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東漢朝完完全全建立在烽煙燎原、黃鐘毀棄的時代廢墟之上,誠為不易。
因為貫徹“以柔治國”的理念,東漢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惠民政策最多的時代。
東漢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醫學、宗教各方面之成就毫不遜色先出於其前之西漢、晚出於其後的盛唐,而其學術思想之開放、科技發展之迅速,社會風氣之淳樸,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堪稱我國的又一個黃金時期。
這是征服匈奴、刻石燕然,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朝代;一個產生了“紙聖”“科聖”“醫聖”“字聖”的朝代;一個科技、文化領先世界,讓中國人自豪的時代。
如果有人問,東漢一朝與其他王朝相較,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我個人覺得,是在其特定文化氛圍下培植出來的社會風氣。
東漢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社會風氣最為淳樸的時代,又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整體道德水平最高的時代。
作者簡介
覃仕勇,男,廣西玉林市博白縣人,中學教師,喜歡讀書寫字,熱衷於文學、史學方面的研究,著有《這才是岳飛》等暢銷書。
媒體推薦
這書真不錯,有趣,聽著故事了解歷史。
—網友評論
這書是類似於《明朝那些事兒》那樣的書啊,有意思還長知識,好書!
—網友評論
覃老師學識淵博,梓峰播過《大東漢》後,受益匪淺,真是長知識了啊。 《大東漢》真乃好書也!
—《大東漢》音頻作品播講者 梓峰
圖書目錄
第一章誰是真命天子
1你所不知道的王莽
2聖人也瘋狂
3不被看好的新政時代
4綠林好漢的起源
5來頭不小的劉玄
6舂陵兵起
7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
8莊稼漢漸露頭角
9一戰成名
10狂妄的代價
第二章龍騰虎躍
1老黃牛表象下的隱忍
2貽笑千古的啼哭救國論
3空手套白狼
4來了個不速之客
5王郎的傳說
6向南還是向北
7千里大逃亡
8反攻,從信都發起
9婚紗背後
10漁陽突騎下邯鄲
11失敗者,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
第三章中原揚威
1這種投降不大靠譜
2被賣的感覺
3稱帝,並非湊熱鬧
4洛陽,必須屬於我
5走狗屎運的放牛娃
6生死場
7一將橫阻百萬兵
8多事之秋
9曾經的你,為何背叛了我
第四章天下歸心
1隗囂和公孫述
2以退為進
3三個關鍵人物
4雙雄遇難
5槍挑公孫述
6以柔治國
7度田與中興
8伏波將軍馬援
9廢立皇太子,並不僅僅是愛屋及烏
10泰山封禪
第五章光華綻放
1這個皇帝很有料
2王景治水
3別惹我,我的名字同樣叫漢朝
4班超出使西域
5滅車師
6鐵血耿恭
7一代明君
8新君繼位三把火
9不拋棄、不放棄
10其實不想走
11計中計
12白虎觀考訂五經
13與鬼神鬥爭的王充
第六章主少國疑
1不開心的竇皇后
2燕然勒銘
3少年天子絕地起反擊
4班昭續《漢書》
5和帝的是是與非非
6東漢版的《宮心計》
7這個女人不尋常
8荊棘正好試利劍
9天道好還
10全人類都應感謝你
11“字聖”許慎
第七章絢麗的餘暉
1奪宮之變
2奪雄改制
3當世高人
4“科聖”張衡
5跋扈將軍
6軾君立君如兒戲
7絕配,美女與野獸
8惡人的末日
9涼州三明
第八章名士之殤
1第一次“黨錮之禍”
2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3第二次“黨錮之禍”
4一門爭死
5奇士郭林宗
6熹平石經
7最後的名士
8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
9胡笳十八拍
參考文獻
序言
傳統上,大家都認為東漢是西漢的延續。
而事實上,東漢卻是一個完完全全建立在烽煙燎原、黃鐘毀棄的時代廢墟之上,且迥異乎西漢的全新王朝。
