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最佳化、煤層氣及瓦斯等高效節能技術和設備。大力發展節能電器、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照明、無極燈、節能建材等綠色節能產品。積極研發推廣節能環保電動汽車、壓水型推進器船舶、混合動力機車等新型節能運輸工具。
先進環保。重點推廣鄉鎮污水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設備、生活垃圾處理成套設備、天然氣開採過程中高含鹽廢水處理成套設備。大力發展煙氣脫硝成套裝置、煙氣脫硫關鍵設備、油/水分離過濾機械、多效真空製鹽節能減排成套設備、大氣複合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大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電子廢物拆解處理、農村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土壤有機質提升、環保檢測設備、環保生態藥劑、機動車尾氣治理等重點環保產品和技術。
環保節能服務。推動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培育專業化節能服務龍頭企業,推行契約能源管理,加快形成節能服務產業體系。積極鼓勵和支持節能服務公司、各類節能技術服務機構提供專業能源計量和審計、能效測試、節能項目設計、節能量檢測、培訓諮詢等專業化節能服務。加強全省節能監測監管網路建設。推廣特許經營模式,發展契約環境管理、碳交易、清潔生產審核、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工程設計、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運營、環境監測等諮詢服務。開展環境保護設施行政代執行試點工作。
資源循環利用。重點發展共伴生礦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航空產品、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製造,餐廚廢棄物、建築廢棄物、道路瀝青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產品和技術。建立較為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大力發展廢舊家電再生資源產品、再生金屬、再生橡膠等再生資源產品。推進農作物秸稈、實用菌菌渣等農產品副產品的循環利用。
專欄7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推廣套用重大節能技術裝備,高效節能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契約能源管理的節能服務企業迅速增加;突破環保產業技術瓶頸,形成一批有比較優勢的先進環保產業基地,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基本實現專業化、社會化,環境服務業有較大發展;推廣套用先進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重要資源再生利用能力明顯提高。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煤的高效清潔燃燒技術,節能鍋爐(窯爐)設備製造與集成技術,節能機電和家電產品製造技術,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煙氣脫硫及脫硝成套技術,生活垃圾成套處理技術、污泥處理技術、機動車尾氣氮氧化物治理技術,釩鈦清潔生產技術,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瓦斯及垃圾氣發動機燃燒和控制技術等。
2.產業化:大力推廣《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和《當前鼓勵發展的環保產品(設備)》中的技術和產品,開展重點節能技術示範、產品產業化及推廣套用,推進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實施節能產品惠民行動、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創新發展工程,示範推廣清潔、脫硫脫硝生產技術。推進“城市礦產”示範和高效發展,實施再製造產業化行動,產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行動,促進區域循環經濟體系建設,推動稀貴金屬礦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廢舊家電、廢舊輪胎及橡膠回收綜合利用。
3.商業模式創新:推廣契約能源管理和契約環境管理,大力推進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市場化、社會運營服務,發展環保節能服務產業。
四、重點產業布局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和集中發展的產業特徵,從我省區域發展實際出發,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和重點園區,按照合理布局原則,充分發揮成都等城市在研發、設計和行銷方面的優勢;以核心區域為布局重點,重點拓展區為主要支撐,輻射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布局。
以成都、綿陽為核心區域,輻射帶動德陽、廣元、樂山、遂寧、內江等地,形成成都、綿陽“兩個核心”,成都、德陽、綿陽、廣元“一個產業帶”的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布局。
專欄8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布局圖(略)
核心區:成都依託高新區等區域,抓住天府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建設機遇,重點發展軟體與信息服務、積體電路、寬頻通信與泛在網路產品、新型顯示與數字視聽、新型電子元器件及電子材料、計算機及終端產品、套用電子等產業鏈,建設全球知名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基地和全國重要的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綿陽依託科技城,重點發展新型顯示與數字視聽、寬頻通信與泛在網路產品、軍工電子等產業鏈,建設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基地和軍民結合產業示範基地。
重點拓展區:德陽依託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發展以先進控制為代表的行業套用軟體和電子元器件及材料。廣元重點發展以軍工電子為主的電子信息製造業,建設國家重要的軍工電子產品製造基地和軍民結合產業示範基地。樂山、遂寧等地重點發展新型電子元器件及材料,建設我省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配套基地。內江重點發展數據安全恢復設備、行業軟體等。
