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注音:ㄍㄚˊ簡體部首:口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5
結構:左右
繁體部首:口
部外筆畫:13
總筆畫:16
五筆86&98:KAJN
倉頡:RTAV
鄭碼:JEKR
四角號碼:64027
基本字義
● 噶
gá ㄍㄚˊ
◎ 〔~倫〕中國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員。
◎ 〔~廈〕藏語“發布命令的機關”,即中國原西藏地方政府,由噶倫四人組成,一九五九年後解散。
◎ 譯音字。
方言集匯
◎ 粵語:gaa1◎ 滬語:ga 這么
詳細字義
◎ 噶 gá
——譯音用字。如:噶布倫,噶倫(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員);薩噶達娃節(藏族地區紀念釋迦牟尼誕生的節日);噶廈( xià)(原西藏地方政府,1959年西藏叛亂事件發生後解散)
◎ 噶 gá 四川地區常作為語氣助詞,意思為“是嘛”
相關詞語
1、噶舉派gá jǔ pài ㄍㄚˊ ㄐㄨˇ ㄆㄞˋ喇嘛教派之一。“噶舉”,藏語意為“口授傳承”,謂其傳承金剛持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故名。又因該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稱“白教”。十一世紀時,由 西藏 僧人 瑪爾巴 創立。一傳 彌拉惹巴 ,再傳 達波拉結 。該派以苦修為特色,曾融合噶當派教義,成為有勢力的教派。支系眾多,其中帕竹噶舉、噶瑪噶舉的上層曾受 元 明 兩朝冊封,相繼執掌 西藏 地方政權。格魯派得勢後,噶舉派中僅止貢、噶瑪、達壠、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勢力。主要寺院有 墨竹工卡 的 止貢寺 、 四川 德格 的 八邦寺 等。
2、噶廈gá xià ㄍㄚˊ ㄒㄧㄚˋ
藏語。意為發布命令的機關。舊 西藏 地方政府。 清 乾隆 時廢原封郡王,命由噶布倫四人主持噶廈,秉承駐 藏 大臣和 達賴喇嘛 的旨意,共同管理 西藏 地方行政事務。1959年 西藏 叛亂事件發生後解散。
3、噶拉 gá lā ㄍㄚˊ ㄌㄚ
亦作“ 噶喇 ”。象聲詞。《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講到姐姐的八字兒,從姐姐噶拉的一聲,我公公婆婆就知道,不用再向你家要庚帖去。”《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正說著,這個人才跟進屋子,只聽得噶喇一聲就把個孩子養在褲襠里了。”
4、準噶爾盆地 zhǔngaěr pendi
新疆西北地區的一個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備考】【醜集】【口字部】噶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3《字彙補》古渴切,音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