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截至2018年10月,哈佛大學共培養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 ,而哈佛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走出了158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一) 、18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一) 、14點陣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四) ,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

哈佛同時也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其誕生於1636年,最早由麻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是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於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截止2017年,學校有本科生6700餘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15250餘人 。

2017-2018年,哈佛大學位列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世界第一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三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六 。2017年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哈佛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

2018年11月,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2018年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行榜,位居第一。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排名第36。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767年 保羅·列維爾 筆下的哈佛學院。 1767年 保羅·列維爾 筆下的哈佛學院。

15世紀末,由歐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倫布開闢,歐洲人紛紛遠涉重洋來到美洲。17世紀初,首批英國移民到達北美,在那裡開拓自己的“伊甸園”——新英格蘭。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受過古典式的高等教育,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在新的家園也能夠受到這種教育,他們於1636年在麻薩諸塞州的查爾斯河畔建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學府——哈佛學院。

哈佛學院

John Harvard銅像 John Harvard銅像

1636年10月28日,麻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決定仿照英國劍橋大學,籌建一所高等學府,每年撥款400英鎊;學校初名“新學院(New College)”或“新市民學院(the college at New Towne)”,成為全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

1638年9月14日,牧師兼伊曼紐爾學院院長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的積蓄720英鎊和400餘冊圖書捐贈給這所學校。

同年正式開學,第一屆學生共9名。

1639年3月13日,為感謝以及紀念約翰·哈佛牧師在創立初期對學院的慷慨捐助,麻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將學校更名為“哈佛學院”。

1650年哈佛學院獲準成立法人機構。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學府威廉·瑪麗學院誕生;1701年,耶魯學院(耶魯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成立。這兩所學院的出現,使哈佛學院有了夥伴和競爭的對手;受英國古老大學傳統影響較深的哈佛學院,面臨著強有力的挑戰。

哈佛學院最初模仿英國的大學模式展開辦學,但清教徒的哲學思想卻獲得了保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學院的領導者都由神職人員擔任,直到1708年第一個非清教成員的校長上任,哈佛才從清教思想的管制中獨立出來。

1721年學校正式設立神學教授職位。

1727年,為順應北美產業革命的勢頭興起、新興的工商業對套用科學的需求,哈佛學院設立了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授職位。數學和自然科學開設後,哈佛學院還置備了一批科學儀器和設備,教授們用實驗的方法,向學生講授天文、物理和化學知識;在數學領域內,設立了測量術和航海術等技術學科。

哈佛大學

1775~1783年,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哈佛學院順應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獨立戰爭的正義事業一邊。在麻薩諸塞,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畢業生,包括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1775年7月3日,喬治·華盛頓在哈佛學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獨立戰爭軍隊的統帥,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設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後,哈佛學院為獨立戰爭的主要領導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任總統)、約翰·傑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首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等人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1780年麻薩諸塞州頒布新憲法,哈佛學院擴建、更名為哈佛大學;同年設立醫學教授職位。醫科開設後,教授們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北美和英國學術刊物上,自然科學終於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陣地,並開始對其它學院產生影響。

在北美獨立戰爭初年,哈佛學院的基金,連同地產的租金在內,不足1700英鎊。戰後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過18.2萬美元。

霍利斯神學教授David Tappan和校長Joseph Willard分別於1803、1804年去世後,經歷了一場鬥爭,1805年,哈佛由一位論派者Henry Ware接手管治,辦學精神開始向亞米念主義過渡;這也使美國的教育機構開始世俗化。他們與聯邦黨結盟,並開辦了很多機構,以擴大其政治及文化勢力;與此同時,一些神學的保守派人士則利用大眾傳媒,評擊對方企圖凝造寡頭政治文化及破壞共和國的政治原則。哈佛因此在1850年代被稱作“一位論派的梵蒂岡”。

1816年成立神學院,1817年成立法學院。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大刀闊斧、極力扭轉哈佛大學的方向,大力提倡重視理科教學。他任職的16年期間(1829~1845年),在哈佛大學辦起了理學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紀和19世紀,隨著哈佛大學的發展,學校課程內容範圍擴大、重心切換,自然科學受到了極大重視。

19世紀上半葉,哈佛大學的影響力超出麻薩諸塞州之外,到達美國中部和南部。

1869—1909年,查爾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擔任校長,從根本上使哈佛蛻變為現代美國的研究型大學。查爾斯·艾略特在任校長期間,將課程中固有的基督文化成分刪去,讓學生能自願及選擇性地去學習相關的宗教文化;他使法學院、醫學院獲得了新的活力,並且新建了商業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文理學院,註冊學生從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學人員從49名增加到278名,學校基金從2300萬美元增加到2.25億美元。Eliot的改革措施包括選修課程,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此一“哈佛模式”影響了美國國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政策。此外,Eliot還負責出版了著名的“哈佛經典”,從多個學科收集“偉大的書”。在1926年逝世後,他的名字已和“哈佛”共同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同義詞。

哈佛大學校門 哈佛大學校門

20世紀,哈佛的地位及聲譽,隨著所獲捐助及教授的人數上升而迅速提升,申請入學的學生人數也因課程數目的增大及校園的擴建而增加,其在1900年成為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成員。於1879年成立的拉德克利夫學院與哈佛結盟為姊妹學校,亦成為了美國當時最著名的女子學校;後來兩者合併,拉德克利夫成為了哈佛大學的一部分。