(二)新能源產業布局。
以成都、德陽、樂山等地為核心區域,輻射帶動綿陽、眉山、瀘州、宜賓、自貢、南充、廣安、攀枝花、雅安、涼山、阿壩、甘孜等地,形成成都、德陽、樂山“三個核心”,成都、德陽、綿陽、眉山、樂山“一個產業帶”的新能源產業布局。
核心區:成都依託雙流新能源產業園區等,重點發展太陽能、核能及風能、汽車動力電池等為主的新能源產業鏈,加強新能源技術研發,建設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德陽依託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廣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大型核能和風能設備製造,加快新型動力電池和燃料乙醇發展,建設國家重要的以核能和風能設備製造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基地。樂山依託高新區,重點發展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光伏發電成套設備等產業鏈。
專欄9 新能源產業布局圖(略)
重點拓展區:綿陽重點發展釩、鋰、鎘鎳電池和核電配套設備。眉山重點發展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瀘州重點加快煤層氣資源的抽采和綜合利用。宜賓重點發展核燃料組件製造和生物質能。自貢重點發展核能設備和生物質能發電設備。南充要加強與中石油的合作,繼續推進生物柴油項目。廣安積極推進新能源開發、生物質能發電和風電發電設備製造。攀枝花和涼山州主要依託獨特的氣候條件,發展生物質能,建成麻瘋樹種植培育加工基地;利用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在生產生活領域推廣普及太陽能綜合套用。雅安重點發展生物質能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產業。涼山、阿壩、甘孜等地區重點推進太陽能試點示範工程建設。
(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布局。
以成都、德陽為核心區域,輻射帶動資陽、眉山、自貢、宜賓、瀘州等地,形成成都、德陽“兩個核心”,成都、德陽、資陽、眉山和宜賓、瀘州“兩個產業集群”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布局。
專欄10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布局圖(略)
核心區:成都依託高新區、青羊工業集中發展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發展軍用、民用整機及關鍵部件、航空航天產品和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積極開展空天技術研究,建設國家重要的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航空航天製造關鍵環節基地和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製造基地;依託國內唯一的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和材料的研發及製造。德陽依託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廣漢高鐵產業園區,重點發展以數位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型製造裝備,發展高鐵技術裝備及軍用、民用整機部件。
重點拓展區:資陽、眉山重點發展城市軌道車輛中的捷運、輕軌車輛等產品。自貢重點發展數控工具機及關鍵功能部件。宜賓、瀘州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配套液壓產品,加快建設國家高性能液壓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四)新材料產業布局。
以成都、自貢、樂山、攀西等為核心區域,輻射帶動綿陽、德陽、雅安、瀘州、宜賓、內江、達州、遂寧等地,形成成都、自貢、攀西“三個核心”,成都、德陽、綿陽“一個產業帶”的新材料產業布局。
核心區:成都依託高新區、成眉工業集中發展區等園區,重點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用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加強新材料技術研發,建設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自貢依託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重點發展金屬新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新型炭材料產業鏈。樂山依託國家級矽材料開發與副產物利用產業化基地,重點發展矽材料及稀土材料產業鏈。攀西地區依託豐富的釩鈦、稀土戰略資源,重點發展釩鈦、稀土新材料產業,建設國家級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基地。
專欄11 新材料產業布局圖(略)
重點拓展區:綿陽依託國家絕緣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發展絕緣材料、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等產品,建成高分子材料產業基地。德陽重點發展新型金屬材料、高分子複合材料、精細化工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產業鏈,建成新材料產業化綜合基地。雅安重點發展電子材料和鋰材料。宜賓重點發展金屬複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竹纖維、TDI(甲苯二異氰酸酯)等新材料。瀘州依託綜合化工優勢,加快發展高性能結構材料、功能材料及器件等各類化工新材料。內江重點發展釩鈦產業,建設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達州依託原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含釩高強度鋼材等先進結構材料。遂寧重點發展鋰電新材料產業,建設鋰電基礎材料資源、生產和研發基地。
(五)生物產業布局。
以成都為核心區域,輻射帶動德陽、雅安、阿壩以及全省其它區域,形成成都“一個核心”,德陽、雅安、阿壩、巴中“四個重點發展區”的生物產業布局。
專欄12 生物產業布局圖(略)
核心區:成都依託高新區、雙流西南航空港工業園區等,重點發展現代中藥、創新藥物、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藥服務等生物醫藥產業,加強生物技術研發;依託四川省現代農業與生物技術培育試驗中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與省政府聯合共建“中國農業科技西南創新中心”,加快發展資源技術主導型生物農業,建設國家重要的生物產業基地。
