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革命
子春少年飄泊異邦,飽受祖國貧弱的苦難,因此救國熱情特彆強烈。八國聯軍侵華之後,尤時刻心繫國家民族的安危。當兩廣總督岑春煊出巡南洋宣慰僑胞時,子春即向清廷捐獻建設資金白銀50萬兩。1906年回國奔祖母喪,慈禧召見,又獻銀50萬兩。開辦粵漢、滬杭、漳廈三鐵路,再投資20多萬兩。清廷為此先後封他為郵傳尚書、榮祿大夫。但1907年以後,他對清廷越來越失望,加上受到孫中山在南洋所進行的革命活動的影響,與清廷日益疏遠,轉而積極支持革命,屢次以巨款資助孫中山。武昌起義前,還捐資托知友王紹經買武器運回國內以應起義需要。武昌起義後,他立即剪掉辮子,繼續捐款支持革命政府,在當地華僑社會中擴大了革命的影響。
個人善跡
根據自己已運用先進技術發展企業成功經驗,子春深深體會到興辦教育,昌明科技實乃致國家民族於富強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他畢生對在國內和華僑社會中興辦學校,總是不遺餘力,清廷廢科舉興學校的翌年,他就在故鄉中川率先創辦口角書院(今培紅國小)和猶興學校,又在永定縣城創辦師範學堂。至於在馬來亞辦華僑學校,則開始得更早。尤令人驚佩的,是在檳城創辦中華女學。這是南洋華僑婦女教育開天闢地的創舉。
子春還非常熱心華僑公益事業。最為人稱頌的是創立“振武善社”,以宣傳和免費供應戒菸藥水,大力推動禁菸(鴉片),造福僑胞良多。以外,資助慈善事業,周濟同胞同鄉,被稱為南洋的孟嘗君。從此,他在華僑社會中聲望日隆,連任吡叻州民政院議員和參事局參事十餘年,負責華僑各社團要職指不勝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