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損傷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損傷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傷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與頜面骨骨折同時發生。各類損傷的臨床症狀和處理方法也各其特點。

基本信息


治療措施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損傷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損傷

一、口腔頜面部損傷的清創術
口腔頜面部損傷傷員只要全身情況允許,或經過急救好轉,條件具備,即應儘早對局部創口進行早期外科處理,即清創術(debridement)。清創術是預防創口感染和促進癒合的基本方法。
(一)沖洗創口
細菌在進入創口6~12小時以內,多停留在損傷組織的表淺部位,且尚未大量繁殖,容易通過機械的沖洗予以清除。先用消毒紗布蓋住創口,用肥皂水、外用鹽水洗淨創口四周的皮膚;如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洗潔劑擦淨。然後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鹽水或1%~3%又氧水沖洗創口,同時用紗布團或軟毛刷反覆擦洗,儘可能清除創口內的細菌、泥沙、組織碎片或其他異物。在清洗創口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檢查組織損傷的情況。
(二)清理創口
沖洗創口後,行創周皮膚消毒、鋪巾、進行清創處理。原則上儘可能保留頜面部組織。除確已壞死的組織外,一般僅將創緣略加修即可。、舌、鼻、耳及眼瞼等處的撕裂傷,即使大部分游離或完全離體,只要沒有感染和壞死的情況下,也應儘量保留,爭取縫回原位,仍有可能癒合。
清理創口時要進一步去除異物。可用刮匙、刀尖或止血鉗除嵌入組織的異物。組織內如有金屬異物,表淺者可藉助於磁鐵吸出;深部者要通過X線攝片或插針X線定位後取出。但如創口有急性炎症、異物位於大血管旁、定位不準確、術前準備不充分或異物與傷情無關者,可暫不摘除。
(三)縫合
由於口腔頜面部血運豐富,組織再生力強,即使在傷後24小時或48小時之內,均可在清創後行嚴密縫合;甚至超過48小時,只要創口無明顯化膿感染工組織壞死,在充分清創後,仍可行嚴密縫合。對估計有可能發生感染者,可在創口內放置此流物;已發生明顯感染的創口不應作初期縫合,可採用局部濕敷,待感染控制後,再作處理。
首先要縫合、關閉與口、鼻腔和上頜竇相通的創口。對裸露的骨面應爭取用軟組織覆蓋。創口較深者要分層縫合,消滅死腔。尤其對面部創口的縫合要用小針細線,創緣要對位平整,尤其在唇、鼻及眼瞼等部位,更要細緻地縫合。
如有組織缺損、移位或因水腫、感染,清創後不能作嚴格縫合時,可先作定向拉攏縫合,使組織儘可能恢復或接近正常位置,待控制感染和消腫後再作進一步縫合。這種定向拉攏縫合法常用鈕扣褥式減張縫合或金屬絲、鉛丸定向縫合法。

病因學

傷因和傷情不同可分為擦傷、挫傷、切割傷、刺傷、挫裂傷、撕裂傷、咬傷及火器傷等。

臨床表現

(一)擦傷(abrasion wounds)
挫傷是皮下及深部組織遭受損傷而無開放創口。傷處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破裂,常有組織內溢血,形成淤斑,甚至發生血腫。主要特點是局部皮膚變化、腫脹和疼痛。挫傷的治療主要是止血、止痛、預防感染、促進血腫吸收和恢復功能。早期可用冷敷和加壓包紮止血。如血腫較大,可在無菌條件下,用粗針頭將血液抽出,然後加壓包紮。已形成血腫者1~2天后可用熱敷、理療或以中藥外敷,促進血腫吸收及消散。血腫如有感染,應予切開,清除膿液及腐敗血凝塊,建立引流,並套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二)挫傷(contusion wounds)
這類損傷的皮膚和軟組織已有裂口。刺傷的創口小而傷道深,多為盲管傷。刺入物可將砂土和細菌帶至創口深處。切割作的創緣整齊,傷及大血管時可大量出血。如切斷面神經,則發生面癱。刺、割傷的治療應行早期外科處理,即清創術。
(三)刺、割傷(incised and puncture wounds)
為較大的機械力量組織撕裂或撕脫,如長髮辮被捲入機械中,可將大塊頭皮撕脫,嚴重者甚至可將整個頭皮連同耳廓、眉毛及上眼瞼同是撕脫。撕脫傷傷情重,出血多,疼痛劇烈,易發生休克。其創緣多不整齊,皮下組織及肌肉均有挫傷,常有骨面裸露。撕裂傷應及時清創,復位縫合。如切斷面神經,則發生面癱。刺、割傷的治療應早期外科處理,即清創術。
(四)撕裂或撕脫傷(lacerated wounds)
為較大的機械力量將組織撕裂或撕脫,如長髮辮被捲入機器中,可將大塊頭皮撕脫,嚴重者甚至可將整個頭皮連同耳廓、眉毛及上眼瞼同是撕脫。撕脫傷傷情重,出血多,疼痛劇烈,易發生休克。其創緣多不整齊,皮下組織及肌肉均有挫傷,常有骨面裸露。撕裂傷應時清創,復位縫合。如撕脫傷有血管可行吻合者,應即作血管吻合組織再植術;如無血管可供吻合,在傷後6小時內,可將撕脫的皮膚在清創後,切削成全厚或中厚層皮片作再植術。如撕脫的組織瓣損傷過重,傷後已超過6小時,組織已不能利用時,則在清創後,切取健康組織皮片游離移植消滅創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