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img/a/e5c/nBnauM3X3MTOxkzMwEDN5EDOyITM5UTN3UjMwADMwAzMxAzLxQ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淋巴結外淋巴瘤在惡性淋巴瘤中的比例為24%~25%,其中15%見於扁桃體或發生於咽淋巴環(由咽扁桃體、咽鼓管扁桃體、舌扁桃體和齶扁桃體共同圍成的Waldeyer環)。胃腸道的淋巴組織(lymphoidtissue)存在於基底膜和黏膜下層,其含量隨不同的解剖部位而定。淋巴瘤播散時胃腸道受累的病例在臨床上多見,但胃腸道本身的原發性淋巴瘤並不多。淋巴結外淋巴瘤的組織學分級多數都比較高,組織學分級較低的病例約有17%。因此,在合理治療後大部分病人的預後較為滿意。胃腸道原發性淋巴瘤以胃和小腸為多見,分別占病例總數的30%~40%,這可能與胃和小腸遠端的淋巴組織豐富有關;其次為回盲部和大腸,各占5%~10%。直腸和食管的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罕見。
症狀體徵
![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img/7/08c/nBnauM3X3gDM1UzM2UjM5EDOyITM5UTN3UjMwADMwAzMxAzL1I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從表中可以看出其早期診斷存在很大困難,而且明確或鑑別其原發性淋巴瘤抑或繼發性淋巴瘤亦非易事。胃腸道(包括食管)某一部位的原發性惡性淋巴瘤如能做到早期診斷,通過外科手術切除治療有可能達到治癒的目的,而繼發性淋巴瘤只能進行姑息性治療。
發病機制
![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img/6/58f/nBnauM3XxUDMyYzM2IDN5EDOyITM5UTN3UjMwADMwAzMxAzLyQ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隆起型腫瘤位於食管壁內,呈結節狀或息肉狀向食管腔內隆起,有的呈扁平腫塊,表麵食管黏膜多屬正常。腫瘤較大時,其表面黏膜可有糜爛或表淺潰瘍形成。
2、潰瘍型隆起型病變和浸潤型病變的中央如有單發的較大潰瘍形成者稱之為潰瘍型;有的呈多發的、比較表淺的潰瘍。大的潰瘍底部較平,邊緣銳利,表麵食管黏膜皺襞中斷,呈圍堤狀隆起。潰瘍型可並發出血甚至食管穿孔,導致縱隔感染乃至縱隔膿腫形成。
3、浸潤型病變部位的食管黏膜呈局限性或瀰漫性浸潤性改變:①局限性浸潤:表現為食管局部黏膜隆起,增厚或褶疊狀;②瀰漫性浸潤:瘤細胞在食管黏膜下廣泛浸潤,使食管壁增厚、僵硬並失去彈性,可以造成食管腔狹窄,病人可有吞咽困難症狀,可高達89%。
4、結節型食管黏膜表面有多發的或瀰漫性的結節狀隆起及結節形成,可有比較表淺的黏膜糜爛。
大體病理類型呈單一型的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往往少見,瘤細胞在食管黏膜下浸潤幾乎可見於每一例病人。此外,腫瘤的分化程度也影響大體病理形態。
診斷檢查
![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img/4/bb0/nBnauM3XyATO1YjMxQDN5EDOyITM5UTN3UjMwADMwAzMxAzL0Q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胃腸道原發性淋巴瘤的診斷標準1961年Dawson等提出了診斷胃腸道原發性淋巴瘤的5條標準:
(1)病人的淺表淋巴結不能觸及或不大。
(2)胸部X線檢查正常,無腫大淋巴結。
(3)血常規檢查見白細胞計數正常。
(4)如果胃腸道淋巴結有受累現象,則受累的淋巴結應為腫瘤腸段引流區的淋巴結。
2、食管骨髓外原發性漿細胞瘤的診斷標準食管原發性孤立性骨髓外原發性漿細胞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類中屬於雜類。
(1)無BenceJones蛋白尿。
(2)血清電泳值在正常範圍之內。
(3)骨髓活檢結果正常。
(4)肝臟和骨掃描正常,無遠處轉移和徵象。
(5)食管腫瘤經組織學檢查證實為由漿細胞瘤組成。
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學是確定診斷的可靠依據。
其他輔助檢查:
1、X線鋇餐造影檢查Camovale等報導的8例食管淋巴瘤病人經過上消化道X線鋇餐造影檢查後發現其主要X線表現有以下幾點:
(1)病變累及食管遠端及鄰近的胃底,其特點為食管遠端有大的結節影與非梗阻性狹窄,與其毗鄰的胃底黏膜皺襞有相似的X線表現,而且很難與胃癌累及食管下段相鑑別。
(2)食管腔的非梗阻性狹窄外觀不規則,病變可以向上擴散到胸段食管的上1/3,而且有時範圍比較廣。
(3)瘤組織在食管黏膜下浸潤後在食管鋇餐造影片上表現為黏膜下有比較大的結節影,酷似食管靜脈曲張的X線表現。
(4)食管中段有長約9cm的不規則狹窄區並伴有潰瘍形成。較大的結節性病變表面可出現較大的單個潰瘍徵象。
(5)有的病例的食管X線鋇餐造影片上可見食管黏膜下有多發的結節影(即黏膜下淋巴瘤結節)。
2、CT掃描可以顯示縱隔內的腫大淋巴結、食管腔內及食管黏膜下較大的腫物,對診斷縱隔淋巴瘤侵犯食管具有一定意義,對淋巴瘤分期、觀察化療或放療期間腫瘤大小的改變以及治療後的隨診複查亦有意義。
3、內鏡檢查是診斷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的重要而有效手段,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病變並取活體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具有定性診斷價值。由於食管惡性淋巴瘤的病理改變主要不在黏膜表面,活檢陽性率不如食管癌高。據Orvidas等(1994)報導,其活檢陽性率為81%。有的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術前診斷並不明確,而是經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後對手術標本進行病理學檢查後才得以確診的。
