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衛鎮

右衛鎮

右衛鎮位於右玉縣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北與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接壤,曾是朔平府治所在地和右玉縣人民政府駐地,現為右玉縣四大建制鎮之一,是山西省的北大門。鎮內轄37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右衛鎮人口為13763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1570人。全鎮總土地面積為37.6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為7.53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7%。此外還有遼寧省凌海市右衛鎮。

行政區劃

右衛鎮轄聯興村、烏林樹村、下元村、紅旗口村李家堡村柴家堡村、南梁村、頭水泉村、三里莊村、八里莊村、姬家溝村、袁家窯村黑流堡村、南元村、小道溝村五里莊村、北元村、西窯溝村、黑洲灣村、北辛窯村、二分關村、胡四窯村、王四窯村、朱家窯村、沙梁村、元山村、富家溝村、殺虎口村海子灣村、馬營河村康家灣村、北草場村、洞子溝村、四台溝村、花柳溝村、八里舖村、草溝堡村、紅土堡村、善家堡村、高牆框村、咀流屯村、蔡家屯村、魏家山村、宛家莊村、中元村、聯豐村、北樊家窯村、李前後窯村、二十五灣村、十八戶營村

歷史沿革

右衛鎮位於右玉縣城北,自古為北方重鎮。建於戰國時期的善無城(今右衛鎮),歷經秦漢,均為雁門郡郡治,東漢時雁門郡南遷,定襄郡(從今內蒙古和林)又遷來,王莽時期易名陰館縣,又雁門郡易名填狄郡。北魏時建立善無郡。唐天寶年稱靜邊城,駐靜邊軍。

古代建築

右衛鎮右衛鎮俯視圖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右玉設定邊衛,衛城就建在善無故城廢墟上,先後歷時17年建成。後定邊衛遷走,大同右衛、玉林衛先後遷來,稱右玉林衛。清代雍正三年(1725),撤銷右玉林衛和威遠衛置右玉縣,同時置朔平府,府、縣同治右衛鎮。右衛鎮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周長9里8分,高連女牆4丈2尺,寬3丈5尺。四門東曰:和陽、南曰:永寧、西曰:武定、北曰:鎮朔。四門之外各建有瓮城,門上各建有城樓,掛有厚木大匾,東曰:拱獲燕雲、西曰:屏藩河朔、南曰:紫塞金湯、北曰:嚴疆鎖鑰。西北、東北、東南各建有一個角樓,城牆上築有敵台28個,垛口564個。城內府署、縣衙、廟宇、店鋪、民居、鐘鼓樓布滿30餘條大街小巷。

古城歷史

右衛鎮右衛-明長城
右衛城下還壓著一座城,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胡服騎射”的倡導人趙武靈王所置的善無縣,是漢時善無縣城所在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統治者歷時17年,在善無縣故址上又築了一座城,萬曆三年磚包。衛是明時一種軍事編制。到清雍正三年(1725年),該地撤衛而設為右玉縣,1972年,中共右玉縣委、縣政府搬遷,右衛城成為城關公社所在地;1984年,改公社為鎮;2000年,城關鎮改名為右衛鎮。右衛置朔平府時,作為一方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城市,一派繁榮。城內建有將軍府都統府等衙署256所。明清兩代建造的社稷壇、先農壇類及各種官觀寺廟50多座,有明倫堂、玉林書院等太小儒學學堂。還有府庫、縣庫、恤政、接稅廳等幾十處。四大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大商號50多家。右衛更以其重要的軍事地位在中國歷史上占據一席之地。周伐獫狁,秦擊匈奴,唐征突厥契丹,宋戰遼、金,明抗韃靼,演繹了多少戰爭場面,磨礪出眾多文臣武將。除去記載著滄桑歷史的古長城烽火台和五月間依然剛勁的朔風,右衛的自然風光也大可一飽遊人眼福。山巒森林遍布,谷地溪流縱橫,給塞北平添一抹溫柔的風致。

經濟概況

右衛鎮鎮朔門
右衛鎮種植業主要以土豆、玉米、小雜糧為主,畜牧業以羊、奶牛為主。2005年,全鎮共種植高產高效作物4.2萬畝。其中,優質土豆2.5萬畝,高產玉米1.2萬畝,飼料玉米5000畝。僅此一項,右衛鎮增收2470萬元,人均增收795元。截止2005底,全鎮純種奶牛養殖量已達到900多頭,羊發展數達到了80120隻,牛的存欄數達到了4300多頭。

