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增城建縣於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隸屬南海郡,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因南海郡原轄6縣,新設一縣,增多一城,故曰“增城”。1993年撤縣設市,轄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005年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前,增城全市轄16個鎮(街),總面積1741平方公里,總人口90萬。調整後,劃出新鎮的鎮龍居委會和鎮龍、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以及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四個村,總面積和人口略有所減少。市政府駐荔城。
增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2.2度,年均降雨量1869MM,適宜於熱帶、亞熱帶作物生長,是著名的荔枝之鄉、魚米之鄉。境內青山綠水,風景秀麗。市區眾山環抱,一江穿城。南部屬美麗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擁有蕉石嶺、大封門、南香山、金坑等森林公園和自然生態保護區,是廣州東翼的“綠飾”;也是珠江三角洲大經濟圈中的綠洲。
增城是廣東省文明城市和廣東省衛生城市。2004年,全市工業總產值465.63億元,比上年增長14.98%;農業總產值42.6億元,增長8.12%;生產總值236.88億元,增長13.04%;財政總收入23.44億元,增長20.7%;實際利用外資1.74億美元,增長15.06%;外貿出口總額5.88億美元,增長24.94%。在廣東省68個縣市中居首位。
增城自然資源豐富,物華天寶。已探明的況產資源有20多種,其中石灰石、花崗岩石、陶瓷土等含量較大。人均水資源居全省各市(縣)前列,有豐富的冷礦泉和溫泉。這裡處於丘陵山地與珠江三角洲平原過渡地帶,土地肥沃、山川秀麗。增城掛綠是荔枝品種中的極品,迄今400餘年,享譽海內外;增城絲苗米馳名中外,“泰稷牌”絲苗米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穗珍牌”香絲苗米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增城旅遊資源豐富。別具特色的荔鄉風情和水鄉景色美不勝收,歷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廟、東南亞之最的盤龍古藤、西園掛綠、風台攬勝、百花崖影、古海遺蹤、正果佛寺等眾多的名勝古蹟,讓遊人大飽眼福;裕達隆花園、高灘溫泉及4個國際級高爾夫球場等旅遊景點和設施,讓遊客流連忘返;百花山莊度假村、增城賓館、掛綠賓館、太陽城娛樂廣場、紫雲山莊以及一批酒店為遊客休閒度假提供優質服務。
歷史建制
增城建縣於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隸屬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轄6縣,新設一縣增多一城。故曰“增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1993年撤縣設市,轄15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市政府駐荔城鎮。全市總面積17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萬,旅居港澳及海外的鄉親近30萬人。
是廣州的衛星城市之一,增城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通信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因地處連結珠江三角洲幾個大都市的中部,故被稱為“黃金走廊”。
地理位置
增城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龍門。地處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等發達區間。緊連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廣州科學城,工商各業發達,具有“多城輻射效應”,發展空間大,前景好,故稱廣州東部板塊,是廣州通往東黨、深圳、香港和粵東各地的交通咽喉。
氣候自然
境內屬南亞熱帶季風季候,年平均氣溫21.6℃,基中一月份平均氣溫13.2℃,七月份平均氣溫28.8℃,年降雨量1820毫米,氣候宜人,春色常駐。
礦產資源富儲,尤以煤、鐵、磁鐵、鎢、錫、花崗岩和石灰石為主,鐵礦開採歷史悠久。增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風調雨順,適宜於熱帶、亞熱帶作物生長,是著名的荔枝之鄉、魚米之鄉。
境內青山綠水,風景秀麗。市區眾山環抱,一江穿城。南部屬美麗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擁有蕉石嶺、大封門、南香山、金坑等9個森林公園和自然生態保護區,是廣州東翼的“綠飾”。
也是珠江三角洲大工業圈中的綠洲。
投資環境