1909~1933年,洛厄爾(Abbott Lwrence Lowell)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重新制定了大學本科生課程計畫,實行課程的集中與分配相結合的制度,以便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而洛厄爾實行的導師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學沿用。這一制度的實施使得在大型的綜合大學中,本科生都有一個小型的學院環境,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住在哈佛校園內或附近的宿舍中,一年以後,學生們分住在12幢宿舍樓內,還為少數走讀生設定了第13幢宿舍樓。每幢宿舍樓內有一位住校教師和一個導師組,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1933年上任的校長詹姆斯·布萊恩特·科南特重新建立了創意獎學金制度,以鼓勵及吸納人才、確保學校在研究機構中的領導地位。他認為高等教育是為真正有才華的人服務而不是富家子弟。他調整課程制度,以物色、招聘、並支持有才華的青年。他更在1943年要求教職員對“什麼才是中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提出明確的看法,1945年,由此誕生出的報告成為20世紀美國最影響力的教育宣言之一。

1945~1960年,哈佛改變了收生政策,開始接受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而不只是一些來自貴族學校的子弟。學生的種類也開始多元化,校園裡多了不少猶太人及天主教徒,但黑人及亞洲人仍只占極少數。

1953~1971年,普西任校長,在他的主持下,哈佛大學進行了美國高等教育史規模最大的募捐活動,籌集資金達8.25億美元,這項活動提高了哈佛大學教師的薪金,擴大了對學生的資助,建立了新的教授職位,充實了教學設備。

1971年~1991年,博克擔任校長,他精心處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問題,包括行政管理、少數民族和婦女受教育的機會以及學術界與工業界之間的技術轉換等問題,博克校長還重新組織了哈佛大學的管理機構,把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式引進到哈佛大學的各個研究生院和各個系科。

1991年,陸登庭出任第26任校長,為了更好地協調各學院和教師關係,他開創了一個全校集中的的學術計畫,目的是辨別出哈佛最主要和優先的部分。另外,陸登庭還強調大學的責任:優秀的本科教育,大學的門始終向不同經濟階層的人敞開,研究型大學如何適應信息快速增長和嚴重財政約束的時代,在一個自由表達的社會中迎接挑戰。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20世紀末,女性在哈佛的地位也開始不斷上升。初期,女性學生仍集中在拉德克利夫學院。雖然越來越多的女學生願意報讀哈佛的課程,但哈佛的學生仍以男性居多,五個學生里平均只有一個女性

1999年,拉德克利夫學院正式成為哈佛大學的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學院。時任院長的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也後在2007年正式成為哈佛創校300多年以來第一位女性校長,亦是繼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後,常春藤盟校的第四位女性校長。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截至2014年,哈佛大學下設13個學院,分別為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哈佛商學院、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牙科醫學、哈佛大學神學院、教育學院、哈佛法學院、哈佛醫學院、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工程與套用科學院、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哈佛學院,另設有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學院,總共在46個本科專業   、134個研究生專業招生;其中本科生教育主體由哈佛學院承擔。

院系年份院系年份
Harvard College1636Extension1910
Medicine1782Design1914
Divinity1816Education1920
Law1817Public Health1922
Dental Medicine1867Government1936
Arts and Sciences1872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2007
Business1908Graduate School 
本科主修專業
African and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Human Developmental and Regenerative Biology
AnthropologyHuman Evolutionary Biology
Applied MathematicsLinguistics
AstrophysicsLiter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Mathematics
Chemical and Physical Biology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ChemistryMusic
Chemistry and PhysicsNear Easter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ClassicsNeurobiology
Computer ScienceOrganismic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Philosophy
East Asian StudiesPhysics
EconomicsPsychology
Engineering SciencesReligion,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Romanc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Sanskrit and IndianStudies
Folklore and MythologySlav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German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Social Studies
GovernmentSociology
HistorySpecial Concentrations
History and LiteratureStatistics
History and ScienceVisual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History of Art and ArchitectureWomen, Gender, and Sexuality, Studies of

院系簡介

哈佛法學院(Harvard Law School)創立於1817年,雖然比大學部(Harvard College)建校(1636)晚幾近兩百年,仍是美國最古老的法學院。

Gund Hall, the home of the GSD Gund Hall, the home of the GSD

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是如今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最具權威的管理學校。這裡是商業人才培育的聖地,被稱作商人、主管、總經理的西點軍校,美國許多大企業家和政治家都曾在此學習;在美國500家最大公司里擔任最高職位的經理中,有1/5畢業於這所學院。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權力與金錢的象徵,也是許多美國青年夢寐以求的學位。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簡稱GSD):哈佛大學的建築教育始於19世紀末期,其設計學院(又名設計研究生院,以下簡稱GSD)融建築、規劃、景觀於一體,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設計院所之一。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哈佛大學在校全體教員約2400人,其中含有多位諾貝爾獎、普利茲、普利茲克獎、菲爾茲獎獲得者;學校擁有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美國國家工程院(NAE)、美國國家醫學院(IOM)三院院士300餘人,其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及國家醫學院院士居於全美首位。

