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簫

南洞簫所屬現代詞,指的是簫的一種,短而粗,V字開口,聲音純淨渾厚。

南洞簫-簡介

簫的一種,短而粗,V字開口,聲音純淨渾厚
源流
東周列國志中有篇關於洞簫的典故:『簫史弄玉』,記載簫是伏羲氏所創,當時是為多管無底排簫,後經改良成單支之尺八簫,節錄如下:
...昔伏義氏,編竹為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其聲和美,以象鳳鳴。
大者謂之『雅簫』,編二十三管,長尺有四寸;小者謂之『頌簫』,編十六管,長尺有二寸。總謂之簫管。
其無底者,謂之『洞簫』。
其後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豁,制為笛,橫七孔,吹之,亦象鳳鳴,其形甚簡。
後人厭簫管之繁,專用一管而豎吹之。又以長者名簫,短者名管。今之簫,非古之簫矣。」
穆公曰:「卿吹簫,何以能致珍禽也?」
史又對曰:「簫制雖減,其聲不變,作者以象鳳鳴,鳳乃百鳥之王,故皆聞鳳聲而翔集也。昔舜作簫韻之樂,鳳凰應聲而來儀。鳳且可致,況他鳥乎?」
南管簫素來有鳳簫之稱,可能也因此文而來。

關於南洞簫

在王耀華、劉春曙著【福建南音初探】中提到,南音洞簫即是中國唐宋遺存的一種稱為尺八的竹管樂器,尺八在盛唐時期的樂制漢宮廷燕樂里,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管類樂器。據日本足立佳隆在【日本之音尺八名演集中提到,尺八是日本獨得的唯一竹管樂器,在七世紀半左右(唐朝),由中國大陸經朝鮮傳到日本,由發祥地中國的律管標準,一尺八寸長(約54公分)為名。文中認為中國尺八在十四世紀中葉時失傳。在日本則是使用於雅樂中,流行於十二世紀末的平安朝代末。後來在十三世紀的鎌倉時代,來自宋朝的法燈國師將宋尺八再傳到日本,流行於普化宗的虛無僧修行中。
被普遍認為在宋朝以後失傳的尺八簫,原來保存、流傳於南管中而鮮為人知,而南管洞簫更保留了古尺八的原始風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