診斷鑑別
1、多發性食管平滑肌瘤: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的X線表現並非特異性表現,應與食管多發性平滑肌瘤或血源性轉移瘤(如食管的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相鑑別。
2、賁門失弛緩症: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侵犯食管下段肌層內的Auerbach神經叢,病人的臨床症狀和食管X線鋇餐造影表現類似賁門失弛緩症,要注意鑑別。
治療方案
![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img/e/247/nBnauM3X1QjM1cDM0cDN5EDOyITM5UTN3UjMwADMwAzMxAzL3Q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Korst報導的(表4)17例病人除1例外,其餘病人在接受全身化療加局部治療(手術切除腫瘤或放療)或者不加局部治療後都獲得長期生存。Korst認為根據這組病人的治療效果而言,食管原發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療應該首先選擇化療或放療。
![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img/9/e09/nBnauM3X3ATMzIDN1gDN5EDOyITM5UTN3UjMwADMwAzMxAzL4Q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有的作者主張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導致食管梗阻、病人有吞咽困難症狀者,應進行外科手術治療。術後病理檢查證實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者,宜輔以放療。放療組織量一般為40Gy。與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一樣,食管原發性霍奇金淋巴瘤(HD)也表現為食管黏膜下腫瘤,如果內鏡活檢診斷明確,全身其他部位無轉移瘤,也應該首選外科手術切除腫瘤食管,療效滿意,病人可獲得長期生存。有的作者則主張放療。理由是通過放療,病人同樣可以達到長期生存的目的。
併發症: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導致食管穿孔的病例要比食管鱗癌多見。Orvidas等(1994)報導的3例中便有2例並發食管穿孔、食管縱隔瘺。這可能與食管淋巴瘤病人食管壁及其周圍組織的纖維化病理反應較輕有關。
流行性病學
![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img/5/241/nBnauM3XygDOyQjN4EzM5EDOyITM5UTN3UjMwADMwAzMxAzLxM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72年,Freeman等報導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診治的1235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有全身各部的淋巴結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總計1497例(12%),其中食管原發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僅有3例,占O.2%。Orvidas等於1994年複習了美國MayoClinic自1945~1992年經活檢及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的侵犯食管的淋巴瘤病人共有27例,其中食管原發性淋巴瘤也只有3例(11%)。27例中,89%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1%為霍奇金淋巴瘤(HD)。3例食管原發性淋巴瘤是Orvidas等採用嚴格的診斷原發性淋巴瘤的標準而篩選出的,其中1例的腫瘤位於食管上段,1例位於食管中段,另1例的腫瘤同時分布
![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img/5/29c/nBnauM3X1EjM1gzMyIzM5EDOyITM5UTN3UjMwADMwAzMxAzLyM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據Korst(2002)報導,美國Memorial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在1946~1999年的53年之間僅看到2例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占該癌症中心全部少見的食管原發性惡性腫瘤的2.8%。自1974~1996年,醫學英語文獻中共報導食管原發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4例。總之,在胃腸道淋巴瘤中,食管原發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發病率不到1%,食管原發性霍奇金淋巴瘤(HD)的發病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