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補貼關稅制裁

反補貼關稅制裁

2009年11月24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以中國油井管存在補貼為由宣稱將對相關產品實施10.36%至15.78%的反補貼關稅制裁。該案涉及金額約27億美元,是迄今為止美對華貿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中國製造”正成為美國保護主義抬頭的最大受害者。

概述

美國對華油管征反補貼稅美國對華油管征反補貼關稅

2009年11月24日,據CBN綜合報導:根據美國商務部發表的聲明,美方認為中國產油井管存在政府補貼,受此影響,該產品在美國銷量大幅增長,因此,美方決定對其實施反補貼制裁。其中,一家天津企業產品被課以10.36%的反補貼懲罰性關稅,一家浙江企業則被課以15.78%的懲罰性關稅,其他大部分企業被課以13.2%的懲罰性關稅。

按照美國反補貼程式,商務部的裁決主要涉及是否有補貼發生,補貼比例是多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裁決主要涉及是否對美國產業造成損害。如果雙方都最終裁定外國政府補貼成立,商務部即可命令海關對相關產品實施反補貼制裁。國際貿易委員會此前初裁認定中國產品對美國產業構成損害,其終裁預計將於2010年1月初作出。

除了反補貼外,美國商務部此前還對中國油井管作出了反傾銷的初步裁定。根據該裁定,37家中國企業將面臨36.53%-99.14%不等的反傾銷懲罰性關稅。

背景

截至2008年年底,中國已連續14年成為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經濟體,連續3年成為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經濟體。而自2008年11月以來,中國共遭受超過100項的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占同期世界各國各地區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三分之一強,名列世界第一。

而根據美國政府數據顯示:2008年從中國進口的鋼管產品總額為27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358%。由於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處於‘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

對於美方在油井管問題上製造貿易摩擦,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此前曾表示,美方在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採用歧視性做法,任意提高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給中國鋼鐵行業出口造成嚴重影響。他要求美方恪守二十國集團峰會承諾和不久前召開的第20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達成的共識,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具體到油井管問題,他敦促美方拋棄偏見,作出公平、公正、合理的最終裁決。

原因

中國為何頻遭貿易保護主義侵擾?

一是中國作為新興貿易大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交往規模日益擴大,在市場競爭愈益激烈情況下,發生貿易摩擦和糾紛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二是經濟衰退期間各國更多採取貿易保護措施是規律性的表現。

三是有的世貿組織成員濫用規則。

影響

中國正面臨空前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壓中國正面臨空前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壓

歐巴馬結束訪華不久,美國再次發起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貿易制裁。在中國經濟全面走向復甦的時候,出口產品頻繁遭受制裁毫無疑問對中國經濟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分析2009年以來中國遭遇貿易摩擦較為集中的領域可以發現,貿易摩擦高發領域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出口地區行業容納就業人口數量大。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2009年前三季度,美國對中國紡織服裝類產品共發出21起召回,同比增加10.53%。歐盟方面,對華紡織服裝類產品的通報警告數量也激增今年前三季度共收到歐盟通報153起,同比增加6.29倍,占全部對華通報比例的20.84%,而2008年同期紡織服裝類產品只占對華通報案件的3.73%。

第二:出口目的地市場危機行業的上游產業。例如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汽車業遭受重大衝擊,各大廠商被迫減產裁員,於是對鋼鐵輪胎等上游產品需求減弱。鋼鐵、輪胎等行業也成為貿易摩擦重點關注的行業。

第三:對出口地執政黨穩固政權形成重要支持的行業。以美國為例,由於工會在民主黨執政基礎中具有重要作用,且2010年美國面臨中期選舉,美國對華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難以避免。而美國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保護政策示範作用非常明顯,尤其是歐洲市場往往帶頭效仿。

第四:不透明行業(非完全市場化行業)易被發起反補貼調查。如美國將中國許多原材料價格非市場化(如生產商的土地、水、電等)或得到政府財政補貼的商品認定為“得到了不合理補貼”,並由此發起反補貼調查,包括已實施的鋼管等產品。這一措施可調查產業鏈長、內容豐富,對中國出口的幾乎所有商品都造成威脅。

解析

從政府層面看,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在與他國的貿易爭端中較少使用貿易報復措施,不少貿易報復措施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使得別國政府和企業忽視了中國採取斷然措施保護自己利益的決心。從企業層面看,當遭到別國貿易救濟調查或實施時,往往對此認識不足,應訴不力,甚至根本不去應訴,從而造成中國企業軟弱可欺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別國的對華貿易保護主義。

貿易保護主義可以說是一劑毒藥,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抑制,將損害當前世界經濟出現的復蘇曙光。一方面口口聲聲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另一方面卻以各種藉口推行貿易保護措施,這種做法損害的是自身信譽,也對尚未走出危機的世界經濟構成威脅。

對策

貿易保護“高燒”灼痛中國出口貿易保護“高燒”灼痛中國出口

強化監測預警機制據理力爭積極應訴

毋庸置疑,中國已進入貿易摩擦的空前高發期,今後不應再採取直接補貼出口的措施,如提高退稅率等,而需要在軟環境上下大力氣:

首先,必須強化“預警”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利用他們對行業和具體產品熟悉的優勢,發掘本行業內部最容易遭貿易保護的產品,提出細緻的預警信息。

其次,必須加強在貿易摩擦發起調查階段的公關。借鑑美國對我緊固件發起“雙反”調查被否的經驗,在調查發起時充分做好和發起國相關企業(很重要的是被調查企業的客戶)的溝通和公關,降低調查被確認的可能性。

再次,加強政府對企業應訴的法律援助。同時,加強確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外交公關並採取必要的貿易報復措施。

進一步擴大出口信保規模完善出口信保措施細節

自2008年以來,中國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出口”的政策。第一階段的核心措施是調高出口退稅率;第二階段的核心措施是以信貸促需求,如大幅提高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覆蓋率;安排優惠出口買方信貸等。

縱觀兩個階段的政策實施效果,第二階段以信貸為核心的培育需求政策效果更理想。根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總經理王毅測算,840億美元的承保規模,將直接拉動500億美元的出口。同時,加大出口信保對開拓新興市場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統計,截至2009年上半年,通過短期出口險累計支持企業向新興市場出口112億美元,同比增長2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