增城區緊連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黃埔區和東莞市等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基礎好,尤其汽車、機車、IT業等高新技術產業聚集效應越來越大,有強大的產業支撐,既可承受周邊地區的產業轉移,又能為周邊產業提供核心配套。非公有制經濟十分活躍,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2004年,增城著力發展新型現代工業和生態文化旅遊,促進了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十五”計畫主要經濟發展目標順利提前實現,在全國經濟百強縣(市)評比中躍居第19位,保持廣東省縣域經濟“領頭羊”地位。
200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88億元,同比增長13.04%,增長速度在廣州市原四郊市中排第2位,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畫目標;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躍上新台階,分別達23.44億元和10.37億元,增長20.7%和27.7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提前兩年完成“十五”計畫目標;工業總產值達465.63億元,增長14.98%;農業總產值39.14億元,增長6.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41億元,增長14.09%;外貿出口總額5.71億美元,增長21.45%;實際利用外資1.74億美元,增長16%;農民人均收入4964元,增長5.04%;職工年平均工資18150元,增長8.49%;城鄉生產生活用電量達31.08億千瓦時,增長10.33%。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步入良性循環,廣州東部現代化新城區建設邁上了新台階。
城市工業
增城大力推進新型工業組團化,可集中連片開發的工業用地近10萬畝,發展空間廣闊。市重點建設新塘工業加工區、東區高新產業工業基地、寧西工業基地和石灘工業基地。園區地勢平坦,地質條件好,岩層到地面僅20米左右,用地區內建築物少,土地平整工程和拆遷安置工程量小,運輸及運營成本低。全市已形成汽車機車及其配件製造業、牛仔休閒服裝業、精細化工等支柱產業。首期投資22億元、生產規模12萬輛的廣州本田二廠及首期投資2億元、生產規模100萬輛的五羊本田新工廠即將投入量產。牛仔休閒服裝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五成,康威運動系列產品名列全國前茅,國際牛仔服裝節、牛仔面輔料展覽會影響廣闊,新塘鎮被授予“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稱號。
城市農業
增城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是廣州地區和珠江三角洲糧食、水果、蔬菜、禽畜和鮮活商品的主要生產基地,走出了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三高”農業發展路子。全市種植優質稻53萬畝(優質稻種植率達98.3%以上),蔬菜40萬畝、荔枝22萬畝、速生豐產林21萬畝。現已形成泰稷絲苗米發展有限公司、威華中纖板廠、漢華菜場等農業龍頭企業。增城掛綠荔枝久負盛名。堪稱品質一流。2001、2002年舉辦了兩屆掛綠荔枝拍賣會,最貴一粒為55.5萬元,轟動海內外。2003年舉辦了增城掛綠敬贈抗擊非典英雄活動,受到社會的好評。增城絲苗米素有“米中碧玉”美譽,掛綠、總統等品牌米供不應求。遲菜心等蔬菜鮮嫩爽甜,遠銷香港及歐美。
支柱產業
組團工業增城重點發展汽車機車及其配件製造業、鋼鐵、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環保、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無污染、規模大的加工製造業及市場前景好的紡織製衣等傳統優勢產業。2004年全市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65.63億元,工業銷售產值453.92億元,分別增長14.98%和15.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16.63億元,增長16.84%;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2.19億元,增長17.51%。工業用電量24.54億千瓦時,增長20.44%,是1999年6.91億千瓦時的3.55倍。全年新上工業項目364宗,新增廣州市著名商標3個。新塘工業加工區、東區高科技工業基地、新塘環保產業基地和寧西、石灘等工業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招商引資承載力不斷增強。旅遊業增城重點發展富有特色的生態與體育休閒式旅遊項目,尤其是規模大、吸引力強的旅遊項目及四星級以上的度假式酒店。2004年該市加強了何仙姑旅遊景區和白水寨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建設,加大了策劃包裝和宣傳推介力度,舉辦了掛綠詩會、荔枝文化旅遊節、新塘國際牛仔服裝節、增城菜心美食節等系列活動,逐步形成了“荔鄉仙境增城游”,白水寨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全市旅遊接待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人次,增長112.06%。商貿、房地產等服務業穩步發展。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4.53億元,增長12.34%;商品銷售總額79.41億元,增長9.99%;房地產總成交金額70.76億元,增長8.52%。
