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生活習俗

初婚,娘家給女家送蒔田飯,送豆芽或豆腐、菜,由女家分送給村鄰吃,稱“享眾”。 三朝過後,親友給產婦送肉,稱“開齋”,母子接至外婆家玩,稱“走滿月”。 孩子稱“壽仙公”,媽媽抱著敬天地,拜外婆,稱“暖壽”。

吉安生活習俗

送蒔田飯 春插期間,女給娘家幼年弟妹或子侄,外婆給幼年外孫,相互送蒔田飯。禮品多為豆腐、豆芽、韭菜和煎熟的荷包蛋。意寓孩子偠腰健體壯,易長易大。初婚,娘家給女家送蒔田飯,送豆芽或豆腐、菜,由女家分送給村鄰吃,稱“享眾”。縣北路片盛行。
送肚禮 女初孕,娘家向女家送肚禮,宴賓客,將豬肚切成肚片,豬肉切成肉片,糯米豆豉、鹽煮成粥,一魯(大)碗粥鋪上4片肉,1片肚,按門戶送給村民吃。孕婦必吃肚尖,寓“胎健產順”。沿襲未減。
慶三朝 舊社會孕婦臨產,設香迎接褓衣娘娘保平安。孩子出生的第三天,扎3套紙橋紙馬,送去江、河邊焚化,稱“送褓衣娘娘”,此俗今廢。三朝日,盛行辦三朝酒,酒宴豐盛。三朝過後,親友給產婦送肉,稱“開齋”,母子接至外婆家玩,稱“走滿月”。
周歲 孩子出生一歲,外婆家送禮祝賀“長命寶貴”。主要禮品是搖籃或搖桶、衣物,還有面塔,饅頭塔。舊時,還送項圈,手足鐲,百家鎖等金銀首飾。婿家用轎迎外婆,宴賓客,賓客賀禮多屬童衣、童帽、童鞋或布片。孩子稱“壽仙公”,媽媽抱著敬天地,拜外婆,稱“暖壽”。
慶壽 人到60歲稱“花甲之年”,70稱“古稀”,80歲稱“耋”,90歲稱“耄”,100歲稱“期頤”。百歲少見,富有或小康之家,通常是花甲、古稀、耋、耄之年,設宴慶壽。女兒壽禮重,送壽被、壽饅頭、壽帳、壽衣、壽鞋、壽燭、壽香和長鞭炮。面和饅頭用托盤壘成塔形,供奉天地。另以饅頭“享眾”。拜壽儀式隆重,壽堂張燈結彩,懸掛金色“壽”字,壽星圖、壽軸和“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對聯。拜壽時,“壽星”坐太師椅,男左女右,子女和晚輩親、朋依次禮拜。禮畢,吃壽麵喝壽酒。窮人少做壽。80年代起,縣人愛慶生日,每逢生日,無論老少,吃一頓壽麵或壽糕,以作紀念。城鎮時興買生日蛋糕插上蠟燭,邀夥伴跳、唱助興,慶賀生日,也有在電視台點歌祝賀的。
酒宴 縣內婚喪喜慶,均辦酒宴,結婚宴,嫁女宴各2餐,均宴門戶。第一餐吃糖熬肉,第二餐吃曲肉。舊時,吃米糊,豬肉不煮熟,切成墩或片,用小桿串起來,每串4兩,分給女賓,此俗已廢。喪宴,也宴門戶,上七下八(葬前宴7碗菜,葬後宴8碗菜)。喜慶宴,名目繁多,諸如:肚禮三朝、周歲、滿月、上樑、做壽、香屋、行聘、納聘、元宵、朝拜、菩薩生日、參軍、升學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酒宴越辦越多越豐盛,實屬鋪張,北路片興宴10大碗,東路片8大盤4小碟,喝家釀糯米酒。城鎮興10大盤,多至16盤,喝瓶裝酒。縣內盛行不衰。

相關條目

習俗 民間 中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