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據記載,王姓始祖王猛,於明嘉靖間來此建王家莊,先祖喜歡種花植樹,數年後,村周“梅柳森森,諸花俱備”,村名隨改為萬花村,並以村名而命名園名。園中主要種植牡丹、芍藥,曾興盛一時。經明末戰亂,園林常年失修,日漸荒蕪。後來,該村人王秉國,字馭黎,為明朝戶部尚書郭允厚之師,甚有名氣,清康熙年間,取黎字改村名為王黎莊,後“黎”演為“梨”字。至清代乾隆年間,該村歲貢王孜誦,號花村,重修該園,並創編制松坊、松獅、松羊、松馬等型,使花園面貌為之一新,園中傳統名品有王家紅,紫紅色,又名王紅。後天災人禍,花園又一度蕭條。清末,其後代王愈昌再次修復該園,繼承編松修柏,育花植木的傳統,漸漸恢復舊觀。所種牡丹遠銷北京、南京、蘇州、杭州、廣州、香港等地。民國初年,花園被曹州府的張培榮據為己有,改名軍門花園。國民黨統治時期,花農經濟負擔加重,人不飽腹,花無銷路,花園奄奄一息。解放後,該園牡丹栽培面積年年擴大,花色品種不斷增多。
1982年,政府撥款重修該園,併名為“古今園”。以後又多次撥款擴建。該園民族形式的大門,古樸典雅;白色的花園圍牆,頗具古代園林風格;拱橋流水,假山噴泉,相映成趣。該園面積50餘畝。牡丹300多個品種,令有奇花異卉如芍藥、臘梅、黃刺梅等百種花灌木。王梨莊自古就有養花的傳統。該園尤以松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松編是當地農民的傳統技藝,編塑成城樓、牌坊和獅、虎等藝術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綠色動物園之稱。園中的大型松編牌坊“孜誦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工藝精湛,壯觀優美,堪稱一絕。還有樹齡百年的龍爪槐,盤根錯節,蜷曲有致,自成一景。近似掉蝴蝶樹,春天開花,秋天花托成為蝶狀,萬條近似垂釣的一隻只蝴蝶十分奇特;100多年的翠蘭松,鬱鬱蔥蔥,似煙如霧;200多載的線柏,江北只此一株。
位於菏澤市牡丹辦事處王梨莊,是在明代萬花村花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重新建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故名“古今園”。面積約3.34公頃。該園主要栽培牡丹,並植有多種花灌木,尤以檜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松編是當地農民的傳統技藝,編塑成城樓、牌坊和獅、虎等藝術造型,曾在全國第二屆花卉博覽會上榮獲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