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葉荔枝

黑葉荔枝

黑葉荔枝,又名烏葉荔枝,是荔枝的一個品種。其粗生,葉色濃綠近黑,故稱黑葉。黑葉原產廣東,為福建、廣東、廣西、台灣等南亞熱帶沿海一帶廣泛種植的古老地方品種。該品種較豐產、穩產,適應性較廣,尤適於積溫較高的沿海低丘陵山地和台地栽培。一般植後3年開始掛果,3月上中旬開花,6月上中旬成熟上市。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枝葉特徵

掛滿幼果的黑葉荔枝樹 掛滿幼果的黑葉荔枝樹

黑葉荔枝樹冠半圓頭形,因枝梢高低不一,故不太整齊。主幹深褐色,表皮粗糙,縱裂明顯,皮目稍大而均勻,分布密。枝條較粗長而疏,硬脆略下垂,新梢肉紅色,斑點密而細,不明顯,平均長13.3厘米,節間長1.7厘米。葉片較大,長15.0厘米,闊3.5厘米,披針形,葉色濃綠,呈光澤。小葉2~4對,一般3對。小葉柄中等長(0.6厘米)。葉面及葉緣平展或微波浪形,葉尖尾尖,葉基楔形。

果花特徵

黑葉荔枝花序粗大,長29.6厘米,直徑28.4厘米。雄花占總花數45.1~81.9%,雌花占18.1~54.9%。雄花開花時,直徑7.8毫米,高6.1毫米。雄花雄蕊6~7枚,一般6枚,發達;雌花1枚退化。雌花開花時,直徑6.5厘米,高6.7厘米。雌花雄蕊6~7枚,退化;雌蕊1枚,發達,柱頭兩叉分裂,向後捲曲270°。

果實特徵

黑葉荔枝果實及剖開特點 黑葉荔枝果實及剖開特點

黑葉荔枝果實歪心形,果中等大,縱徑3.17厘米,橫徑3.34×3.16厘米,平均單果重19.6克,大小均勻。果皮紫紅色。果頂鈍圓而斜,果肩為一邊高一邊低的歪肩。龜裂片較大;大小基本一致,平坦,且有淡黃色的放射線,排列不規則;裂片峰平滑,有些龜片中央具有角質錐質尖狀小裂片峰;裂紋窄而不明顯;縫合線不太明顯。果皮較薄,厚0.9毫米,果皮較韌。果梗直徑1.8毫米,果蒂直徑3.30毫米。種柄中等大,深7.7毫米,闊5.1毫米。果肉蠟白色,肉厚0.98厘米,肉質軟滑細緻,果汁中等多,風味清甜,微香。可食部分占全果75.4%,可溶性固形物20.0%,全糖19.18%。含酸量0.463%,糖酸比值41.43,維生素C含量24.82mg/100ml果汁,品質上等。種子橢圓形,中等大,縱徑1.97厘米,橫徑1.19×1.39厘米,平均單核重2.2克,黑褐色,呈光譯。偶有醮核。

生長周期

黑葉荔枝的花穗 黑葉荔枝的花穗

以南寧地區為例,黑葉荔枝幼年樹春梢期2月下旬,夏梢4月下旬至5月下旬,秋梢9月上旬至9月下旬,12月上旬抽冬梢。第一次雄花期3月26日至4月6日,雌花期4月8日至4月25日;第二次雄花期4月14日至4月27日。果熟期為6月20日左右,屬中熟種。

生長環境

黑葉適較潮濕、肥沃之地種植。在乾旱瘠瘦之地種植,枝條易乾枯而早衰。枝梢軟脆,天牛及木蠢蛾幼蟲等喜歡為害。耐寒力較弱,適於偏南地區種植。皮層較厚,駁枝易生根,成活率較高。

分布範圍

黑葉荔枝是荔枝家族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品種,分布也比較廣。該品種最初分布在廣東,後來經過推廣,成為福建、廣東、廣西、台灣等南亞熱帶沿海一帶廣泛種植的地方品種 。

在廣東,東莞、增城、高州、從化、電白、廣州市郊、深圳、中山、惠來、饒平、新興等縣(市)為荔枝主要產地,種植包括黑葉在內的荔枝品種 。在廣西,藤縣、浦北、貴縣、北流、橫縣、桂平、容縣、博白、百色、邕寧等縣均是黑葉主要產地 。

品種評價

黑葉荔枝核中等大,品質中等,適合鮮食和加工;若用於製糖水罐頭,則其果肉內膜褐變較淺。該品種比較豐產、穩產,能適應的地域較廣,特別適於積溫較高的沿海低丘陵山地和台地栽培,為較受歡迎的南亞熱帶沿海荔枝品種之一。

栽培技術

採摘下來的黑葉荔枝 採摘下來的黑葉荔枝

根據黑葉荔枝的生長特性,栽培過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

促多發成熟充實的秋梢作結果母枝。

2.

嚴控冬梢。

3.

控穗疏蕾,調節花期。

4.

防治病蟲害(如天牛、椿象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