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遺址

仙人洞遺址

仙人洞遺址坐落於江西萬年縣,地處贛東北石灰岩丘陵地區的一個山間盆地。考古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年都在仙人洞遺址進行過考古發掘,但對於最古老陶器的年代一直不明確。中國、美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重新調查了該處遺址,並對取樣進行放射性碳素斷代法測定,將最早出現陶器的時間確定為2萬年到1.9萬年前。

基本信息

簡介

仙人洞遺址 仙人洞遺址

江西境內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地點在萬年縣仙人洞,這裡保存有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洞穴遺址。它位於距縣城約十五公里的大源公社。這一帶在地質上屬於喀斯特地形,高低起伏的石灰岩峰巒環繞著一塊狹長的小盆地。

仙人洞在大源公社東南角,它是一座發育良好的石灰岩洞穴,洞口開闊並向前伸展,呈岩廈狀,剖面呈弧形,最高處近六米,寬約十九米,是一處較理想的天然棲息之所。洞穴深四十米,可分成南北四個支穴。洞穴周圍山青水秀,人類的遠古祖先曾經在這座洞穴里居住過很長時間。

勘察

1962年春天,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考古工作者根據縣文化館提供的線索來到達里進行勘察,在洞口發現了文化堆積,裡面包含有蚌器、骨器、陶片、燒土、炭屑,還有大量的碎獸骨、螺螄殼、蚌殼等遺物。在一些蚌器和骨器上還有圓孔。骨器磨製光亮。粗砂紅陶片上飾籃紋或粗繩紋。

仙人洞遺址 仙人洞遺址

1962年3月和1964年4月,考古隊在洞穴內進行了兩次發掘,發掘面積為69平方米,出土各類文化遺物九百餘件,還發現了3個灰坑和22處燒火遺蹟。根據碳十四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數據和對堆積地層的分析,可推斷這處洞穴遺址的時代距今大約為八千年至一萬年。出土的石器有一部份是打制的,如刮削器、砍砸路等,有些握石片在打下來後未經任何加工就用來作切割或刮削之用。還有一部份石器則是經過磨製的,如鑽孔器、鑿、鏟等;磨製得也比較粗糙。陶器都已破碎。從殘片觀察,器型大多是手工捏制而成的圓底罐,器內壁凹凸不平,胎壁厚薄不勻,胎質粗劣,有些還摻和了蚌末、石英粒;陶色很不穩定,有的在同一塊陶片上呈現紅、灰、黑三色;內壁和外壁均飾粗繩紋。這些都顯示制陶技術尚處於原始階段。當時燒造陶器可能是採用平地堆燒的方法。骨器有魚鏢、鑿、針、笄等。魚漂上刻有倒刺,戳魚的功能較強。鑿用於加工木器。針用於縫製衣服。笄上刻有條紋,以使束髮時不易滑脫。蚌器多數穿孔;孔一般是對鑽或敲鑿而成;敲鑿的孔四周很不規整。經過鑑定,遺址里發現的大量獸骨都是野生動物遺骨,鹿、猿、虎、野豬、麂、豬獾、小靈貓、果子狸、獼猴等,龜、鱉、螃蟹的碎骨。

1993年、1995年和1999年由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國安德沃考古基金會(AFAR)組成聯合考古隊先後進行了五次發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製品和動物骨骼等。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江西萬年縣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2009年在重新清理出來的考古地層剖面上採集了系列碳十四測年樣品和地層微結構樣品,確定碳十四測年樣品與陶片的地層等時關係,證實以前發掘的考古地層是人類活動形成的原生堆積,不存在自然過程或者後期活動的攪擾,所測定的碳十四年代代表了同層位陶器的年代。由此證實仙人洞遺址出土陶器的年代可以早到距今2萬年,是目前世界上已發表陶器的最早年代。

獎項

2013年2月,中國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發現的兩萬年前的陶器入選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