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盛元銀行

中國近代第一家海外銀行。它的誕生經歷曲折,對後世影響深遠。

1907年6月10日,中國合盛元銀行在日本神戶正式掛牌營業。
合盛元銀行本為山西祁縣合盛元票莊,號東郭榮,總號經理賀洪如。在北京等地設有30餘處分號,資本金50萬兩,公積金650萬兩,專門辦理存放匯兌等事。
鴉片戰爭以後,隨著中國五口通商口岸的開放,中外貿易進一步發展,西方列強大量向中國傾銷商品。為適應西方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的需要,大批金融資本家也紛紛來華,在中國設立銀行。自1845年起,西方金融資本家陸續在中國設立了東方匯理銀行、道勝銀行、德華銀行、滙豐銀行等機構。外國銀行在中國經營一切銀行業務,發行紙幣,吸收存款,向清政府大借外債,掌管中國的關稅,操縱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成為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大本營。
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壓迫與剝削,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國內一些士紳和官吏逐步認識到外商“攘我大利“的危險,先後掀起了向外商贖迴路礦等權的鬥爭。中國北方山東、河北等地的農民也紛紛打出“反清滅洋”的旗幟,開始醞釀著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上奏光緒皇帝批准,於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中國通商銀行,這是中國出現的第一家大銀行。1905年9月設立戶部銀行,不久,改名為大清銀行。
具有代表國家性質銀行的出現,與中國地方票號、錢莊形成了激烈競爭的局面。儘管地方票號、錢莊敵不過國家銀行,但他們在金融市場上還是有相當實力的。特別是精明的山西票號,依舊是金融市場的主要力量。他們在逆境中尋求得以發展和擺脫西方金融機構控制的契機。
中日兩國的貿易歷史悠久。如在清代早期中國商人就長期從日本進口紅銅,供國內鑄錢;而日本則從中國東北進口大豆等物。鴉片戰爭,特別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生後,中日兩國貿易迅速發展,日本在中國進出口貨物中所占比重直線上升,趕上甚至超過了英國。中日兩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引起國外匯兌的增加,這就需要國內銀行業的相互配合,而剛剛興辦不久的中國通商銀行和戶部銀行根本無暇顧及海外發展。山西合盛元票莊總理賀洪如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抓住時機走出國門,他認為除了日本是中國近鄰的地理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中日兩國貿易和中國人大批留學日本以至兩國之間的國際匯兌增加,在日本設立銀行一定會大有作為。
1906年秋天,賀洪如稟請兩江總督端方咨呈外務部:自中外互市以來,我國商業進而為世界之競爭,外人輦貨東來,載資西去者日益加盛,而各國之在我國設立銀行遂相踵起。由此以推,則銀行與商業之關係良可燭見,然各國設立銀行,則其利在彼,不特列邦之財政,籍以擴張,商政財權浸為所奪。自設立通商、戶部銀行,調盈濟虛,於商界不無陴益,惜僅設於內地,不能推於外洋。我華商在東西洋與南洋群島者,實繁有徒,因無本國銀行,不免仰外人鼻息,現遴選妥人,伏懇批准遠涉東瀛,設立分號於神戶,名曰合盛元銀行神戶支店。賀洪如的構想很快得到外務部的批准,當年年底由中國駐神戶領事宗室長福向日本政府出具證明書:清國山西省太原府祁縣合盛元銀行,行主賀洪如,支配人申樹楷。銀行系個人組織而成,已歷70餘年之久,並於中國各省多設支店,該行主賀洪如擁有資產數百萬,身家殷實,現委申樹楷來神戶充當支店支配人與以全權。經本領事查明確實,特予證明。
時隔半年,經日本大藏大臣坂谷芳藏批准開張營業。合盛元銀行設在兵庫縣神戶市海岸通二丁目三十八屋敷,經理人申樹楷。至1907年底,合盛元票號在神戶、東京、橫濱、大阪和朝鮮仁川設立機構五處,統歸神戶分號管轄,自合盛元銀行在日本開張營業,上海江海關所有匯往日本的出使經費和江蘇省派往日本留學生等項費用,均由合盛元票號上海分號匯往日本。以1907年、1908年為例,中日兩國年匯兌在2000萬日元以上。
合盛元票號在海外設立銀行,開創了中國金融機構走向世界的新紀元,賀洪如的膽見卓識和開拓精神是值得後人稱道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