當是時也,王莽亂政,豺狼當道,海內鼎沸,群雄並起。中原大地,忽如一夜春風來,出現了幾十支乃至上百支林林總總、大小不一的割據勢力:臨淮人瓜田儀暴亂於會稽長洲,琅琊海曲女豪傑呂母飄忽於海上,樊崇、力子都聚眾於琅琊,王匡、王鳳聚嘯於綠林,城頭子路縱橫於黃河﹑濟水之間,梁王劉永割據於睢陽,公孫述稱帝於成都,李憲自立為王於淮南,秦豐自號楚黎王於黎丘,張步起兵於琅琊,董憲舉旗於東海,延岑起事於漢中,田戎亮劍於夷陵,此外,還有平原的遲昭平、江夏的羊牧、廬江的王州公、鉅鹿郡馬適求、漁陽的彭寵、真定的劉楊、南陽的鄧奉等,也紛紛領著或眾或寡的兵馬加入到這亂世的混戰中來,再加上種類繁多、數不勝數的諸如銅馬﹑大彤﹑高湖﹑重連﹑鐵脛﹑大搶﹑尤來﹑上江﹑青犢﹑五校﹑檀鄉﹑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流民,這些勢力盤根錯節、犬牙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援引,又有牽制,時而交合,時而決裂,相與爭鋒,互相搏殺,可謂紛繁複雜、混亂不堪。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秀白手起家,披堅執銳,百戰沙場,血戰十五年,以布衣取天下,誠為不易,無怪乎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嘆道:“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
然而,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不但是一個開國之君,還是一個治國之君。
首先,光武帝總結了秦朝滅亡、西漢“七國之亂”等血淋淋的歷史教訓,大力集中中央機構的管理權,如:擴大了西漢成帝時設立的尚書四曹,改設立六曹,尚書台也從秦代主管殿中傳令的卑小官職逐漸演變成為“出納王命、敷奏萬機”的朝廷中央辦事機構,還加強了州部刺史制度、縮減三公權力等。
其次,他參考了王莽改制的內容,為解放勞動生產力,多次頒布釋放奴婢的詔令,並針對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通過行政手段實施“度田”,鼓勵農桑。
前言
因為貫徹“以柔治國”的理念,東漢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惠民政策最多的時代。
他推行的一系列“與民生息”政策,使帝國迅速崛起,煥發出勃勃生機。
他堅持不懈開展的“度田”運動,迎來了中興盛世。
東漢時的農業生產遠超西漢。北方出土的東漢鐵農具鍤、鋤、鐮、鏵等,數量之多,遠非西漢可比。犁的鐵刃加寬,尖部角度縮小,利於深耕,某些地方已經出現了比耦犁(二牛抬槓),輕便的挽犁(一牛牽引)。農耕、蠶桑、水利、銅鐵冶煉、銅器製造和火井煮鹽等方面的發展呈穩步上升勢頭。而定都洛陽,地處中原,交通便利,客觀上也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在交通能力低下的條件下,國內出現了專門從事西域貿易的大型貿易商人。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重鑄的五銖錢還一度出現過跟不上商品流通量的情況。
再次,他又在繼承西漢文化統治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時代需求,進一步加強了文化管理和文化建設,制定出較為系統的文化政策。具體來說,重儒崇經,將儒學讖緯化,穩固了儒家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地位;通過細化和發展官學教育體系以及鼓勵私學的政策,培養統治人才,推廣教化。光武帝提倡講經論理,專門從儒生中選擇統治人才。其於建武五年就開始建立太學,設定博士。
另外,他和他的後繼者都相當重視各地間的文化交流,積極向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傳播以儒學為主體的漢文化,又通過疏通絲路、派遣使者與周邊國家乃至西域諸國開展文化往來的方式,積極引入佛教文化。
光武帝之後,明、章、和三帝同樣勵精圖治,尤其是漢明帝,勞心勞力地修治黃河,消除了水患,使黃泛地區廣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種。在此基礎上,東漢帝國的水利工程學得到了極大的推廣,以至關東地區及長江以南,陂池灌溉工程也陸續興建起來。這方面的優秀人才有鮑昱、杜詩、張堪、王景等。在與水打交道的過程中,又發明製作了水碓、翻車、渴烏等工具。
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使農產品的畝產量顯著提高。漢末仲長統在《昌言》中就指出,當時的農田畝產量為:畝收三斛。
在文化教育上,明帝更是廣召名儒,以察舉、徵辟以及舉賢良方正、明經等科目,網羅地主士大夫的子弟做官。
東漢政治、經濟、軍事、建設、科技、文化、醫學、宗教各方面之成就毫不遜色先出於其前之西漢、晚出於其後的盛唐,而其學術思想之開放、科技發展之迅速,社會風氣之淳樸,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堪稱我國的又一個黃金時期。
