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之學
器物之學鼻祖“舊石器”
器物之學,最早可以追溯到 8000--10000年前,器物是遠古人類在長期勞作過程中發明創造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品包括石器、古器、木器、陶器等。是人類遠古器物之學領域的文明。中國在仙人洞遺址中發現遠古人類的器物多達上千件,為中國遠古器物之學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為遠古器物之學提供了寶貴的依據。這些出土的石器被稱為舊石器,也為中國現代器物之學的演變奠定了基礎。科學推測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器物,距今已有一萬二千年。
器物之學的重大變革“陶器”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大量出現 用黏土燒制的器皿。通常呈黃褐色。陶
![](/img/5/b8b/nBnauM3X1IzM3gDMzUTM2IDN0MTM4AzM5IDMwADMwAjMxAzL1E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器物之學的新紀元“陶瓷”
陶瓷是陶器的演變過程。陶瓷迄今為止是器物之學領域的最高水平。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較高,但可塑性較差。除了在食器、裝飾的使用上,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資源黏土經過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質具韌性,常溫遇水可塑,微乾可雕,全乾可磨;燒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裝水;燒至1230度則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溫耐腐蝕。中國的陶瓷開闢了人類器物學領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