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在校任職)
馬丁·卡普拉斯  埃爾文·羅斯傑克·紹斯塔克艾伯特·戈爾埃里克·馬斯金
羅伊·格勞伯琳達·巴克里卡多·賈科尼米切爾·斯賓思阿瑪蒂亞·森
謝默斯·希尼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約瑟夫·默里諾曼·拉姆齊達德利·赫施巴赫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托斯登·威塞爾大衛·休伯爾沃特·吉爾伯特巴茹·貝納塞拉夫
格拉肖約翰·凡扶累克威廉·利普斯科姆華西里·列昂惕夫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史蒂文·溫伯格卡羅·魯比亞羅伯特莫頓托馬斯·謝林
喬治·沃爾德伍德沃德朱利安·施溫格康拉德·布洛赫詹姆斯·沃森
蓋歐爾格·馮·貝凱希愛德華·珀塞爾珀西·W·布里奇曼喬治·米諾特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優勢學科

哈佛大學在生命科學、自然科學、法學、醫學、商學、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擁有世界級的學術影響力。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200強)—2013
人文藝術 工程科技 生命科學與醫學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哲學 14 電子計算機與資訊科學 6 醫學 1 物理與天文學 3 統計與運籌學 13
現代語文 3 化學工程 -- 生物科學 1 數學 3 社會學 2
地理學 -- 土木工程 -- 心理學 1 環境科學研究 4 政治與國際關係研究 1
歷史與考古學 17 電子工程 9 藥學與藥理學 1 地球與海洋科學 1 法律學 1
語言學 18 機械工程 6 農業科學 -- 化學 4 經濟與計量經濟學 1
英國語文與文學 3    物料科學 9 會計金融 1
通訊與媒體研究 --
教育學 1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美研究院學科排名—2014
商學 法學 醫學 工學 教育學 健康學 公共事務學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商學院總排名 1 法學院總排名 2 醫學研究總排名 1 工學院總排名 23 教育學院總排名 3 臨床心理學總排名 14 公共關係學總排名 3
會計 -- 個案培訓 -- 基層醫療總排名 14 生物醫學工程 23 課程編制教育 -- 公共衛生總排名 3 環境政策與管理 8
創業 4 紛爭解決 2 愛滋病醫學 3 電子計算機工程 22 教育監管 4 醫療政策與管理 1
金融 7 環境法 -- 藥物/酒精濫用醫學 2 電子通訊工程 26 教育政策 2 信息科技管理 8
環球性 8 醫療法 -- 老人醫學 5 環境健康科學工程 30 高等教育管理 10 非牟利機構管理 9
管理 1 著作權法 -- 內科醫學 3 物料工程 15 公共預算 9
市場行銷 5 國際法 2 小兒科醫學 2 機械工程 30 公共行政管理 4
非牟利經營 3 稅項法 -- 婦科醫學 1 公共政策分析 2
生產力 9 社區政策 1
物流 --
理學
生物科學 排名 化學 排名 電子計算機科學 排名 地球科學 排名 數學 排名 物理學 排名 統計學 排名
生物科學總排名 2 化學總排名 4 計算機科學總排名 17 地球科學總排名 8 數學總排名 2 物理學總排名 1 一般統計學總排名 6
生化/生物理/結構生物學 1 生物化學 1 程式語言 17 地球化學 13 代數/數理與代數幾何 1 原子/分子與光學 3 生物統計學總排名 3
細胞生物學 1 無機化學 10 計算機理論 9 地質學 10 分析學 9 凝聚態物理學 5
生態與演化生物學 2 有機化學 1 地球物理與地震學 7 幾何學 1 宇宙/相對與引力學 3
基因遺傳學 3 物理化學 5 考古學 4 拓撲學 2 基本粒子/磁場及弦理論 3
免疫與傳染病學 1 理論化學 7 量子物理學 2
微生物學 1
分子生物學 1
神經學 1
社會科學與人文
經濟學 排名 英文語言學 排名 歷史學 排名 政治科學 排名 心理學 排名 社會學 排名
經濟學總排名 1 英文語言學總排名 2 歷史學總排名 4 政治科學總排名 1 心理學總排名 4 社會學總排名 6
發展經濟學 1 18-20世紀英國文學 2 美非歷史 4 美國政治 1 行為與神經科學 4 經濟社會學 5
計量經濟學 5 美非文學 1 亞洲歷史 1 政治比較學 1 認知心理學 2 歷史社會學 1
產業組織理論 2 後1865年美國文學 4 文化歷史 9 國際政治 1 發展心理學 4 社會階層學 6
環球經濟學 1 前1865年美國文學 2 歐洲歷史 3 政策方法學 1 社會心理學 3 文化社會學 4
勞工經濟學 1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 1 美國近代史 2 政治理論 2
總量經濟學 1 美國殖民地歷史 1
個體經濟學 3 女性歷史 10
公共財政 2
泰晤士高等教育學科排名50強—2013-14
學科 排名 學科 排名
工程技術 -- 物理科學 4
生命科學 1 社會科學 4
臨床醫學與健康科學 2 藝術和人文 2
排名方式 排名年月 排名
《經濟學人》全日制MBA排名 2013年10月 6
《經濟學人》全日制MBA排名 2012年12月 4
《經濟學人》全日制MBA排名 2010年1月 4
《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 2013年1月 1
《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 2012年2月 2
《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 2011年1月 3
《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 2010年1月 3

教學特色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直到19世紀,創建了一個半世紀的哈佛學院仍然以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兩所大學為模式,以培養牧師、律師和官員為目標,注重人文學科,學生不能自由選擇課程。19世紀初,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號角在哈佛吹響了,崇尚“學術自由”和“講學自由”。“固定的學年”和“固定的課”的老框框受到衝擊,自由選修課程的制度逐漸興起。

