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光[東漢名士]

嚴光[東漢名士]

嚴光(生卒年未詳),本姓莊,後人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餘姚人。少有高名,與劉秀同遊學。東漢建武元年(25),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嚴光乃隱名換姓,避至他鄉。

生平

嚴光嚴光

嚴光(生卒年未詳),本姓莊,後人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餘姚人。少有高名,與劉秀同遊學。東漢建武元年(25),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嚴光乃隱名換姓,避至他鄉。劉秀思賢念舊,令繪形貌尋訪。齊的地方報稱有一男子披著羊裘在澤中垂釣,帝疑是嚴光,即遣使備車,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陽。時故人侯霸任司徒,遣使問候,光口授使者:“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劉秀至館所看望,光臥著不起。帝撫光腹說,咄咄子陵,為何不肯相助?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答,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劉秀上車嘆息而去。後復請他入宮論道舊故,因共偃臥。相傳嚴光以足加帝腹上,次日太史官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著說,這是我與故人子陵共臥耳。授諫議大夫,不從,歸隱富春山(今桐廬縣境內)耕讀垂釣。建武十七年(41)復特徵,仍不就。有《劉秀與嚴子陵書》傳世,曰:“古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鴻業若涉春冰,辟之瘡痏須杖而行。若綺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潁水之風,非朕所敢望。”後歸故里,80歲卒於家。詔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安葬,墓在陳山(客星山)。

經歷

嚴光[東漢名士]嚴光
子陵年輕時就頗有名氣,曾到外地投師求學,與南陽人劉秀結識,成了很要好的同學。

時局動亂,同學諸人各奔東西。劉秀投筆從戎,參加反對王莽的農民起義軍,遂別走遠方。子陵隱逸不仕,認為亂世富貴並不榮耀,但求清心超脫保全名節,不輕易與人交往。偶遇壽春學者梅福,意氣相投,結為忘年交。梅福深通史學,尤精於《尚書》《穀梁春秋》 ,曾任郡文學,補得南昌尉,因多次上書言事,不受重視,便棄官家居。王莽專政,梅福知大局不可為,大亂必將到來,故出走吳市當門卒餬口,從此隱姓埋名,不知者以為此人只是閭里愚氓。惟有子陵看出他頗有根底,乃大智若遇,常虛心求教。梅福因此把女兒託付子陵為妻。小兩口夫唱婦隨,深藏不露。

劉秀轉戰南北,終至削平群雄,統一全國,成就帝業,是為東漢光武帝。劉秀鑒於社會由亂到治,需要賢士輔佐,因而緬懷少年時的同窗好友子陵博學多識,希望訪尋他來輔助治理國政,先後多次發布詔書徵召,詳述子陵形狀特徵,及其言行性格,由人四處張貼。

有一回,齊國上書報稱,發現一位奇士“披羊裘釣澤中”,頗似詔書描述的狀貌。光武帝立即遣使禮聘,經過一而再、再而三地往返傳書,才把子陵接到洛陽。帝親至館舍訪晤,子陵竟高臥不起。帝上前撫予陵便便大腹笑語:“老友難道不肯出力助我一臂,料理國家大事?”

這時子陵才就生平所學,要言不煩地規勸光武帝,治國要領在於以人為本,當前宜普遍開釋奴隸,精兵簡政,抑制軍閥,輕徭薄賦,興修水利……居數日,即告辭。帝擬任他為諫議大夫,子陵堅辭不受。再三慰留,仍不稍動。兩位老同學再次依依惜別。

子陵離京後,挈妻子梅氏同隱入山清水秀的富春山,勤於耕作,閒來垂釣江上,從不以受帝恩寵或少時交遊為榮。後人尊敬他這種高風亮節,把這塊垂釣處命名為“嚴陵瀨”。至今這裡成為富春江上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順便說一下,當時的富春山屬富春縣,三國時東吳鑒於富春縣境過於遼闊,因而將富春西部分置桐廬、建德、新昌(後稱壽昌)、分水等縣,所以如今富春山上的“嚴子陵釣台”歸屬桐廬而不屬富陽了。

後來,劉秀中漢興室,定都洛陽,建立了東漢政權,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是,子陵卻改名換姓,隱身遠避。光武帝思賢若渴,命人到處查訪。後齊國報告,說有一男子身披羊裘,經常垂釣於江河畔。光武帝料想他是子陵,忙命人準備車輛,派專使攜帶禮物去聘召他,三次遭到他拒絕。最後,只好前挽後推地擁他上車,接到洛陽。光武帝連忙關照安置在北軍住宿。子陵睡的是錦繡被褥,吃的是山珍海味,受到精心服侍,優厚款待。

