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吳洪成,男,1963年5月出生於浙江省金華市,1981年8月入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原杭州大學教育系)學校教育專業學習,1985年7月畢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後師從當代著名教育史學家陳學恂教授,於1988年、1991年分別獲教育學碩士學位、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教科所所長、教育史專業與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理事、中國地方教育史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楊賢江教育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研究會副會長。
1991年7月從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畢業以來,連續14年在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教育學院、歷史文化學院任教。講授“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中國現代史”、“中國文化史”、“課程與教學論”、“教學藝術論”、“教育專業英語”、“教育名著精讀”、“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教學思想史”、“中國教育制度史”、“中國教育思想史”、“中國教育史料介紹與閱讀”、“中國地方教育文化史”、“教育史通論”、“地方史與專門史”、“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17門課程,教學效果頗得學生好評,教學考核優良。1993年6月晉升為副教授,1997年6月晉升為教授。曾任該校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教育系主任、教育史專業學術帶頭人、重慶市“教育史重點課程”負責人。曾連續6年被評為西南大學優秀教師,榮獲西南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西南大學“優秀青年成才基金”提名獎等多項榮譽稱號。2000年被評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優秀青年教師獎”教學類二等獎。2004年2月調入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任教。
迄今為止,共出版著作(含主編、副主編、合著、參編)36部,已完成即將出版的著作2部,發表論文共100餘篇,個人獨立完成累計發表、出版學術成果字數800萬字左右,論著中多項成果獲國家、省市多種獎勵,並有多篇論文為《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北京師大學報》、《高教文摘》轉載。發表的論著有不同程度的社會影響,獲學界的良好評價。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國教育史研究》(共三冊)、《不朽的革命人生,輝煌的教育成就——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楊賢江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國小教育史》、《教育開發西南——盧作孚的事業與思想》、《血與火的民族抗爭——日本侵華時期淪陷區奴化教育史綱》、《重慶教育史——從巴國到清代研究書系》(共四本)、《楊賢江教育學》、《現代教學藝術的理論與實踐》、《名勝之巨擘,文化之源泉——保定蓮池書院研究》、“當代中國重大問題史系列研究叢書”《教育科研問題研究》等。目前主要主持從事的科研任務有: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國教師史研究”子課題“清代後期教師史研究”,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2008年規劃課題“河北古代的書院及其近代改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度規劃基金項目“中國近代職業技術教育制度史研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學校教材史”等多項。工作業績
自畢業以來近20年間一直在高等學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教書育人,培養教育專業人才,傳播現代教育學術,先後指導了50餘篇碩士學位論文,獲得碩士學位;培養了7名博士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這些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大多被清華大學製作的優秀碩博論文網收錄。畢業學生分布祖國各地,許多都晉升高級技術職位,成為學術研究和教學的骨幹力量。與此同時,還注重教學改革研究,曾參與中國教育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獲西南大學教學改革一等獎。主持教育史重點課程建設,獲重慶市首屆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注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對話,自2000年以來,曾先後赴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日本沖繩大學、比利時布魯塞爾魯汶大學、韓國忠北大學、韓國首爾大學、台北國立教育大學參加國際學術大會,會議的主題分別是,東亞殖民主義教育研究、世界殖民主義教育與文化的歷史與反思、中歐教育的比較研究、中日韓三國教育文化殖民主義的方法與理論研究、歐洲與中國教育的溝通與對話、高等教育哲學與文化的交流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均在大會做主題發言,產生重大影響。在教學與科研的同時,還積極投身學科學位點的建設,在西南大學及河北大學任職期間,先後以參與者、方向帶頭人及負責者不同的身份申報成功中國教育史、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學位點,尤其以主持者身份申報成功教育史博士學位點(西南大學),以方向帶頭人的角色申報成功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西南大學)、教育學博士後流動站(西南大學、河北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河北大學)及教育部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重點文科基地(西南大學),為祖國的西南和華北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面對著國家建立小康社會,實行和諧發展戰略目標的大好發展形勢,催人奮進,積極有為,力爭為祖國的振興和民族的繁榮培養更多的傑出人才,譜寫新的高等教育篇章。
科研論文類
1. 福祿培爾與“幼稚園” ,《幼兒教育》1987年2期
2. 克魯普斯卡婭論幼兒教育,《幼兒教育》1987年5期
3. 宋代的書學與畫學,《歷史大觀園》1988年3期
4. 無錫三等公學堂《蒙學讀本》簡介,《江蘇教育史志資料》1989年4期
5. 漢代書館教材探微,《教育史研究》1989年4期
6. 略論清末部編教科書及對教科書的審定,《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0年1期
7. 三國時期吳國教育制度札記,《江蘇教育史志資料》1990年1期
8. 英華書院並非一家教會的出版機構,《出版史料》1990年2期
9. 墨海書館與西方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歷史大觀園》1990年5期
10. 學人不萎,風範長存——懷念陳學恂先生,《教育史研究》1992年2期
11. 清末軍國民教育思潮試析,《體育文史》1992年3期
12. 杜威與中國的平民主義教育思潮,《教育科學論壇》1992年5期
13. 再論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江蘇教育科研》1992年5期
