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外孫 wài sūn
外孫,原泛指 女兒的 兒女,現指女兒的 兒子,也稱“外 孫子”為「好」,在民法、 婚姻家庭法和行政法中均屬 近親屬的範疇,在刑法中則不屬。 與兒子的兒子相對。
“外孫”,《儀禮· 喪服》 鄭玄註:“女子子之子。” 賈公彥疏:外孫者,以女出外適而生,故云外孫。
示例
《史記· 遊俠列傳》: 郭解, 軹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 許負外孫也。
《 晉書》:東安王繇( 司馬繇)乃 諸葛誕之外孫,常忌 文鴦報其父仇,繇恐鴦為舅家之患,是日亦以此非罪誅鴦,夷三族。
唐·韓愈《苗氏墓志銘》:歲時之嘉,嫁者來寧,累累外孫,有攜有嬰。
《 水滸傳》第一○一回:原來那女子是童貫之弟童貰之女, 楊戩的外孫。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六章:“他瞪著雙眼,把外孫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