重點拓展區:德陽、阿壩、巴中等重點發展中藥種植、現代中藥製造和特色原料藥產業。雅安依託四川雅安國家農業科技園,重點發展生物農業,打造生物農業產業基地。
(六)節能環保產業布局。
專欄13 節能環保產業布局圖(略)
以成都、德陽、綿陽、自貢為核心區域,輻射帶動資陽、宜賓、瀘州、內江、遂寧、廣安等地,形成成都、德陽、綿陽、自貢“四個核心”,成都、德陽、綿陽“一個產業帶”的節能環保產業布局。
核心區:成都重點發展高效照明、機動車尾氣治理、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建設全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基地。德陽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和化工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及再製造產業鏈等。綿陽重點發展節能家電和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鏈。自貢重點發展固體、液體廢棄物、脫硝成套設備產業鏈,打造節能環保裝備製造基地。
重點拓展區:資陽、遂寧重點發展高效照明產業鏈,建設西部高效照明產業基地。瀘州重點加強共伴生礦資源、工業固體廢棄物、建築廢棄物等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瀘州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宜賓重點發展新型節能建材和高效照明產業鏈。內江重點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節能玻璃產業鏈,建設西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廣安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循環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節能環保產業,建設西南循環經濟發展示範基地。
五、重大工程
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和具體任務,創新機制,加強政府引導,發揮企業積極性,組織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和重大套用示範工程,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重大工程。
1.寬頻四川。實施寬頻光纖網路推進計畫,推進第三代(3G)移動通信網路全面、深度覆蓋,開展移動通信長期演進技術(TD—LTE)規模商用示範,實施下一代網際網路商用推廣計畫,建立新型網路體系構架及配套技術試驗床,積極參與網際網路技術標準制定及推廣套用,完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全面實施廣播電視數位化改造,切實推進“三網融合”,組織下一代網路關鍵技術、裝備、智慧型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
2.高性能積體電路。圍繞重點整機系統套用需求,突破高端通用和專用晶片核心技術,大力支持移動互聯、模數混合、信息安全、數位電視、射頻識別(RFID)、感測器等晶片的設計,形成系統方案解決能力。加快先進生產線和特色生產線工藝技術升級和產品擴充,提高先進封裝工藝和測試水平。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增強關鍵設備、儀器和材料開發能力,支持大生產線規模套用。
3.新型平板顯示。開展TFT—LCD顯示面板關鍵技術和新工藝開發,實施關鍵配套材料和核心生產設備產業化項目。突破PDP高光效技術、高清晰度技術及超薄技術,完善配套產業鏈。開展高遷移率TFT驅動基板技術開發,攻克OLED有機成膜、器件封裝等關鍵工藝技術,加強關鍵材料及設備的國產化配套。開展3D顯示、電子紙、雷射顯示等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4.物聯網和雲計算。構建物聯網基礎和共性標準體系,組織高端感測、新型RFID、無線組網技術、智慧型信息處理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鏈建設。開展典型領域基於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物聯網示範套用,培育物聯網新興服務。參與雲計算標準體系制訂並積極推廣,科學規劃和統籌部署雲計算基礎設施,支持建設一批綠色雲計算數據中心、公共雲計算服務平台,開展雲計算服務創新試點示範。整合各類計算資源,推動各領域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促進SaaS(軟體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等服務模式創新。
5.信息惠民。建立多層次的優質教育資源庫和共享服務平台,完善現代遠程教育傳輸網路和服務體系;推進遠程醫療,推廣醫療信息管理和國民數字健康檔案管理系統;推進標準統一、功能兼容的社會保障卡套用;支持開展城市公用事業智慧型管理、信息服務和智慧型交通試點。加快研發適應“三網融合”業務要求的數字家庭智慧型終端和新型消費電子產品,開展數字家庭多業務套用示範。擴大信息服務在城鄉、各領域的覆蓋和套用。
(二)新能源重大工程。
6.新能源集成套用。在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集中區域,示範建立以智慧型電網為載體、“發輸用”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推進有條件的城市開展公共建築、商業設施和工業園區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技術的綜合套用示範。開展綠色能源縣和新能源示範村建設。在可再生能源豐富和具備多元化利用條件的中小城市及偏遠牧區示範建設以當地分散式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和小水電“多能互補”的新能源微網發電設施。推進新能源裝備產業化。重點研發新型動力系統、動力電池、控制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與新產品,開展高性價比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商用車系列產品產業化示範。
(三)高端裝備製造重大工程。
7.支線飛機和通用航空。突破飛機設計、製造、試驗等關鍵技術,增強產業自主發展能力和基礎配套能力。推進國產大飛機機頭、ARJ機頭批產,開展公務機、無人機、大型航空發動機、航空電子信息系統研製;積極培育通用航空市場,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構建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體系;建設航空維修產業化基地,大力發展航空維修產業;推動航空設備及航空培訓、支援、租賃、信息服務等產業配套體系建設。