1839年,哈佛大學再次發動課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實行選課制,但在保守勢力的反對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南北戰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生產力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師、自然科學家和工業技術人才得以和律師、官員等並駕齊驅。形勢的變化對高等學校的課程改革十分有利,選修制再次興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869年,年僅35歲的埃里奧特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此後他擔任校長40年,是推行選課制的主將,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下,哈佛大學全面實行選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語和現代外語仍為必修課,其它均為選修課。美國許多高校紛紛步哈佛大學後塵,減少或廢除必修課,增加選修課。

按照自由選修制的要求,攻讀一種學位,可有16門課程供學生選修,只要符合規定,便可取得相應的學位。這種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學制,成績優異者三年內即可取得相應的學位,可稱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奧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學招聘名流學者任教,選修課程開設超過其它大學,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埃里奧特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改革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他強調高等學校要給予學生 三個法寶:一是給學生學習上選擇的自由;二是使學生在所擅長的學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三是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的行為轉化為自主的行為,使學生從對教師的依賴和從屬關係中解放出來。

1909年,洛厄爾出任校長,他在保留自由選課制優點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從1914年起,實行“集中與分配”制。所謂“集中”,是指從16門可供選擇的課程中,必須選修6門本系的專業課,以保證重點;所謂“分配”,是指另外的6門課程從3個不同的知識領域中各選兩門,以保證學生具有比較廣泛的知識面。餘下的課任學生自由選擇。這種制度既保證專業課學習的深度,又能擴大學生的視野,也可給學生的個人愛好留下適當的餘地。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1933年,化學家科南特擔任校長,他勵精圖治,於1940年主持成立專門委員會,研究課程改革。經過5年的反覆研究,提出了專門報告,主張加強普通教育。哈佛大學按照專門報告的建議,又作了5年實驗,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規定,第一,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從自己所在的系中選修6門專業 課,再從人文、社會、自然三大類別的普通教育課中各選一門,共3門課,另外還需從其他系的課程中至少選3門;第二,三、四年級也設有普通教育課,沒有學過一、二年級普通教育課的,不得選修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三,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可以選修一部分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四,學生不得選修屬於同一個考試組的兩門課。這樣做,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的很緊密,而且先後有序,互相銜接。這種辦法吸取以前制度的優點,加以綜合,形成了以通訊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度。

哈佛大學學生成績的計分方法一般有四種:第一,按A、B、C、D、E五級計分,A為最高分;第二,及格和不及格;第三,滿意和不滿意;第四,有學分和無學分。

哈佛大學的課程改革並沒有停滯不前,他們又進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課程是核心課程,或稱基礎課程。他們深切認識到,不論學習任何專業,都必須有深厚的基礎知識。

德里克·博克於1971年出任校長,他十分關注大學本科的基礎教育,採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紀初,美國一般大學文科的課程是按照縱深與橫亘相結合的原則來設定的,既讓學生對某一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學生對其他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涉獵。到20世紀中期,則要求學生在知識廣度方面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個領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課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戰,由於人類的知識領域空前擴大,各學科之間過去的傳統界限已被衝破,使得傳統的文科課程結構處於不得不改革的局面。

1973年,博克校長任命亨利·羅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為哈佛文理學院院長,責成他負責研究文理學院的目標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號召教師們獻計獻策,以集思廣益,重新制定有關大學教學的目的和方法。羅索夫斯基任命威爾遜教授研究共同基礎課問題,於1976年提出一項改革方案,即“威爾遜報告”。這份報告主張制定一種強制性的共同基礎課程,以後又經過反覆討論、修改,並由羅索夫斯基院長親自主持進一步的修改工作,結果於1978年提出了關於共同基礎課的報告,並決定於第二年開始付諸實施。

在1978—2008年期間,所有本科生需完成七門主修以外的課程, 作為核心課程的一部分;之後課程有變動,在2008年之後,所有本科生除了主修課程,還需完成八類的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它們分別是:美學與理解、文化與信仰、數學與簡化解釋、道德理解、生命科學、物理科學、世界與社會及美國與世界。 另一方面,哈佛的研究生課程則非常多元化,並與其本科生課程有很大的關聯。不過,有某一部分的學生及教育組織批評哈佛的本科生課程過於依賴助教,指這樣會影響教育質素。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哈佛採用半學年/兩學期制教學,每個學年從九月初開始直到五月中旬。 本科生在每個學期/半學年裡需完成四門指定科目,並須保持這個報讀率以維持作為全職本科生的資格。 每個主修科目均提供基礎課程及高級課程供學生選擇。 以排名首4—5%成績畢業的學生會獲賦予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學位,剩下的頭15%的學生獲“magna cum laude”的銜頭,其餘的30%則為“cum laude”。 大學不同學科部均有不同的獎學金及獎項頒發。惟哈佛及很多其他的美國大學被批評出現“等級上漲”的情況,很多獎學金及榮譽的要求不斷上升, 例如:哈佛學院獲得拉丁文學位榮譽的學生人數從2004年的90%,下降至2005年的60%。 不過,也有報告指出,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及拼搏精神卻因此得以提升。

學校排名

以下是哈佛大學在世界四大權威大學排名中的排名情況。

1)2017-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世界第1  

2)2017-18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   ;本科項目排名(Best Colleges),全美第2  