旅遊景點
增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年均氣溫21.6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869MM,適宜於熱帶、亞熱帶作物生長,是著名的荔枝之鄉、魚米之鄉。境內青山綠水,風景秀麗。市區眾山環抱,一江穿城。南部屬美麗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擁有蕉石嶺、大封門、南香山、金坑等9個森林公園和自然生態保護區,是廣州東翼的“綠飾”。也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中的綠洲。
增城旅遊資源豐富,“荔鄉仙境”旅遊形象深入人心,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別具特色的荔鄉風情和水鄉景色美不勝收。何仙姑家廟、千年盤龍古藤、鳳台攬勝、萬壽寺、古海遺蹤、正果佛爺寺、雁塔、鳳塔、瓜嶺古村落等名勝古蹟吸引眾多國內外遊人的目光;增城賓館、百花賓館、太陽城大酒店、新好景大酒店、華僑酒店、鳳凰城酒店、凱鏇門大酒店、掛綠園酒家、掛綠廣場購物城、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增城廣場等旅遊服務設施使遊人流連忘返;南華、仙村、荔湖、紫雲山莊等多個高爾夫球場讓遊人揮桿自如,盡享陽光、空氣和綠地之樂趣;增城荔枝文化村、百花山莊度假村、白水寨風景名勝區、錦繡大封門、何仙姑旅遊風景區、金荔苑農業生態園、谷豐園、蕉石嶺森林公園、蘭溪荔枝溝、朱村絲苗米生產示範基地、盈園等生態休閒度假之地令遊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荔枝節、仙姑誕、龍舟節、佛爺誕、仙姑得道誕、畲族風情等民間民俗和荔枝文化旅遊節、菜心美食節、登山節、牛仔服裝節讓遊人盡領非凡熱鬧。
增城,是著名的“荔枝之鄉”,境內掛綠荔枝聞名世界。增城栽培荔枝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品種繁多,分布亦廣,元朝時增城荔枝已飲譽嶺南。明末清初,掛綠荔枝被列為朝廷貢品。掛綠荔枝甜如甘露,味勝幽蘭,晶瑩似玉,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清初詩人李鳳修如此形容:“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掛綠貴如珠,兼金欲購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盤盂。”因此,掛綠荔枝已成為增城的象徵。增城境內現種植荔枝60多萬畝,規劃建設四條荔枝走廊和二個荔枝世界,五千畝以上的荔枝園達10個,上萬畝的荔枝園5個。荔枝品種多達52個,除增城掛綠、水晶球等特優品種外,優良品種還有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犀角子、雪懷子等10多個。荔枝成熟期較早與最遲的品種相隔4個月,達120多天。荔枝節(6月中旬至7月中旬)始傳於明末,沿襲至今,是增城的傳統節日。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增城連年舉辦荔枝節,邀請海內外賓客品嘗荔枝,洽談經貿,交流文化,場面浩大,盛況空前。
增城,人傑地靈,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一仙一龍,一佛一鳳,一將一相,一巫一術,仙即何仙姑,龍即宋代進士李肖龍,佛即正果牛仔賓公佛,鳳即宋代進士廖金鳳,將即南宋振國大將軍石文光,相即南宋右丞相崔與之,巫即南宋道士楊柳清,術即南宋術士鍾法進。在八大名人當中,何仙姑首推名人之首。八仙故事源遠流長,深受民間喜傳樂頌。何仙姑,增城小樓鎮仙桂村人。現何仙姑家廟、亞洲古藤之最——盤龍古藤、西園掛綠、荔枝生態主題公園——盈園等景點,都留有何仙姑的仙跡。牛仔賓公佛,增城正果番豐人。宋皇正果寺年間在正果瑞山成佛岩得道成佛,後人移其肉身塑制佛像,並修建正果寺以紀念,馳名遐邇。增城是荔枝之鄉,因有一仙一佛,故把增城旅遊形象定位為“荔枝仙境”。
在增城,遊客可以品嘗到最好的荔枝、絲苗米和繁多的荔鄉特色美食;呼吸到清新空氣,領略到秀美的自然生態風光和日新月異的城鄉風貌;體悟到荔鄉人民的熱情好客。無論是休閒度假或旅遊觀光,你可以感受到一種現代文明與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相互交融的和諧、協調與雅致。
