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種認為人生並無真正幸福可言之思想。又作厭世觀、悲觀哲學。亦即主張宇宙人生有苦而無樂,有惡而無善,或樂與善均不足匹敵苦與惡;而此一充滿不幸與不合理之世間亦無謀取改革與進步之可能。於近世之西洋哲學中,最足代表厭世主義者為德國之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其於“意志及表象之世界”一書中充分顯現絕對之厭世觀,謂芸芸眾生,日惑於求樂,而樂終不可得,苦終不能脫;又當前之人類文化生活皆由無數個體生命之盲目本能所致,故無所謂進步與發展可期。準此而觀,人生於世,雖欲避苦求樂,然順此盲目意志而生存,亦將苦痛終生而已。
論者鹹謂,叔本華之厭世觀乃受印度哲學或佛教思想所影響。然於印度吠陀時代初期,厭世觀並無明顯之表現,其後,自梵書至奧義書時代,因受“業”及“輪迴”思想之影響,厭世之色彩乃漸趨濃厚,當世之思想家普遍倡言自苦惱之人生求得解脫,亦即自肉體及煩惱中解放靈魂(梵 a^tman; purus!a; ji^va; pra^N!a; manas),因而強調禁慾、苦行及冥想(修定)為解脫途徑。但至中期奧義書及正統婆羅門則持相反觀點,主張“梵我一如”之說,故產生樂天而肯定之世界觀。另一方面,於六師外道中,更由厭世觀進一步否定靈魂之存續,而出現唯物、虛無之思想。
釋尊主張人生無常、無我(空)、苦,認為所謂“我”與“靈魂”,並無不變常住之本質。由是,遂被視為徹底之厭世觀,或虛無論者。然釋尊之主張,旨在揭示自人生無常、無我、苦等事實中尋求如實知見,如實知見乃是走向解脫之道。所謂道,即四聖諦、八正道,而解脫之世界即是涅盤寂靜。在大乘佛教中,此世界所表現者乃為積極之常樂我淨,蓋涅盤之境界實乃洞徹厭世、虛無後所達到之突破境界。
相關詞條
-
斯多葛主義
斯多葛主義是古希臘的四大哲學學派之一,也是古希臘流行時間最長的哲學學派之一。(註:古希臘另外三個著名學派是柏拉圖的學園派,亞里斯多德的逍遙學派和伊壁鳩魯...
內容 思想 重要性 芝諾生平 學派朋友 -
清教主義
清教主義,起源於英國,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實踐與發展。其因信稱義、天職思想、山顛之城等核心理念,雖然構成宗教行為規範要素,卻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消解禁錮人們思...
清教主義與清教徒 創始人 -
世界文學論壇·新名著主義系列:莫稱之為夜晚
《世界文學論壇·新名著主義系列:莫稱之為夜晚》是 (以)奧茲所寫,由南海出版公司於2006年4月1日出版。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
斯多葛派
學派。)從公元前3 世紀賽普勒斯的芝諾創立該學派算起,斯多葛主義一直流行到公元2世紀的羅馬時期,前後綿延500年之久。一般認為,斯多葛主義的歷史...是塞內卡、愛比克泰德和馬可·奧里略。 內容 根據斯多葛主義的見解,哲學由...
簡介 研究 歷史 內容 主要思想 -
資產階級人生觀
也在所不惜。這種人生觀常常表現為縱慾主義人生哲學。厭世主義人生觀 這種人生觀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宗教的厭世主義認為,人生是苦難的深淵,充滿了...厭世主義認為,人生就象上了弦的鐘表,沒有目的和意義,一切只是受盲目的求生...
簡介 相關圖片 相關連結 -
《劍匣》
的特殊的意義?細讀《劍匣》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都是由於這位“驍將”那獨特的厭世情緒而產生的,這一厭世導致了他的“自殺”,而厭世的獨特性又決定了他...
作品信息 作品賞讀 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
劍匣
”厭世主義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它的徹底性。他的厭世不是故作清高的說教,更...》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都是由於這位“驍將”那獨特的厭世情緒而產生的,這一厭世導致了他的“自殺”,而厭世的獨特性又決定了他的“自殺”是與眾不同的。儘管他...
作品簡介 作品信息 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
尼西亞前期教父選集
半亞派主義(Semi -Arianism),所以他們都不能列為教父。然而...),和孟他努主義,後者對於異端派洗禮功效一問題,持見都與當時羅馬主教...一九○年),袒護孟他努主義(Montanism);同時又遇見一位原為坡旅甲...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