3)2017-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3  

4)2017-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6   ;聲譽排名,世界第1  

2017-18年,福布斯(Forbes)“美國100所最具價值大學”排名出爐,哈佛大學排名全美第5   ;2017年8月,福布斯公布2017年美國大學排行榜,哈佛大學排名第一。   2017年11月,《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2017年全球就業能力最強學校排行榜,世界第2名。  

2018年11月,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2018年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行榜,位居第一。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 醫學

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  

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

劍橋健康聯盟(Cambridge Health Alliance,CHA)  

波士頓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福塞斯研究院(Forsyth Institute)

哈佛朝聖者醫療保健院(HarvardPilgrimHealthCare)

希伯來老化研究所(Hebrew SeniorLife)  

喬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  

麻薩諸塞州眼耳醫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

貝克法官兒童診療中心(Judge Baker Children’s Center)

麻薩諸塞州中心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麥克林醫院(McLeanHospital)  

黃山醫院(MountAuburnHospital)

斯格本斯眼科研究院(Schepens Eye Research Institute)  

斯波爾丁康復醫院(Spaulding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退伍軍人事務部波士頓醫療保健機構(Veterans Affairs Boston Healthcare System)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哈佛大學擁有美國最大的學術圖書館,規模為全球第五(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紐約公共圖書館)。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中央系統位於哈佛庭院的懷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內,整個系統覆蓋80所不同的圖書館,整體館藏量超過1600萬冊,使其成為全美最大的學術圖書館網路,同時位居全美第三(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波士頓公共圖書館)。不同的圖書館適合不同類型的讀者進入:位處於劍橋市本部的加博科學圖書館(Cabot Science Library)、拉蒙特圖書館(Lamont Library)及懷德納圖書館為本科生最常去的圖書館;霍頓圖書館(Houghton Library)及亞瑟·伊莉莎白施萊辛格圖書館(Arthur and Elizabeth Schlesinger Library)專門收藏有關美國女性地位發展的歷史參考;哈佛大學資料庫搜羅了各種珍貴的書籍及手抄搞;美國一些最古老的地圖、地名冊等能在哈佛的蒲賽圖書館(Pusey Library)內找到;而哈佛燕京圖書館內則保管與東亞古老語言相涉的文獻。

• 博物館

1、卡本特視覺藝術中心(Carpent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由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設計,為大學電影及藝術部的資料庫。

2、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Museums)

一、亞瑟·M·薩克勒畫廊(Arthur M. Sackler Museum),內藏亞洲藝術品。

二、布希雷辛格博物館(Busch-Reisinger Museum),內藏中歐及北歐藝術品。

三、佛格藝術館(Fogg Museum of Art),內藏西方中世紀藝術品。

3、哈佛藝術博物館線上展覽館(Harvard Art Museums Online Collections)

4、史特勞斯保存中心(Straus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5、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6、哈佛大學植物標本館(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7、礦物與地理博物館(Mineralogical & Geological Museum)

8、比較動物學博物館(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9、阿諾德植物園(Arnold Arboretum)

10、科學儀器(歷史)典藏館(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Scientific Instruments)

館藏金屬肺部血網 館藏金屬肺部血網

11、哈佛林之費雪博物館(Fisher Museum at the Harvard Forest)

12、畢巴底考古與民族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

13、閃族博物館(Semitic Museum)

14、華倫解剖學博物館(Warren Anatomical Museum)

15、動物標本資料庫(Database of Zoological Collections)

16、數字哈佛(Digital Harvard)

17、皮博迪數字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nline)

18、哈佛科學文化博物館(Harvard Museums of Science and Culture)

19、metaLAB (at) Harvard

科研成果

• 科研經費

哈佛大學受捐資金居於世界科研機構之首,在2013年已經累計達到320億美元,是僅次於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最大捐贈基金;哈佛年平均科研經費超過7億五千萬美元,為14個學院上百個研究機構提供支持。

• 影響因子

2014年3月27日《自然》雜誌發布年度報告,2013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高質量論文的貢獻指數,哈佛大學位列第一,中國科學院在這份榜單上居於全球第6位。   在《sciencewatch》發布的1999-2009十年間論文引用排名中,哈佛大學同樣高居首位。  

RankInstitutionCC3Articles4
1.Harvard University, USA158.99387
2.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USA84.68228
3.Stanford University, USA80.21170
4.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USA73.46181
5.Max Planck Society, Germany70.65216
6.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China63.15165
7.French 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NRS), France59.37297
8.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57.19128
9.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CSF), USA49.81107
10.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48.52151
The Most-Cited Institutions Overall, 1999-2009
RankInstitutionPapersCitationsCitations
Per Paper
1HARVARD UNIV95,2912,597,78627.26
2MAX PLANCK SOCIETY69,3731,366,08719.69
3JOHNS HOPKINS UNIV54,0221,222,16622.62
4UNIV WASHINGTON54,1981,147,28321.17
5STANFORD UNIV48,8461,138,79523.31
6UNIV CALIF LOS ANGELES55,2371,077,06919.5
7UNIV MICHIGAN54,612948,62117.37
8UNIV CALIF BERKELEY46,984945,81720.13
9UNIV CALIF SAN FRANCISCO36,106939,30226.02
10UNIV PENN46,235931,39920.14

• 重大成果

1922年,醫學院於英格蘭首次完成胰島素注射。

1954年,波士頓兒童醫院科學家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及其團隊因成功以人為方式培養脊髓灰質炎病毒,獲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0年,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首次完成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