14. 中國近代教育思潮引論,《西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3年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3年8期刊載
15. 略論民初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潮,《上海教育科研》1993年2期
16. 略論民初實利主義、實用主義教育思潮,《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年1期
17. 試論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國小教育,《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哲社版)1995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教育》1995年9期全文轉載
18. 近代中國教會中學課程初探,《華東師大學報》(教科版)1996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教育》1996年9期全文轉載
19. 近代中國教會高等教育述略,《教育史研究》1996年2期。《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年1期,“教育文萃”摘登;後收入陳學飛總主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第8卷“中外高等教育史”,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0. 中國近代教會女學述論,《西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7年1期
21. 傳教士與中國教育的近代化,《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7年2期
22. 唐代學校教材述略,《重慶史學》1997年2期
23. 簡析民國時期的鄉村教育思潮,《重慶史學》1997年3期
24. 西方傳教士與中國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史研究》1997年3期
25. 試析中國古代蒙學教材的特點,《課程·教材·教法》1997年3期
26. 新中國教育史研究的一部力作,《教育史研究》1997年4期(第二作者)
27. 赫爾巴特五段教授法在中國,《課程·教材·教法》1997年5期
28. 日本對中國論陷區實施的奴化教育,[日]渡部宗助編:《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研究——日本侵華殖民教育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告》,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出版(日文版),1998年3期
29. 鄭曉滄與中國教育的近代化,《浙江師大學報》(社科版)1998年3期
30. 自學輔導法在近代中國的實驗(上),《課程·教材·教法》1998年4期
31. 自學輔導法在近代中國的實驗(下),《課程·教材·教法》1998年5期
32. 設計教學法在近代中國的實驗,《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8年6期
33. 試論中國近代新式國小的興起,《西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9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教育》1993年3期全文轉載
34. 試論“五四”時期的科學教育思潮,《西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9年2期
35. 簡論朱熹的國小教育思想,《教育史研究》1999年3期
36. 面向21世紀重慶高師教育發展論綱,《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9年4期
37. 試論日本侵華時期對華淪陷區的奴化教育,《求索》1999年6期(第二作者)
38. 分團教學法在近代中國的實驗,《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11期
39.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中國的奴化教育,《中國人看日本奴化教育》(日文版),日本株式會社社會評論社2000年1月版。
40. 高師院校教育學系畢業生就業的困惑與教育改革思考,《西南教育論叢》2000年4期
41. 盧作孚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活動述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5期
42. 西部開發與民族教育,《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6期
43. 試論西南古代教育發展的基本線索,《貴州民族研究》2000年6期
44. 高師歷史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的培養,顧明遠、張詩亞主編:《跨世紀創新人才培養國際比較論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45. 中國現代史上特定的歷史現象——日本侵華期間實施的奴化教育,日本侵華殖民教育史研究第三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版。
46. 近代中國單級教學實驗探源,《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年3期(第二作者)
47. 近代中國赫爾巴特五段教授法探源,《西南教育論叢》2001年5期
48. 近代中國社會變遷與教育改革,《西南教育論叢》2001年6期
49. 抗戰時期中國論陷區及大後方愛國師生反對日偽奴化教育的鬥爭,劉兆偉編:《日本殖民教育侵略史第五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日本殖民教育侵略史研究》,現代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50. 論清末私塾改良及存在的原因,《西南教育論叢》2002年1期
51. “五四”運動與國小教育改革,《西南教育論叢》2002年2期
52. 略論于右任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實踐活動,《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2年2期(第二作者)
53. 試析民國初期的職業教育思想,《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2期(第二作者)
54. 巴蜀文化述略,《重慶社會科學》2002年3期
55. 中國現代鄉村教育思潮中的陶行知——兼論陶行知對杜威教育思想的改造,重慶市陶研會編:《全國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當代教育改革學術會議論文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56. 中國近代教會高等教育的歷史審視,《社會科學輯刊》2002年5期
57.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鄉村教育實驗,《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5期
58. 試論“五四”時期的平民教育思潮,《北方論叢》2002年6期(第二作者)
59. 一個內陸地區新教育的起步——重慶近代新式學堂的興起,張詩亞主編:《走進西南——西南民族教育考察》,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60. 容閎:中國近代史上一位與時俱進的教育先驅,《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專輯(第二作者)
61. 近年來日本侵華殖民教育史研究綜述,《抗日戰爭研究》2003年1期(第二作者)
62. 宋代重慶的學術文化與教育,《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2003年1期
63. 高瞻遠矚,勇於開拓—走向世界的一代傑出教育家容閎,《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1期(第二作者)