8.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及關鍵部件。建立現代軌道交通裝備的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及系統的研發、試驗驗證、標準及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開發高寒及城際動車組、交流傳動快速機車、大型施工裝備等。研究永磁電傳動、磁懸浮、列車制動、牽引控制、高鐵安全監測、通信信號等關鍵零部件,促進產業化發展,提升核心部件及系統創新能力。
9.智慧型製造裝備。突破新型感測、高精度運動控制、故障智慧型診斷等關鍵技術,大力推進基於泛在感知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等裝置的開發和產業化,開展基於機器人的汽車焊接生產線、自動化倉儲與分揀系統及數位化車間等典型智慧型裝備與系統的集成創新,推進智慧型製造技術和裝備在機械、汽車、石化、煤炭開採、發電、環保、紡織、冶金等典型領域的示範套用。
(四)新材料重大工程。
10.釩鈦、稀土新材料開發創新工程。在大力發展冶金用釩製品生產的同時,積極開發高檔專用優質鈦白、鈦合金及高檔鈦材,推進鈦產業鏈升級,鼓勵開發非鋼用釩鋁合金及釩功能材料,加快開發釩鈦低微合金鋼,重點開發高速鐵路、高強度汽車、高檔發電設備、機械用高檔工模具、含釩高強度鋼筋等高強高韌耐磨耐蝕產品。重點突破釩鈦磁鐵礦煤基直接還原技術等新技術。稀土在基本不增加冶煉分離產品的基礎上,加大套用力度,重點發展和完善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光學材料和發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綠色能源環保材料、稀土治污材料、稀土結構功能新材料等產業鏈。
11.關鍵材料升級換代。支持高強度鋁合金等輕型合金材料、稀有金屬材料、高速鐵路車輪鋼等高品質特殊鋼開發。推進高強高模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醫用材料、高純矽等新型半導體材料和技術產業化開展高磁感取向矽鋼、鐵基非晶帶材、高飽和磁感鐵基納米晶材料等金屬合金材料、無機改性高分子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及新型建材在電力、交通運輸、建築等領域的套用示範。完善新材料標準體系,建設一批新材料開發、監測、套用、信息服務公共創新平台。
(五)生物產業重大工程。
12.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重點突破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過程中的高效篩選、評價、純化、大規模細胞培養、製劑技術、質量控制方法等環節的技術瓶頸,建設若干研發和產業化技術平台,推進單體克隆抗體藥物、基因工程蛋白質及多肽藥物、多聯多價疫苗、治療型疫苗等新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強疫苗供應體系建設。
13.現代中藥。以川產道地中藥大品種川芎、川附子、川貝母、半夏、丹參等中藥材資源為基礎,建立中藥資源系統研發與產業化技術平台,支持高品質的小包裝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曲類、袋泡等中藥飲片製造。支持研發生產適合國內外需求的現代中藥。支持建立中藥材溯源系統。推廣套用線上監測、自動控制、藥品溯源及智慧型化管理等生產技術。
14.生物育種。重點研發轉基因、分子設計、胚胎工程、多倍體等生物育種技術,加強生物育種基地和良繁基地建設,建立轉基因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培育水稻、玉米、小麥、甘薯、馬鈴薯、大豆、油菜等主要糧油作物,蔬菜、乾鮮果類、茶葉、中藥材等主要經濟作物,麻風樹、粉葛等生物質能源作物,豬、牛、羊、小家禽、魚等主要畜禽水產新品種並實現產業化。
15.高性能醫學診斷影像設備。加強高性能醫學診斷影像設備研發與技術集成平台建設,突破數位化探測器、高頻高壓發生器、超聲探頭、超導磁體等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加快發展數位化X射線機、多層螺鏇CT機、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MRI)、核醫學影像設備PET/CT、數位化彩色超聲診斷系統等高性能醫學影像設備,加速產業化和推進臨床套用。
(六)節能環保重大工程。
16.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重點圍繞高效節能鍋爐、高效節能機電系統、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煤層氣及餘熱利用等領域,推進重大技術和裝備示範套用,形成一批節能技術裝備基地,創新能力和裝備開發能力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17.重要資源循環利用。實施“城市礦產”示範,建設一批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提升再生資源利用技術裝備水平。實施再製造產業化,支持舊件回收體系建設。實施產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促進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建築廢棄物等的大規模、高值利用,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體系。
18.重大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實施重金屬污染防治、污泥處理裝置、機動車尾氣治理、天然氣開採過程高含鹽廢水處理裝置、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畜禽養殖清潔生產、高效垃圾焚燒和煙氣處理、煙氣脫硫脫硝、環保水煤漿等方面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範,形成一批具有技術研發、系統集成、裝備生產、工程設計和建設能力的環保骨幹企業和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基地。
六、主要支撐條件
(一)加強科技創新。
。
(二)加快產業化進程。 …………。
專欄14 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關鍵產品(略)
…………。
(三)加快企業培育。…………。
(四)推進產業集聚發展。 …………。
(五)加大市場培育。 …………。
(六)強化人才支撐。 …………。
(七)深化改革開放。…………。
七、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大財稅扶持。…………。
(二)拓展融資渠道。…………。
(三)完善資源要素保障。…………。
(四)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五)加強組織實施。…………。
附屬檔案:名詞解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