1961年,蓋歐爾格·馮·貝凱希因發現內耳耳蝸分析和傳送聲音的物理機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2年,分子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因提出DNA的雙螺旋模型學說,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因膽固醇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發現,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5年,物理學教授朱利安·施溫格與理察·費曼、朝永振一郎共同分享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因三人在量子電動力學及粒子物理學方面作出的基礎性貢獻。

1965年,現代有機合成之父伍德沃德獲諾貝爾化學獎。

1967年,眼科學家喬治·沃爾德因視網膜領域的開創性研究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1年,國民生產總值之父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獲當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2年,肯尼斯·約瑟夫·阿羅因在一般均衡理論方面的突出貢獻與約翰·希克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3年,華西里·列昂惕夫因投入產出分析方法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6年,無機化學家威廉·利普斯科姆因對硼烷結構的研究獲得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1977年,因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理論研究”,約翰·凡扶累克與內維爾·莫特一同獲得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9年,史蒂文·溫伯格因實驗驗證了由於Z玻色子與電磁作用混合引起的宇稱破缺,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與他一同獲獎的還有大統一理論的開創者、同為哈佛大學教授的格拉肖。

1980年,巴茹·貝納塞拉夫因發現了控制免疫反應的、遺傳的細胞表面結構,獲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年,因為發展了測定DNA序列的方法,沃特·吉爾伯特與弗雷德里克·桑格獲諾貝爾化學獎。

1981年,大衛·休伯爾因為視覺系統方面的研究(用視皮層細胞解釋視網膜的編碼脈衝信息的能力),獲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4年,卡羅·魯比亞因為在發現弱作用傳播子W±和Z°的大規模實驗方案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獲同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6年,化學教授達德利·赫施巴赫因為研究化學基元反應體系在位能面運動過程的動力學,與李遠哲和約翰·波拉尼(John Polanyi)共同分享了198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89年,諾曼·拉姆齊由於研發超精密銫原子鐘和氫微波激射器而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0年,約瑟夫·默里由於在“人體器官和細胞移植的研究”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年,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因開發了計算機輔助有機合成的理論和方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2002年,里卡多·賈科尼因在X射線天文學方面的先驅性貢獻,獲得20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4年,琳達·巴克由於在嗅覺方面的卓越研究與理察·阿克塞爾一同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5年,羅伊·格勞伯因“對光學相干的量子理論”的貢獻,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年,傑克·紹斯塔克因發現端粒和端粒酶保護染色體的機理,與兩位科學家一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3年,馬丁·卡普拉斯因“為複雜化學系統創造了多尺度模型”,獲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2018年3月19日,浙大社會科學研究院與哈佛大學地理分析中心聯合共建的中國第一個綜合性“學術地圖發布平台”在浙江大學正式上線。  

文化傳統

校訓

拉丁原文: 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

“要與柏拉圖為友,要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校徽

哈佛大學校徽為傳統盾形,寓意堅守、捍衛;底色為哈佛標準色“緋紅”。

主體部分以三本書為背景,兩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徵著理性與啟示之間的動力關係。上面的兩本書上,分別刻有“VE”和“RI”兩組字母,與下面一本書共同構成校訓中的“VERITAS”,“VERITAS”在拉丁文中即“真理”。

校歌

學校校徽 學校校徽

Illegitimum Non Carborundum
Domine salvum fac
Illegitimum Non Carborundum
Domine salvum fac

 Gaudeamus igitur
Veritas non sequitur
Illegitimum non Carborundum -- ipso facto
Ten thousand men of Harvard want victry today
For they know that oer old EliFair
Harvard holds sway
So then well conquer old Elis men
And when the gameends
well sing again
Ten thousand men of Harvard
gained victry today

競技

哈佛體育場 哈佛體育場

哈佛大學最大的體育競技對手為同樣著名的耶魯大學,這種競爭關係已經成為兩校的一種傳統。哈佛大學與耶魯大學的體育競爭一向都非常激烈,當中以始於1875年的美式足球賽事最受關注,兩校常稱之為“比賽”(The Game);這種傳統同時也影響了美式足球競賽的發展模式。1903年,哈佛體育場(Harvard Stadium)的新設計及布局減輕了球員們在比賽時跌倒受傷的風險,美式足球之父——當時的耶魯大學足球隊長沃爾特·坎普對此表示讚賞,但他希望場地能夠更遼闊一點,而哈佛因土地面積有限難以成行。這直接促使坎普在1906年提出新的競技規則以彌補場地面積不足的缺陷,對美式足球發展影響深遠。

除了橄欖球外,哈佛耶魯之間的體育競技還包括賽艇項目。賽事每年都會在康乃狄克州泰晤士河舉行。每隔一段時間,它們也會聯手對陣英國的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此比賽同時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跨國高校體育競技活動。

校園校區

哈佛大學的設施分布在二十多個地方,總面積有4882英畝,建築面積21,565,000平方英尺。其中位於坎布里奇的主校區面積為224英畝,建築面積13,202,000平方英尺。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本部坐落於劍橋市的哈佛庭院上,庭院位於波士頓商業區西北方約5.5公里處。裡面包括了中央行政辦公署及大學中央圖書館,另外也有數棟學術大樓,如大學學堂、紀念教堂和新生宿舍等。共有十二所住宿大樓提供給本科生,九所位於哈佛庭院的南部,靠近查爾斯河;剩餘的部分則在庭院的西北方,那裡原本是以前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學生宿舍,直到兩者合併使用同一的住宿政策為止。校園附近有公車及鐵路等交通運輸服務,供學生教員們穿梭校園。