64. 殖民地主義的過去與現在——日本對華的奴隸化教育,(日本)《沖繩日報》2003年(平成15年)2月27日第16版(日文版)
65. British missionary Timothy Richard and Chinese Modern Education,《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2期
66. 中國現代中國小教學單項實驗述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2期
67. 試論元代的重慶教育,《西南教育論叢》2003年2期
68. 日偽在中國淪陷區實施奴化教育的體系分析,《西南教育論叢》2003年3期
69. 近代中國學制演變與職業教育發展,《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3期(第二作者)
70. 洋務運動時期西學傳播與教科書的編譯,Asia-Pacific Forum on Sci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亞太科學教育論壇)(香港教育學院主辦)2003年4期
71. 近代重慶的留日浪潮,《重慶與世界》2003年10期
72.實行學分制,推動高校教學改革,《西南師大報》2003年9月10日第二版
73. 教育史學苑的一朵奇葩——評杜學元新著《外國女子教育史》,《教育史研究》2004年1期
74. 區域教育與西南教育史研究的幾個問題,《西南教育論叢》2004年1期
75. 試析終身教育和人性論,《成人教育》 2004年3期(第二作者),人大複印資料《成人教育學刊》2004年第6期全文轉載
76. 五十年代我國學習蘇聯教育的歷史反思,《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4期
77. “洋務運動”時期西學教科書編譯問題研究,《臨沂師範學院學報》 2004年5期
78. 探尋教育新路的一代教育家——顏元,《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 2004年6期(第二作者)
79. 中國近代白話文運動與白話文教材,《課程·教材·教法》 2004年7期
80. 梁漱溟的鄉村教育實驗探析,重慶社科院編:《文化與人生——梁漱溟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文集》,重慶出版社2004年版。
著作類
1. 教育大辭典,第10卷(參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中國近代教育思潮研究(專著),西南師大出版社1993年版
3. 中國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 現代教學藝術新論(主編),西南師大出版社1994年版
5. 新中國教育改革史(參編),重慶出版社1996年版
6. 中國國小常識教學史(副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該著由當代教育家張煥庭作“序”(發於《教育研究》1995年第5期),陳培瑞、喬友復先生在《教育書屋》、《教師服務台》發表書評,稱之為“可貴的新開拓”,“拓寬中國教育史的研究領域”,均予以極佳的評價。
7. 先秦教育論著選(參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 中外教育比較史綱(近代卷),(參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9. 中國教會教育史(專著),西南師大出版社1998年版
10. 中國學校教材史(專著),西南師大出版社1998年版
11. 中國西南古代教育史(專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2. 中國近現代教學改革史(參編),重慶出版社1999年版
13. “西南師範大學校慶50周年,院系叢書”教育科學學院(參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4. 香港與重慶教師教育工作者學術交流文集(副主編),香港教育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
15. 中國近現代教育實驗史(合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 于右任在重慶(參編),團結出版社2001年版
17. 日本侵華教育史(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 四川教育質量目標建構(專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9. 走進西南——西南民族教育考察(副主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0. 歷史的軌跡——中國國小教育發展史(專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1. “生斯長斯,吾愛吾廬”——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專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2. 不朽的革命人生,輝煌的教育成就――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楊賢江的理論與實踐(合著,第一作者),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4月版,《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2期發表《楊賢江教育思想新探——評〈不朽的革命人生 輝煌的教育成就〉》一文,給予高度評價。
23. 直面血與火——國際殖民主義教育文化論集(副主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4. 重慶教育史(三卷本共150萬字),為全書副總主編,獨立完成撰稿“重慶教育史”第一卷“從古代至清末的重慶教育”,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版,《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2007年第6期發表《地方教育學苑中的一朵奇葩——〈重慶教育史(第一卷)〉評價》一文,作了推薦與肯定。
25. 《中國國小教育史》,主編,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2007年第3期刊載《學科教育研究的一部拓荒之作——〈中國國小教育史〉評介》,對著作加以介紹,並認為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
26. 《教育開發西南——盧作孚的事業與思想》(合著,第一作者),重慶出版社2006年11月版,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家炎作“序”,並刊登於《博覽群書》2006年11期,鼎立推薦;西南大學文史學家劉重來教授在《中華讀書報》2007年1月31日“書評周刊·社科版”加以介紹;《盧作孚研究》,2007年第1期又發表劉教授“盧作孚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的重大成果”一文,認為“作者以教育史專家的獨到視野和厚重的學術功底使盧作孚思想與實踐研究升華到新的高度”;同年4月,《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發表《盧作孚的教育事業與思想》,對著作加以導讀,並給予讚賞。
27. 《血與火的民族抗爭——日本侵華時期淪陷區奴化教育史綱》(合著,第一作者),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8. (重慶教育史——從巴國到清代研究書系)《重慶的學校》(專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9. (重慶教育史——從巴國到清代研究書系)《重慶的科舉》(專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30. (重慶教育史——從巴國到清代研究書系)《重慶的書院》(合著,第一作者),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31. (重慶教育史——從巴國到清代研究書系)《重慶的教育家與教育人物》(專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32.《和諧西部論壇》(副主編)《和諧西部論壇》編委會編,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33.《現代教學藝術的理論與實踐》(主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4.《楊賢江教育學——一位現代教育家的事業與思想研究》(主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5.《名勝之巨擘,文化之源泉——保定蓮池書院研究》(合著,第一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36.“當代中國重大問題史系列研究叢書”《教育科研問題研究》(合著,第一作者),大象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科研項目