在東漢一百九十五年的歷史中,湧現出許許多多讓後世無數英雄傾慕不已的精英。其中,以名將論,有出豪言,抒壯懷,“以馬革裹屍還”的伏波將軍馬援;以思想家論,有寫《論衡》的王充;以科學家論,有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的“科聖”張衡;以發明家論,有發明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張的“紙聖”蔡倫;以水利專家論,有僅花一年時間就治理好黃河百年水患的王景;以外交家論,有投筆從戎,縱橫西域,聯結了五十多個國家的班超;以生物學家論,有著作了《異物志》的楊孚;以學術家論,有著作了《說文解字》的“字聖”許慎;以文學家論,有創作了《漢書》的班固;以醫學家論,有寫下了《傷寒雜病論》的張仲景;以音樂家論,有彈奏《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以改革家論,有進行選官制度改革的左雄……
可以說,東漢一朝不但政治相對穩定,封建經濟持續發展,其文化事業也很興盛。
因為統治階層的重視引導,東漢的雅樂、頌樂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音樂管理體系,積極發揮文學藝術的社會教化功用,並在文化交流中擴大了漢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對後世文化政策的選擇和制定產生了深遠影響。
如果有人問,東漢一朝與其他王朝相較,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我個人覺得,是在該文化氛圍下培植出來的社會風氣。
有人說,東漢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社會風氣最為淳樸的時代。
應該說,這是個比較靠譜的說法。
南宋太學生陳東因聽說抗金英雄李綱被黜,為忠義所激,曾上書宋高宗任賢斥奸,結果被宋高宗處死。
《四朝聞見錄》贊其“自知頃即受戮,略無慘戚戰慄之意,蓋東漢人物也。”
以“東漢人物”來比喻和稱讚一個人,這就說明了所謂“東漢人物”在中國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分量。
司馬光稱:“自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
東漢一朝,流傳千古、令後世稱道不已的善舉、義舉比比皆是,不絕於史。
故事的主角,有帝王將相,有普通官吏,有平頭百姓,有名門高士,有山野閒人,他們或大義,或忠孝,或至誠,或博愛……演繹出一幕幕清新雋永、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如江革奉母、廉范事主、漢明帝尊師、梁鴻與孟光舉案齊眉、嚴子陵拒官垂釣、趙熹千里送孤女、袁安困雪、楊震暮夜卻金、郭林宗傳學、申屠蟠仗義執言、范滂投獄、李膺請死、孔融一門爭死、楊喬拒親等。
值得一提的是楊喬拒親之事,楊喬是會稽郡人,容儀偉麗,漢桓帝喜愛他的才學和相貌,打算把公主嫁給他為妻,遭到了他的堅拒。漢桓帝準備逼親,楊喬竟然閉口絕食,七日而死。
不肯與皇帝攀親做駙馬之事,早在光武帝朝也發生過,光武帝劉秀想做媒把自己的姐姐湖陽公主嫁給太中大夫宋弘,卻被宋弘以一句“糟糠之妻不下堂”婉拒了。楊喬比宋弘猛多了,以死明志,可謂剛烈。
兩件事聯繫在一起,發生在同一朝代,絕非偶然,乃是王朝社會風氣所致。
又如,東漢人特別看重人的道德品行,李膺“風格秀整”,所以人們都以能到他家為“登龍門”。郭泰性明知人,好提攜後輩,其週遊郡國,曾在陳梁間行走,遇雨,頭巾的一個角墮下,人們慕其高義,爭相效仿,紛紛把自己的頭巾折一角,稱“林宗巾”。郭泰與李膺同舟共渡洛川,衣冠諸儒在河邊圍觀,車輛達數千輛,他們對郭李二人“以為神仙焉”,無不心嚮往之。
“黨錮之禍”事件中,不但有陳寔、李膺、范滂這類名士坦然赴死,就連張奐、皇甫規這類手執兵權的國家高級武官也紛紛棄官請獄,可見人奮忠義,乃是社會風氣使然。無怪唐代柳冕稱:“後漢尚章句,師其傳習,故其人守名節。”
如果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么,從張儉逃亡事件中,則能更真切地彰顯這一點。
官府到處緝拿張儉,張儉困迫遁走,沿路看到有人家就去投宿。天下百姓重其名行,冒死保護他、收容他,結果造成了“伏重誅者以十數,宗親並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的慘象。但保護行動並未因此而停止,人們依然熱心地接待張儉,直到他平安地出了塞外。
對於廣大收留、保護張儉的人來說,張儉已經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種道義。
在他們看來,維護道義是義不容辭的事。
所以,東漢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整體道德水平最高的時代確是名副其實。
梁啓超稱:“東漢尚氣節,崇廉恥,風俗稱最美,為儒學最盛時代。”一語得之。
時間已經邁過了近兩千年,現在,每當我在紙上寫下與東漢有關的文字,似乎就能看到竇憲和班固站在巍巍的燕然山上,高聲唱頌著屬於他們的《燕然山銘》,歌聲穿越時空,不絕如縷,綿遠而悠長——“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