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自古以來,作為“關山帶河,聯絡表里,控扼燕薊,四達之沖”的古城保定,歷史上留下了不少值得考究的文化遺產,古蓮池與蓮池書院就是其中之一。保定古蓮池,她雖幾度興衰,現非全貌,卻基本上保持了漪碧涵虛的獨特風格。人們說,到保定如果不去蓮池,等於沒到保定。景觀
古蓮花池,地處河北保定市內鬧市區,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稱“漣漪夏艷”。古蓮花池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古蓮池不僅以“林泉幽邃,雲物蒼然”聞名,更因與蓮池書院同處一址而聲名遠播。總面積為2.4萬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積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島為界分為南北兩塘,蜿蜒曲折的東西二渠將兩塘溝通一體。南塘呈半月形,外圍峭壁環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規則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楊柳垂絲。水心亭居其中。蓮池自古就環水置景,以水為勝,因荷得名。園中諸景建制小巧玲瓏,優雅別致,拙中見巧,朴中有奇,匯集了中國南北古建築園林風格的精華。蓮池實為我國北方古代園林明珠,前人曾用“幾疑城市有蓬萊”形容她,有"城市蓬萊"、"小西湖"的美譽。歷史
古蓮池初名雪香園,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在臨漪亭的基礎上建立。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張柔,由滿城移駐順天軍(金代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重新修築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蓮池。後為行軍千戶喬惟忠的私人宅地。因池內荷花茂盛,故名“蓮花池”。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毀,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後期,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整修擴建。知府查志隆把蓮池作為一面“水鑒”,並令增建一門,上懸“水鑒公署”四字橫匾,以激人勵己:秉政應鑒之碧水蒼天。從此,蓮池成了達官貴人云集的場所,“水鑒公署”也成了蓮池的別稱。雍正十一年(1733)直隸總督李衛奉旨在蓮池開辦書院,一時間人才濟濟,揚名中外。蓮池又闢為皇帝的行宮,乾隆、嘉慶、慈禧等帝後出巡,途經保定均在此駐蹕。乾隆帝曾多次來這裡並賦詩讚美蓮池。1921年,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親書了“古蓮花池”橫匾,該名沿用至今。蓮池園林以池為主體,臨漪亭為中心,主要建築有水東樓、藏書閣、藻詠廳、君子長生館、響琴榭、高芬軒、寒綠軒及臨漪、濯錦、洒然、不如、六幢、觀瀾等亭,宛虹橋、曲橋和元建白石橋等,構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優美畫卷,使人領略到古典園林之美。古蓮池園內瓊樓玉閣,典籍文物,珠璣珍玩,以及奇花異卉,仙禽靈獸,畫舫樓船,芙蕖香荷,盡托于山山水水之間,交織成畫,交織成詩。山、水、樓、台、亭、堂、廡、榭參差錯落,組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萊”的美稱。詩讚
元代著名學者、文學家郝經在一篇文章中,曾以優美的文筆寫下了千百年來讓人嚮往、追尋的一段文字:"茂樹蔥鬱,異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風戛然,迥不知暑。澄瀾蕩漾,簾戶疏越,魚泳而鳥翔,雖城市囂囂而得三湘七澤之樂,可謂勝地也。"(見《臨漪亭記略》)美哉至甚,這裡說的就是保定的古蓮花池。清代乾隆年間,曾任清苑知縣的時來敏有《蓮漪夏灩》詩:
一泓瀲灩絕塵埃,夾岸亭台倒影來 。
風動紅妝香細送,波搖錦纜鑒初開。
宜晴宜雨堪臨賞,輕暖輕寒足溯洄。
宴罷不知游上谷,幾疑城市有蓬萊。
詩前四句寫景。先寫蓮池碧水和夾岸亭台倒影,突出一個"靜"字。再寫荷送暗香,船動波搖,"鑒初開",像鏡子一樣的水面微微盪開,突出一個"動"字。後四句抒情。臨池堪賞,無論晴雨;划船足溯,無論春秋。這裡埋著一個"夏"字。再寫感受,游蓮池有城市蓬萊之感。這裡含著一個"灩"字。上谷,保定遠在秦代曾屬上谷郡。也可以說前四句緊扣詩題"蓮漪"寫,後四句緊扣"夏灩"寫。詩寫得優美、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