1. 日本侵華教育史,子課題主持人,國家教委重點課題
2. 四川教育質量目標研究,主持人,四川省教委重點課題
3. 教學藝術論,主持人,重慶市科委重點項目
4. 中國教育思想通史,主研,國家教委重點課題,中華社科基金項目
5. 新中國教育改革史,主研,國家教委課題
6. 中國近現代教學改革史,主研,國家教委重點項目
7. 中國近現代教育實驗史,主研,國家教委重點項目
8. 中國地方教育史——重慶教育史,主研,國家教委重點項目
9.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民族現代化進程與文化變異的研究,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10. 西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類型及其相應政策制定研究,子課題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
11. 重慶抗戰教育歷史資源的開發研究,主持人,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2002年度社科規劃一般項目。
12. “當代中國重大教育問題史研究”子課題“教育科研問題研究”,子課題主持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13. 楊賢江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實踐活動研究,主持人,中國教育學會“十五”科研規劃項目
14. “中國教師史研究”之子課題“清代後期教師史研究”,主持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15. 中國學校教材史,主持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16. 日本侵華時期關內淪陷區奴化教育研究,主持人,河北省社科規劃2005年度項目
17. 保定蓮池書院研究——兼論吳汝綸的教育思想,主持人,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07年度研究項目
18. 中國現代教育家楊賢江的事業與思想研究,主持人,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
19. 河北省革命傳統教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研究,主持人,2007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
20. 河北古代的書院及其近代改制研究,主持人,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08年度項目
21. 中國近代職業技術教育制度史研究, 主持人,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度規劃基金項目
22. 保定書院史研究,主持人,2009年度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
獲獎
1.1984年被評為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1983-1984學年三好學生,獲二等獎學金
2.1991年6月被評為浙江省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
3.1990年10月榮獲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1989-1990學年光華單項獎學金
4.1991年10月榮獲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1990-1991學年光華二等獎學金
5.1995年10月被評為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1993至1995年校優秀教師
6.1996年5月獲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第二屆青年成才獎勵基金提名獎
7.2000年1月被評為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科學技術協會1995-1999年先進科技工作者
8.2000年9月被評為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1998-2000年度優秀教師
9.2002年9月被評為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2000-2002年度優秀教師
10.中國近代教育思潮引論,獨立,1994年獲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
11.現代教學藝術新論,主持,1996年獲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重慶市科委中青年專家套用研究獎三等獎
12.中國教育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主研,1996年獲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優教成果一等獎
13.傳教士與中國教育近代化,獨立, 1996年獲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
14.中國教育思想通史,主研,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6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5.中國教育史研究——中國教會教育史、中國學校教材史、中國西南教育史,獨立,1999年獲全國教育科學優秀圖書獎
16.中外教育比較史綱,參編,1999年獲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17.中國近現代教學改革史,參編,2001年獲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8.中國近現代教育實驗史,主研,2003年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中國教育史,2002年獲重慶市普通高校重點建設課程,負責人。
20.《歷史的軌跡——中國國小教育發展史》,獨立,2004年獲河北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1.《日本侵華教育史》,主研,2006年獲遼寧省2003-2004年度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22.《不朽的革命人生 輝煌的教育成就——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楊賢江的理論與實踐》,主持,2007年獲保定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教育學會楊賢江教育思想研究分會第三屆優秀成果一等獎
23.《教育開發西南-盧作孚的事業與思想》,主持,2008年獲河北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4.《重慶教育史》(三卷本之第二總主編,第一卷獨立專著),主持人之一,2009年獲重慶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5.《血與火的民族抗爭——日本侵華時期淪陷區奴化教育史綱》,主持,2009年獲保定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