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牆盤
盤高16.2厘米 ,口徑47.3厘米 。圓形,淺腹,雙附耳,圈足。腹飾鳥紋,圈足飾竊曲紋。內底鑄有銘文18行284字,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頗似《詩經》,措詞工整華美,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銘文前半部分頌揚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諸王的重要政績,後半部分記述牆所屬的微氏家族的家史,與文獻記載可相印證,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史料。銘文字型為當時標準字型,字形整齊劃一,均勻疏朗, 筆畫橫豎轉折自如,粗細一致,筆勢流暢。有後世小篆筆意。《牆盤》年代久遠,其中許多文字已無法辨認,
為西周恭王史官牆所作的禮器。器形宏大,製造精良。1967年於陝西扶風莊白村出土。現藏於陝西扶風周原文物管理所。
盤高16.2厘米 ,口徑47.3厘米 。圓形,淺腹,雙附耳,圈足。腹飾鳥紋,圈足飾竊曲紋。內底鑄有銘文18行284字,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頗似《詩經》,措詞工整華美,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銘文前半部分頌揚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諸王的重要政績,後半部分記述牆所屬的微氏家族的家史,與文獻記載可相印證,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史料。銘文字型為當時標準字型,字形整齊劃一,均勻疏朗, 筆畫橫豎轉折自如,粗細一致,筆勢流暢。有後世小篆筆意。《牆盤》年代久遠,其中許多文字已無法辨認,
版次: 裝幀: 開本:
牆盤是西周中期文物,高16.2厘米,口徑47.3厘米。
基本概述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牆盤(Qiang Basin),西周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因牆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稱作“史牆盤”,1976年出土於陝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
發現歷史 文物造型 文物銘文 文物價值西周佚名牆盤器銘,牆盤又稱史牆盤,西周恭王(公元前10世紀後半葉)金文。1976年底陝西扶風縣莊白一號青銅器窯藏出土。
史強盤是一種青銅器,原物高16.2cm,口徑47.3cm,盤深8.6cm,重12.5kg。史牆為讚揚其先祖祈為多福,而作盤以此紀念。字型秀美規整,是本世...
西周牆盤器銘,是1976年底陝西扶風縣莊白一號青銅器窯藏出土的一件恭王時代的歷史文物,此盤圓腹,附耳,方唇,圈足,腹飾鳥紋,圈足飾上下捲曲雲紋。通高16...
盤橐城,又叫作“艾斯克薩”城,位於喀什市東南郊的吐曼河岸邊,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疏勒國宮城,公元73年成了班超經營西域的大本營,班超立足疏勒,蕩平匈奴勢...
簡介 追溯歷史 歷史故事 興建公園 相關人物盤古山,地處桐柏山脈北陲,河南省泌陽縣盤古鄉境域。主峰海拔459米,周圍山巒丘陵環峙,如同眾星拱月。據泌陽古《縣誌》載:“盤古山,縣南三十里,蔡水出焉。...
概況 歷史 地貌 廣西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