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中校史簡介
吉隆坡循人中學(Tsun Jin High School)是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一所華文獨立學校,1913年創校於雪隆惠州會館之廟宇建築之內,初為會館私墪學校,首任校長為林善儒先生。據雪隆惠州會館的館史資料顯示,該會館是馬來西亞最早辦校的華人組織之一,其辦校歷史可追溯到1885年。最初,它以蒙館(即私塾)的形式辦學,並從中國聘請老師前來執教,直至1913年才始創了循人學校。而“循人”這個名字的來源是因為廣東省珠江口以東地區古代曾為“循州”之故。早期時,循人學校只教授開設國小課程,學校創辦之初曾在陸佑路建校,1955年增設國中部,1962國小部遷往甘榜班登,又在原校址增辦高中部。循人學校最初為惠州會館創辦,至今已經成為馬來西來著名的客屬學校之一,馬來西亞客家公會聯合會、惠州會館、嘉應會館、東安會館、增龍會館、永定會館,在過去不斷地資助這兩所學校。從創校至今,循人國小、循人中學已培育了不少優秀人才。客家在馬辦學
馬來西亞雪隆華人初時多是客家人,客家人當中則以惠州人所占的比率最大,嘉應州(今梅州)人並不多。雪隆客家人起初的發祥地在惠州公司,後來因為來源複雜,客家人的籍貫有異,而且其它籍貫的客家人羽毛漸豐,經濟條件也可以立業置產,才另起爐灶。客家人向來注重教育,對教育的熱情尤其高。客家人在馬來西亞的人口不多,但一些傑出的客家先驅人物,如張弼士、鄭景貴等,在推動整體華文教育工作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888年前後,大山腳惠州籍領袖黃陳慶倡建大山腳義學,直落卓坤和武拉必客籍人也在山上譚公爺廟辦私塾。1893年之後,客家人領袖鄭景貴在檳城辦起“慎之家塾”,接受各籍貫學童入學。1901 年,檳城客屬人梁碧如、鬍子春、鄭景貴、戴欣然等人倡辦“崇文社”,並且設立義塾,免費教課。1904年,應梁碧如領事邀請,兩廣學務處派員到馬來西亞開辦了師範傳習所。這一傳習所於1906年改為“勤學所”,由永定人鬍子春任總理。吉隆坡開埠
吉隆坡這個名字充滿著吉祥與祝福,然而這個城市的成立卻是坎坷多難的。其中,1870至1873年的雪隆內戰,更把吉隆坡摧毀。幸而當時華人領袖甲必丹葉亞來(Yap Ah-loi)積極地進行重建與發展的工作,才把廢墟重新變成市鎮。研讀吉隆坡的發展史,不能忽略葉亞來這一章。葉亞來生於1837年,卒於1885年,享年四十八歲,可說是英年早逝,唯,在他短暫的生命中,卻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對建設吉隆坡作出卓越的貢獻。在那一段驚濤駭浪、衝突不斷的歲月中,他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葉亞來又名德來,字桂軒,號茂蘭,原籍廣東省惠州府歸善縣秋長鎮周田村。1854年,17歲的他隻身南渡馬六甲。1862年,葉亞來同鄉聯袂來到吉隆坡時,吉隆坡是一個只有寥寥數店的“三家村”(三間莊)。葉亞來等人協助甲必丹,篳路藍縷中慘澹經營,將吉隆坡迅速發展為一個繁榮的市鎮。1868年,葉亞來按擢升為吉隆坡甲必丹,恰逢雪隆內戰,葉亞來堅守吉隆坡。1870年,內戰波及到吉隆坡,長達四年的戰爭,使吉隆坡淪為廢墟,葉亞來慘遭盟友背叛,幾經辛苦才成功光復吉隆坡。戰後,市內滿目瘡痍,葉亞來不曾放棄放棄吉隆坡,後面不辭勞苦地進行重建工作。理事會成員
惠州十屬:歸善、博羅、河源(東源)、永安(紫金)、龍川、和平、連平、長寧(新豐)、海豐、陸豐;
嘉應五屬:程鄉(今梅縣區)、鎮平(今蕉嶺)、平遠、興寧、長樂(今五華);
廣州東路:龍門、寶安(深圳)、東莞、增城;
福建汀州:永定。以上合共二十縣。
循中校訓
誠、愛、忠、毅
循中校址
6, Jalan Loke Yew, 55200 Kuala Lumpur,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