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
種中文名:厚葉栒子種拉丁名:CotoneastercoriaceusFranch.
系中文名:柳葉系
系拉丁名:Ser.SalicifoliiYu
組中文名:密花組
組拉丁名:Sect.DensifiosYu
屬中文名:栒子屬
屬拉丁名:Cotoneaster
國內分布:產四川、貴州、雲南。生於溝邊草坡或叢林中,海拔1800--27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省鶴慶縣大坪子。
海拔:1800-2700
命名來源:[pl.Delav.:222.1890]
中國植物志:36:124
英文植物志:9:90
植物形態
厚葉栒子,常綠灌木,高1—3米;枝開展,小枝圓柱形,灰褐色,幼時密被黃色絨毛,逐漸脫 落,老時無毛。葉片厚革質,倒卵形至橢圓形,長2—4.5厘米,寬1.2—2.8厘米,先端 圓鈍或急尖,具小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光亮,無毛,葉脈下陷,下面密被黃色 絨毛:葉脈突起,側脈7—10對;葉柄長4—8毫米,幼時密被黃色絨毛,老時毛漸稀 疏;托葉線狀披針形,具稀疏絨毛,宿存。花序為復聚傘花序,直徑4—7厘米,長: 2.5—4.5厘米,具多數(20朵以上)小形而密集花朵,總花梗和花梗密被黃色絨毛;花, 梗長1—2毫米;花直徑4--5毫米;萼筒鍾狀,外面密生絨毛,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 先端急尖,外面有絨毛,內面無毛;花瓣平展,寬卵形,先端圓鈍,基部有短爪,內面基 部稍具細柔毛,白色;雄蕊20,比花瓣稍短;花柱2,與雄蕊近等長,離生;子房先端有柔毛。 果實倒卵形,長4--5毫米,紅色,表面有少數絨毛殘留,具2小核。花期5--6月,果期9--10月。本種提示
此種和氈毛栒子C.pannosusFranch.的異點在其花序較為寬大, 花朵較多,葉片多呈倒卵形,先端多圓鈍,易於區別。又本種與其近緣種陀螺果枸子C.TurbinatusCraib比較,後者葉片倒卵狀披針形至長圓披針形,先端急尖,花序密被白色絨毛,是其異點。與本種近似的尚有以下二種,根據作者觀察均可列入本種的同物異名,附志於此,留待考訂。醫藥用途
野苦梨根的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YěKǔLíGēn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厚葉栒子的根。秋後采。
【原形態】半常綠灌木。小枝幼時有黃灰色平貼軟絨毛。單葉互生,革質,橢圓形、狹橢圓形,長2.5~4.5厘米,寬1~1.5厘米,先端短漸尖,有小突頭,基部楔形,全緣,下面密生黃白色軟茸毛,葉柄長約4毫米。復傘房花序頂生於側枝,花小,花梗密生平貼絨毛;萼5裂,密被平貼絨毛;花瓣5,廣倒卵形,紅紫色;雄蕊多數;子房下位,柱頭2。梨果紅褐色。
【生境分布】生於山野陰處。分布雲南、貴州等地。
【性味】苦,涼,無毒。
【功能主治】消腫,解毒。
【附方】治紅腫惡毒:鮮野苦梨根皮,搗爛包患處,未潰者全包,已潰者留頭。
【摘錄】《*辭典》
薔薇科·栒子屬植物
栒子屬(Cotoneaster Medik. ),薔薇科,90種,分布於東半球北溫帶,我國約50餘種,分布甚廣,但主產地為西南部,大多數可作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