增城白水寨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位於廣州市增城區北部山區的派潭鎮,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面積約170平方公里,北回歸線穿越其中,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瑰麗翡翠,屬山嶽型風景名勝區。白水寨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廣州市增城區北部山區的派潭鎮,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瑰麗“翡翠”,景區里山高林密,空氣清新,充沛的降雨量造就了中國大陸落差最大的瀑布白水仙瀑。這道神奇的瀑布從白水寨山頂飛流直下,形態優美,潔白純淨,相傳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的化身。
從山腳至山頂,修建在白水寨山丘陵線上的是被譽為“天南第一梯”的登山步徑。它橫跨三座高山,連線兩大天池,全長6.6公里,共有9999級石階。遊客沿此路登山,可一站站拜訪仙瀑美景。尤其是行至2199級的親瀑亭或是3299級的沐瀑亭,感受猶為震撼。
在瀑布下的親水步道上悠遊漫步,是接近自然接近仙瀑的更輕鬆方式。親水步道的入口與“天南第一梯”的第299級相接,通至第1299級的觀瀑台,全長666米,是一條天然的木棧道。走在上面,遊人可以一邊眺望白水仙瀑的翩翩美態,一邊前行,任潺潺的流水有如活潑歡快的音符般在腳下跳躍奔流。
位於廣州近郊的廣州市白水寨風景名勝區是國家4A級風景區,以落差428.5米的中國內地落差最大瀑布著稱,有全國唯一用海船木建造的親水棧道以及廣東最長的登山步道“天南第一梯”,素來是備受珠三角市民青睞的生態休閒勝地。秉承生態資源保護開發的原則,2012年白水寨結合自身特色和社會熱點舉辦了層出不窮的節慶活動,讓登山觀瀑之旅更多“奇趣”體驗。比如“五一”假期舉辦的“零污染土產美食節”,為市民提供了安心購物之選,還現場教學本地健康食品做法,互動性十足。
白水寨面積約170平方公里,北回歸線穿越其中,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瑰麗翡翠,屬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行政區劃
增城市轄4個街道(荔城、增江、朱村、永寧)、7個鎮(正果、石灘、新塘、中新、派潭、小樓、仙村)。
荔城街道: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東接惠州,南鄰東莞、深圳,西連廣州,是增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街總面積149.71平方千米,現城區面積17平方千米(規劃面積為35.8平方千米),總人口18萬人,下轄10個居委員會和24個村委會。
增江街道:位於增城市市區東部,總面積49.48平方千米,總人口41571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35408人,下轄2個居委會和8個村委會。從2008年1月1日起,石灘鎮的初溪、四豐、大埔圍3個村委會正式劃歸增江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增江街道轄11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69.9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4萬人,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
朱村街道:位於增城市中部,距增城市政府14千米,西距廣州市45千米。全街總面積93.9平方千米,下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50個村民小組(經濟合作社),人口31864人。
永寧街道:永寧街成立於2012年11月6日,位於廣州市東部、增城市西南部,區域總面積約104.14平方公里,轄22條行政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約30萬人。永寧街地處廣州“東進軸”中心位置和穗莞深“黃金走廊”的重要節點上,是增城市“一核三區”中“東江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級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東接仙村鎮,南接新塘鎮,西連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蘿崗區),北接中新鎮、朱村街,交通區位優勢突出;轄區內工商、稅務、供電、金融、醫療、教育、養老和教育等社會配套服務機構基本完備。
派潭鎮:位於增城市北部,距荔城鎮28千米,西北與從化市、龍門縣接壤,面積289.5平方千米,轄3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73637人,其中農業人口66899人。(2003年)
石灘鎮:位於增城市南部,東與惠州接壤,南與東莞一河之隔,北與荔城相連。2004年區劃調整後,石灘鎮轄原石灘、三江、沙莊三鎮(街),共3個居委會和47個村委會,總面積18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10089人,外來人口6萬多人。從2008年1月1日起,石灘鎮的初溪、四豐、大埔圍3個村委會正式劃歸增江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石灘鎮總面積163.53平方千米,轄44個村委會和3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10.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6萬人,鎮政府駐地不變。
