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莊頭遺址

南莊頭遺址

南莊頭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徐水縣南莊頭村東北約2公里處,泥河灣、周口店、山頂洞等古文化遺址環繞著它,是中國北方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遺址面積約20000平方米,己發現的遺蹟有5條灰溝、2座灰坑和2個用火遺蹟。出土遺物豐富,種類有石磨盤、石磨棒、骨錐、骨針、種子和少量的夾砂深灰陶、夾砂紅褐陶片、石片以及水溝等人類活動的足跡,另外還有鼠、雞、狗、狼、豬、鹿等動物骨骼,其中部分骨骼有燒烤、切割的痕跡。

基本信息

重要意義

南莊頭遺址南莊頭遺址

南莊頭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國北方磁山、裴李崗新石器文化至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也為研究中國北方地全新世氣候環境的變遷提供了珍貴的地層剖面。另外,該遺址所出的豐富遺物,為研究中國北方地區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文化特徵及農業、飼養業、制陶業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南莊頭遺址是中國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位於徐水縣高林村鄉南莊頭村北2公里處南距縣城12公里。南莊頭遺址地處太行山東麓前沿,華北沖積大平原的西部邊緣。周圍地形西北逐漸升高,東南逐漸低緩。該遺址坐落在萍河與雞爪河之間,海拔21.4米。在遺址北部的斷崖上暴露有部分文化層,其上復蓋較厚的黑色和灰色的湖沼相沉積層。遺址面積20,000平方米,保存狀況較為完好。

南莊頭遺址南莊頭遺址

南莊頭遺址發現於1986年,當時在黑色淤積土下發現了文化層堆積,出土了獸骨、木炭和石器,發現有人工切割痕跡的鹿角。1987年,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河北大學歷史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市、縣文物部門聯合對南莊頭遺址進行了試掘,發掘面積51平方米,共布探方三個(T1~T3)。南莊頭遺址發掘中,出土了為數較多的獸骨、禽骨、鹿角、蚌、螺殼、木炭、種子,還發現了石磨盤、石磨棒各一件及骨、角器等。動物骨骸經鑑定分析,大都屬於鹿科動物。在出土的文化遺物中,尤為可貴的是發現了十餘片陶片,這些陶片的陶胎壁厚約0.8~1.0厘米,燒成火候低,質地疏鬆。按陶質可分為夾砂深灰陶和夾雲母褐陶兩大類。南莊頭遺址出土標本經碳十四測定,年代為距今9700-10500年(未經樹輪校正)。這些陶片是目前我國考古發掘得到的地層和年代都確切的最早的陶製品之一。由這些陶片的質地推測,我國應當有更為久遠的陶器發展史。

南莊頭遺址是我國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其年代比以磁山文化為代表的一類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存早近兩千年。磁山、裴李崗新石器時代文化已經有了較高水平的原始農業、家畜飼養業和制陶業,在此之前,還應當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階段。南莊頭遺址已經有了石磨盤和石磨棒等穀物加工工具,有了豬、狗等家畜和陶器;這就把我國農業、家畜飼養業和陶器的燒造歷史又提前了一個時期,為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線索。

南莊頭遺址南莊頭遺址

南莊頭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填補了我國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至磁山、裴李崗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之間的一段空白,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南莊頭剖面下伏馬蘭黃士,其上的湖沼堆積物有系統而可靠的碳十四年代數據。底部淤泥堆積物的年代與許多學者所主張的全新世下限年代相近,可視為晚更新世與全新世兩個地質時代的結合部,對第四紀晚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生態環境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是研究全新世,特別是全新世初期的氣候演變,探討全新世下限和該時期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地點,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