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
仿山墓群由東西兩山構成:東山阜高約12米,東西寬90米,南北長340米,中間跨越50米的深谷,即至西山;西山高約4米,東西寬54米,南北長140米。兩山共占地約3.8萬平方米。堌堆之高大,工程之宏偉,在菏澤地區首屈一指。197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

仿山墓群又是兩漢墓地,雖不見文獻記載,但從東山西南部斷壁觀察,已暴露多座兩漢的豎穴、石匣、磚室墓葬,並出土部分文物。有的墓自墓口至墓底,深足有五六米之多,可見規模較大。經調查,在菏澤地區不論是古代文化遺址還是古墓地,幾乎都有兩漢墓葬打入,這或許與依山傍水埋葬可造福後代的迷信習俗有關。
時歷滄桑,至明清之際,仿山墓群之巔始修廟宇,立碑記事,如玉皇祠、百神閣、山門、關帝廟等。據記載,殿閣“氣勢宏偉,飛雲畫棟”,有凌斗之象;“青黃丹朱,幾非人世得者”,甚為壯觀。當年,蒼松翠柏遮天蓋地,樓台殿閣隱於其間,默靜古樸,遊人不絕。道光五年《百神殿、玉皇閣暨諸廟群祠碑記》記載了當時的勝景:“吾陶地勢平衍,無崇巒峻岭,似茲高岡,凸凹深秀,陰翳文人學士,登臨眺矚,飲酒賦詩,仿山固一勝境也”。後因兵燹,殿閣失修,或倒塌,或拆毀,現存無幾;蒼松翠柏,砍伐淨盡;歷代碑刻,相繼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