大司徒(即丞相)侯霸,與嚴子陵是舊相識,忙派人帶著親筆信去問候。使者對子陵說:“司陡聽說先生來京,本想馬上來問候,適因公務繁忙,待傍晚稍閒時前來接受先生的教誨。”子陵卻不回答。使者要求子陵寫封回信,以便向主人交差。子陵藉口手不能寫,而是口授回覆:“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侯霸將情況報告給光武帝,光武帝聽了笑著說:“這是狂奴的老脾氣,用不著計較。”說著,馬上命人駕車出宮,親自往訪子陵。子陵仍睡在床上,置之不理。光武帝走到床前,用手撫摸著子陵的肚腹說:“子陵啊子陵,你不肯出來輔助我有什麼緣故?”子陵依然假裝閉目入睡,好久才睜眼看了下說:“從前唐堯有天下,德行遠聞,巢父尚且洗耳。人各有志,為什麼一定要強逼呢!”光武帝說:“子陵,我真不能說服你呵!”一邊嘆息,一邊登車回宮。

不久,光武帝邀請嚴子陵進宮,既暢敘昔日舊事,又談論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光武帝各顏悅色地說:“子陵,我比過去怎么樣?”子陵說:“你不如過去!”晚上,兩人睡在一起,子陵竟將腳擱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官報告,說是“客星侵犯帝座甚急”。光武帝聽了大笑說:“這是我和舊友同睡呵!”光武帝任命子陵為諫議大夫,而子陵卻堅不接受,遠離帝京,來到風景秀麗的富春江畔,過著邊讀、邊耕、邊垂釣的隱居生活。漢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光武帝再次下旨徵召,子陵仍然不願做官。直至八十歲,終老在家鄉。

嚴子陵不慕富貴,不貪名利,後世稱頌他為人具有“高風亮節”。尤其是他也曾堅辭王莽之聘,那抗命新朝,潔身全行的品格更為高尚。

客星山卓峭如筆,頂如平地,面積約有十畝。後周顯德年間(公元954-960年),頂上建靈瑞塔院,至今基石尚存。山腳下有華清泉,泉水冬暖夏冷,終年不斷。唐時嚴公山上有嚴子陵祠,宋乾道七年,因其墓在客星山而遷祠於墓右,祠內壁上有《重修嚴先生祠記》碑。(今存龍泉山腰嚴子陵祠)山腳下還建了客星庵。宋嘉定十七年在墓左建了高風閣,稍下有遂高亭、絲風亭、蒼雲亭。鹹淳七年增建高節書院,前為夫子祠,後為夫子燕居、義悅堂、思賢堂,旁列剛、毅、木、納四齋,規模甚大。可惜這些建築早已湮沒無遺。元代黃潛的《陳山晚泊詩》云:“一柱孤撐香靄間,人言此是客星山。流風百世今誰繼,應詔諸賢故未遠;荒冢草衰迂石路,高齊月滿閒松關。窮年漫跡蒼江上,及此維舟獨厚顏。”清代鄭性的詩:“姚邑東偏聳客星,十分孤秀十分青;看花霧眼看山雪,幾度經過為少停。”公元1937年,山凹間建了座“高風亭”,亭柱上題寫了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中的結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座亭可惜於十年動亂中被毀。

墓碑

嚴光[東漢名士]墓碑
嚴子陵的墓在陳山,離餘姚鎮東北十華里。唐時,墓碑書:“漢嚴光墓”;明正德八年,紹興同知屈銓立碑鐫為:“漢徵士嚴光之墓”。墓前原有石羊,早毀。後人為了紀念嚴子陵,就根據“足加帝腹”、“客星犯帝座甚急”的傳說,把陳山改名為客星山。

現在,餘姚還有關於嚴子陵的兩處比較完整的紀念性建築物。一處是歷山鄉皇親堰(現寫成黃清堰),有座明代正德年間所建的石坊,四柱三間,面闊八點七公尺,高六公尺余,上部額坊上鐫有“高風千古”,中部額坊上鐫有“為漢徵士子陵嚴先生立”等字,下部訪間雕塑著精巧的立體鳥獸,栩栩如生,整座石坊,宏偉壯麗。另一處在龍泉山,南山腰間有一九八一年重建的嚴子陵等四先賢故里碑亭;東南坡還有一個木結構的“子陵亭”。

評價

嚴光以“高風亮節”名聞後世,北宋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云:“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桐廬縣有嚴子陵釣台,餘姚有嚴子陵祠客星山客星橋客星庵高風亭、“高風千古”石牌坊、故里碑亭、子陵亭等遺蹟、紀念物

作品

莊光(嚴光)

思賢念舊夢非熊,一襲羊裘似太公。
直待莊光如上士,早知文叔是英雄。
欲全同學金蘭義,獨慕箕山潁水風。
劉秀可能真作秀,客星犯御放山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