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負當

反裘負當

反裘負當選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二》,作者是劉向。

原文

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候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里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廣,士民不加眾,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

譯文

魏文侯出門遊歷,看見一個路人將裘皮衣服翻過來穿,然後背柴火。文侯說:“為什麼將裘皮衣服翻過來穿,背柴火?”那人回答說:“我愛惜它的毛。”文侯說:“你不知道里皮磨壞了,那么毛就沒地方附著了嗎?”第二年,東陽官府送來上貢的禮單,上交的錢增加了十倍。大夫全來祝賀。魏文侯說:“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打個比方這同那個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既要愛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個皮沒有了,毛就無處附著這個道理。現在我的田地沒有擴大,官民沒有增加,而錢增加了十倍,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計謀才徵收到的。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樂了。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

注釋

(1)裘:皮衣,名詞作動詞,即“穿皮衣”。

(2)芻:柴火。

(3)負:背。

(4)胡為:為什麼。

(5)若:你。

(6)布:古代錢幣。

(7)上計:上,送上。計,賬薄。

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比喻不解決根本問題,即使解決其他枝節問題,也沒有用處。

啟示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規律,大家不能背道而馳,應遵循自然規律,不能拔苗助長,最終只能起到相反的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