右衛鎮轄區內建有以土豆深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祥鳳薯業公司,和現代化高標準養殖園區——山西三源綠緣奶牛養殖有限公司。右衛鎮範圍內的種植草玉米大部分為此公司收購。

右衛鎮轄區內礦產資源主要為大理石,並在紅旗口工業園區內引資興建了源泰大理石廠,加工生產“大花白”、玄武岩等大理石系列產品。該廠的建成投產還吸收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為農民增收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右衛鎮農民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2005年,右衛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了686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980元,其中畜牧業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108元。

凌海市右衛鎮

右衛鎮凌海市右衛鎮
右衛鎮位於凌海市東南40華里處,沿大凌河流域左岸。東與盤錦市的石新鎮相鄰,安屯鄉接壤,南與八千鄉閆家鎮新庄子鎮等鄉鎮隔河相望,西與金城街道辦事處接壤,北與謝屯鄉相鄰。全鎮總面積88平方公里,南北長10公里。

右衛鎮是個古老的城鎮,古稱右屯衛,俗稱牛頭衛,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從境內挖掘出土的漢墓群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證明,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東漢初期就有人在這裡繁衍生息了。根據《錦縣誌》載,明洪武二十七年置廣寧右屯衛所於此,一九八五年六月撤鄉成立右衛滿族鎮至今。右衛鎮是個多民族的鎮份,全鎮轄10個村民委員會,一個居委會,23個自然屯,總戶數為5547戶,總人口為181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540人,少數民族人口為12738人,滿族人口是右衛鎮主體民族之一,占全鎮總人口的60%以上。右衛鎮地勢平擔,土壤肥沃,總土地面積13.4萬畝,其中林業用地2.9萬畝,停耕造林面積2萬畝,是凌海市重點商品糧和林區之一。右衛鎮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屬大凌河流域沿岸的衝擊平原,土壤肥沃,土質為沙壤,屬溫帶半濕潤氣候,降水量相對充沛。右衛鎮有著多年成熟的營林經驗和基礎,林業是右衛鎮的支柱產業之一。

右衛鎮鎮政府駐右衛,人口1.83萬人,面積88.3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右衛村;16個村委會:右衛村、西衛村、西彭村東張村、小馬村、西網村大康村東網村苗屯村昌盛村、大王村、大黃村、小黃村、東嶽村、北地村、大馬村。

右衛鎮右衛鎮
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檔案精神和《凌海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推進右衛鎮農民教育,加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右衛鎮黨委決定在全鎮開展科技文化、道德風尚、潔美環境、健康文明、普法教育“五進村戶”活動。在“五進村戶”活動中,他們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開展活動,並針對右衛鎮經濟實力比較薄弱及農村環境髒、亂、差的實際,以潔美環境進村戶為突破口,以“四進院”為載體,使村屯環境有了明顯的改觀。

右衛鎮鎮村兩級幹部又全部深入村屯,針對部分村屯反彈現象進行了集中全面整治,對部分村路進行了維修,並結合各村的實際在部分村路的兩旁挖了邊溝,鋪上了山皮土,對路旁的雜草進行了集中的清理。8月20日鎮黨委、政府又組織包村領導、包村幹部及村書記、主任對全鎮的環境整治工作進行了集中的拉連檢查,右衛鎮的環境整治工作已經初見成效。

右衛鎮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全面推進“五進村戶”活動。特別是小黃東嶽村這次被列為“五進村戶”示範村。他們在工作總結中提到:一要明確任務,全面落實“五進村戶”活動的要求。要以環境整治工作為依託,紮實推進農民素質升級工程,從而達到農村生產發展,農民生活寬裕的目標;二要加強領導,確保“五進村戶”活動取得實效。繼續以“四包”責任制為基礎,責任落實到人,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三要典型引路,打好“五進村戶”活動的基礎。以小黃東嶽村為典型,全力打造“五進村戶”活動的標準,並適時召開現場會,全面推進“五進村戶”活動的開展;四要抓住根本,把“五進村戶”活動落實到實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