哈佛大學的商學院及大多數的體育設施均處於波士頓的西邊,占地145公頃。市區的行人天橋——約翰韋特橋橫跨查爾斯河,並將兩處的校區相連。哈佛的醫學院、牙科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則在長木醫學區,占地約8.9公頃,在波士頓商業區的西南約5.3公里處,距離本部同樣5.3公里遠。醫學區附近有巴士到達本部,中途站還包括後灣及麻省理工學院。

傑出人才

凱薩琳·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凱薩琳·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哈佛大學共出過8位美國總統和數百位諾貝爾、普利茲獎獲得者。   此外,還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學術創始人、世界級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如諾伯特·德納、拉爾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查爾斯·皮爾士、羅伯特·弗羅斯特、威廉·詹姆斯、傑羅姆·布魯納、喬治·梅奧等;著名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蒙古國現任總統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也出自哈佛。

近代以來,中國也有許多科學家、作家、學者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如胡剛復、竺可楨、楊杏佛、趙元任、陳寅恪、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江澤涵、胡秀英、余英時、李歐梵等。  

而馬克·扎克伯格和比爾·蓋茨則是該校久負盛名的輟學生。

政治人物
ALUMNUS/AYEAR DEGREE GRANTEDTITLE
Tshering Tobgay2004Prime Minister of Bhutan
Tsakhiagiin Elbegdorj2002President of Mongolia
Felipe Calderón Hinojosa2000President of Mexico
Barack Obama  1991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José María Figueres Olsen1991President of Costa Rica
Jamil Mahuad1989President of Ecuador
Eduardo Rodriguez1988President of Bolivia
Masako Owada1985Crown Princess of Japan
Ban Ki-Moon1984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Sir Donald Tsang1982Chief Executive & President, Executive Council, Hong Kong
Ma Ying-jeou1981President of Taiwan
Juan Manuel Santos1981President of Colombia
Lee Hsien Loong1980Prime Minister, Singapore
Annette Lu1978台灣地區前副領導人
Sebastian Pinera1976President of Chile
John Roberts1976; 1979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George W. Bush, Jr.1975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Benazir Bhutto1973Prime Minister of Pakistan
Ellen Johnson-Sirleaf1971President of Liberia
Al Gore1969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Miguel de la Madrid1965President of Mexico
William Rehnquist1950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Pierre Trudeau1945Prime Minister of Canada
Andreas Papandreou1943Prime Minister of Greece
John F. Kennedy1940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an S. Noli1912Prime Minister of Albania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904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1898Prime Minister of Canada
Theodore Roosevelt1880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Rutherford B. Hayes1845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John Quincy Adams1787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John Adams1755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普利茲獎得主
RECIPIENTYEAR PRIZE AWARDEDCATEGORY
Stephen Greenblatt2012Nonfiction
Caroline Elkins2006Nonfiction
Geraldine Brooks2006Fiction
Samantha Power2003Nonfiction
Jorie Graham*1996Poetry
Bert Hölldobler1991Nonfiction
Edward O. Wilson1991Nonfiction
Laurel Thatcher Ulrich*1991History
David Donald1988Biography
Bernard Bailyn1987History
Thomas K. McCraw1985History
Bernard Rands*1984Music
Paul E. Starr1984Nonfiction
Edward O. Wilson1979Nonfiction
Walter Jackson Bate1978Biography
Alfred Chandler Jr.1978History
John E. Mack1977Biography
Donald Martino*1974Music
Robert Coles1973Nonfiction
Mario Davidosky*1971Music
Bernard Bailyn1968History
George F. Kennan1968Biography
Leon Kirchner1967Music
Bernard Malamud1967Fiction
Perry Miller***1966History
Howard Mumford Jones1965Nonfiction
Walter Jackson Bate1964Biography
David Donald*1961Biography
Walter Piston1961Music
Samuel Eliot Morison**1960Biography
Archibald MacLeish1959Drama
Archibald MacLeish1953Poetry
Oscar Handlin1952History
Walter Piston1948Music
Arthur M. Schlesinger Jr.1946History
Robert Frost1943Poetry
Samuel Eliot Morison1943Biography
Paul Herman Buck1938History
Ralph Barton Perry1936Biography
Robert Hillyer1934Poetry
Archibald MacLeish*1933Poetry
Frederick J. Turner1933History
Edward Channing1926History
Harvey Cushing1926Biography
Mark A. DeWolfe Howe1925Biography
Charles McIlwain1924History
Henry Adams1919Biography 

入學要求

本科雅思:哈佛大學繼續教育學院7分

研究生雅思:哈佛大學繼續教育學院7分

爭議事件

2015年5月,64名亞裔學生向美聯邦政府提出申訴,指控哈佛大學的招生程式明顯歧視亞裔學生。美國法務部近期正對此案展開調查,此前要求哈佛大學在12月1日之前遞交相關檔案,否則將被起訴。

2017年12月2日,哈佛大學校報《深紅報》網站報導稱,美國法務部官員確認,哈佛大學校方已同意將原本列為保密內容的學生申請檔案及學籍資料交出。  

當地時間2018年10月15日上午10時,“哈佛招生歧視亞裔”案在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開審。哈佛大學法律團隊在開庭陳述中否認存在任何歧視,稱種族只是考慮因素之一,只會幫助學生獲得錄取機會。“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簡稱SFFA)主席愛德華 布魯姆(Edward Blum)稱,哈佛大學非法參與“種族平衡”活動,人為地限制了該校亞裔學生的數量,使亞裔美國人的入學人數保持在或低於20%。  