新塘鎮:位於增城市南部。2004年區劃調整後,新塘鎮管轄原新塘、永和、仙村(除嚇崗村)、沙埔、寧西5鎮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16個居委會和75個村委會,總面積280.48平方千米,總人口391196人,其中常駐戶籍人口218283人。2005年,將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4個村劃歸廣州市蘿崗區管轄。區劃調整後面積人口數據待更新。
正果鎮:位於增城市東北16千米,東北與龍門縣交界,西接小樓、派潭鎮,南鄰增江街道,東南依博羅縣羅浮山麓。總面積236.4平方千米。全鎮人口52443人,其中農業人口47711人,非農業人口4276人。鎮轄31個行政村(含388個經濟合作社)和1個居委會。其中:畲族村為廣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人口324人。明、清代為增城縣金牛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為第五區。1958年改稱正果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稱前進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稱正果區。1987年改稱鎮。
中新鎮:位於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廣州市中心38千米,東距增城市中心18千米,南與新塘鎮永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壤,北距花都國際新機場41千米。2003年,全鎮總面積323.62平方千米,轄49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123077人,其中常住人口107506人(農村94914人,城鎮12592人),外來流動人口15571人。註:2005年,將中新鎮的鎮龍居委會和鎮龍、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劃歸廣州市蘿崗區管轄。區劃調整後面積人口數據待更新。
小樓鎮:位於增城市中北部,南距市政府所在地荔城街10公里。因駐地相傳宋末有位老人臨終時囑咐後事。說屋中有小漏,故取村名小漏,諧音小樓。後形成小樓圩。1958年成立小樓公社,1986年建鎮。全鎮總面積136平方公里,轄2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4.8萬。200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95012萬元(現行價),比去年增長10.7%,其中工業產值71056萬元,農業產值23956萬元,分別比去年增長13.2%和3.9%,農村人均純收入3648元,比去年增加5.2%。
歷史沿革
增城建縣於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隸屬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轄6縣,新設一縣,增多一城,故曰“增城”。1993年12月8日,民政部批覆(民行批[1993]239號)撤銷增城縣,設立增城市。
2000年,增城市轄1個街道、15個鎮。總人口899644人,各街道、鎮人口:沙莊街道14639荔城鎮189620正果鎮39341三江鎮37143石灘鎮73046仙村鎮50180沙埔鎮19271新塘鎮180567永和鎮54181寧西鎮13187朱村鎮31482鎮龍鎮38649中新鎮29035福和鎮36212派潭鎮55746小樓鎮37345(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增城市轄1個街道(沙莊)、15個鎮(荔城正果三江石灘仙村沙埔新塘永和寧西朱村鎮龍中新福和派潭小樓)。
2004年2月19日,增城市將原來的16個鎮(街)撤併為6鎮3街道:撤銷荔城鎮、朱村鎮,設立荔城、增江、朱村3個街道辦事處;撤銷鎮龍、福和2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中新鎮;撤銷三江鎮、沙莊街道辦事處,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石灘鎮;撤銷永和、仙村、沙埔、寧西4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新塘鎮。
2012年6月,原併入新塘鎮的永和、寧西分離出來成立了永寧街,仙村也分離出來重新成立仙村鎮。
2014年2月12日,省政府將《國務院關於同意廣東省調整廣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轉發至廣州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同意撤銷廣州市黃埔區、蘿崗區,設立新的廣州市黃埔區,以原黃埔區、蘿崗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黃埔區的行政區域,黃埔區人民政府駐蘿崗街道香雪三路1號;撤銷縣級從化市,設立廣州市從化區,以原從化市的行政區域為從化區的行政區域,從化區人民政府駐街口街道新城東路99號;撤銷縣級增城市,設立廣州市增城區,以原增城市的行政區域為增城區的行政區域,增城區人民政府駐荔城街道惠民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