2014福布斯世界大學聲望排行榜前十

1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從2004年起開始舉辦世界大學排名活動,其榜單已成為頗受全球高教界關注的參考指標。該刊從2011年開始發布世界大學聲譽排行榜,作為“世界大學排行榜”的補充。聲譽排行榜更強調高校的品牌價值,反映各高校在吸引人才商業投資科研夥伴等方面的競爭力。

   排名

學校  

國家/地區  

總得分  

  1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美國  100
  2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國  90.4
  3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美國  74.9
  4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國  74.3
  5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國  67.8
  6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美國  63.1
  7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英國  35.7
  8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美國  30.9
  9  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國  29.2
  10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美國  28.8

 

世界上最古老的八所高校

世界上最古老的八所高校 。 

盤點美國常青藤大學院校

常青藤(Ivy League)一詞通常是指美國東部八所高學術水平,歷史悠久的大學。這些大學多成立於美國早期: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耶魯成大學立於1701年,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立於1740年,普林斯頓成立於1746年,哥倫比亞大學成立於1754年,布朗大學成立於1764年,達特茅斯學院成立於1769年,和康乃爾大學成立於1865年。  準確地說,原來常青藤一詞是指上述八所大學的體育競賽活動。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首先採用這個提法的是紐約報體育新聞記者斯坦厘·伍德沃德先生,幾年後,這些大學才正式成立了以常青藤命名的體育聯合會。 

美國十大名校

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被譽為美國政府的思想庫。先後誕生了8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30位普利茲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培養了眾多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驅領導大學,也是世界理工科菁英的所在地。 

美國科教文機構

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由五十個州和一個聯邦直轄特區組成的憲政聯邦共和制國家。盤點美國著名的科教文機構,包括教育機構,藝術團體,博物館等。  
美國中國商會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
美中教育和文化交流中心
世界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美中教育交流協會
美國美中文化交流中心
洛杉磯美中關係研究所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
全美中文學校協會
美中教育聯合會
美國亞洲協會
美中民間交流協會
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
美國華盛頓梅瑞迪國際藝術中心
中美新世紀合作公司
美中國際集團
跨太平洋服務聯合會
美國教育協會
美國博物館學會
美國藝術聯盟
美國城市協會
美國史密森學會
美中收藏家協會
美國教育基金會
美國國務院教育文化局
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
美國亞洲研究會
美國文化教育基金會
美國現代博物館
美國數學學會
美國國家拍賣行業協會
美國東亞藝術博物館
美國文理學院
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
美國獨立學院及學校認證協會
美國南部學院與學校協會
美國營利性學校協會
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
美中文化教育協會
美中友好促進會
國際教育協作發展聯合會
美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
美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
國際(美加)教育協會
美國華盛頓州國際交流協會
美中科技資源機構
美國英語學會
美中教育服務機構
美國大學語言服務社
美國工藝品理事會
美國美中科學技術交流協匯
美中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美中經濟文化發展聯合會
美中人民友好協會
美中經濟交流協會
美國科學促進會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
美中文化協會
美中經貿科技促進總會
加州州立大學
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
喬治敦大學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
紐約現代美術館
阿默斯特學院
國際斯坦福研究所
哈佛大學
紐約市立大學
美國國家科學院
賓夕法尼亞大學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芝加哥大學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國家博物館
耶魯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
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康乃爾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史丹福大學
美國國會圖書館

美國大學協會

美國大學協會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是由美國和加拿大的主要研究性大學(60個美國大學和2所加拿大大學)組成的一個組織。它是由14所授予博士學位的美國大學於1900年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和統一博士學位的標準。現在,聯合會的宗旨是為提倡加強學術研究和本科、研究生和職業教育的學院性和全國性政策提供一個研討處。
公立亞利桑那大學 - 伯克利加州大學 - 戴維斯加州大學 - 爾灣加州大學 - 洛杉磯加州大學 - 聖地亞哥加州大學 - 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 - 科羅拉多大學 - 佛羅里達大學 - 伊利諾大學 - 印第安那大學 - 愛荷華大學 - 愛荷華州立大學 - 堪薩斯大學 - 馬里蘭大學 - 密西根大學 - 密西根州立大學 - 明尼蘇達大學 - 密蘇里大學 - 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 - 羅格斯大學 -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 石溪大學 - 北卡羅來納大學 - 俄亥俄州立大學 - 俄勒岡大學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 匹茲堡大學 - 普度大學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 德州農工大學 - 維吉尼亞大學 -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私立布蘭迪斯大學 - 布朗大學 - 加州理工學院 - 卡內基-梅隆大學 - 凱斯西儲大學 - 哥倫比亞大學 - 康奈爾大學 - 杜克大學 - 艾默理大學 - 哈佛大學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麻省理工學院 - 紐約大學 - 西北大學 - 普林斯頓大學 - 萊斯大學 - 羅徹斯特大學 - 史丹福大學 - 雪城大學 - 圖蘭大學 - 芝加哥大學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南加州大學 - 范德堡大學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耶魯大學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 多倫多大學
以前成員美國天主教大學 - 克拉克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