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坑鎮

南坑鎮

南坑,以其位於萍鄉市的南部,且東、南、西三面環山形成坑地而名之,民國29年至32年(公元1940-1943年)屬萍鄉縣第三區,包括當時的七雄鄉、妙泉鄉和敬業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坑鎮南坑鎮
民國33年至38年(公元1944-1949)為縣直屬南溪鄉。轄15保154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屬安源區,當時分為南坑鄉、嶺鳳鄉、寶元鄉、成畦鄉、妙泉鄉、遙進鄉。1952年屬萍鄉縣第五區,當時分為南坑、嶺鳳、寶元、中元、阪圭、嶺鳳、團城、妙泉、大泉、遙進、新坪、崇源等12個鄉。1956年屬安源區,12個小鄉合併為南坑、中元、妙泉、遙進四個鄉。1957年,四鄉合併為南坑、中元、妙泉、遙進四個鄉。1957年,四鄉合併為南坑鄉。1958年成立南坑人民公社。1961年又分為南坑、妙泉、遙進三個公社。1962年劃歸麻山區。1964年,三社復並為南坑公社。1971年萍鄉市設立四個縣級區,南坑劃歸蘆溪區管轄。同時,南坑所轄範圍也有所調整,原南坑所轄的半山大隊劃入長豐公社,崇源大隊劃入源並社,原屬山田大隊的石上劃入。1984年春改稱南坑鄉。1993年7月,撤鄉建鎮,改稱為南坑鎮。

基本概況

南坑鎮南坑鎮
南坑東鄰上埠鎮,東南與張佳坊鄉坪村水庫相鄰;南連長豐鄉和六市鄉;西與源並鄉毗鄰;北靠五陂鎮和安源鎮;東北與高坑鎮接壤,全鎮面積111.5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27690.6畝,其中旱地3300畝,林地129426畝。轄25個行政村,326個村民小組,一個居民委員會,計8594戶,總人口3813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316人,居民主要是漢族,少數民族2人,其中水族1人,滿族1人,駐地原為南坑老街,1990年搬遷至大嶺,距市城16公里,距縣城17公里。
南坑鎮是二縣二區相連線的中心鎮,境內交通方便,水電、通訊完備。目前,南坑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南坑街已初具規模。在完成蘆南公路掃尾工作的同時,南坑鎮投資百萬元修建了大嶺水泥街道,投資近百萬元修建了大嶺水泥街道,投資近百萬元新建大豐農貿市場,投資40萬元對南坑老街丁字路進行路面改造,並對雙鳳、山田、高田等村級公路進行了路面改造和維修,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工業經濟

南坑鎮南坑鎮
南坑鎮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煤炭石英砂、瓷土、碳酸鈣等蘊藏豐富,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南坑、車湘、乾村等地還有磁鐵、錳鐵等礦藏。境內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水量充足。南坑河貫穿境內,是萍水河的源頭。境內還擁有我市著名的旅遊勝地明月湖。南坑鎮黨委、政府擬利用現有的資源挖潛外延。一方面提升電瓷產業,使該產業由內銷為主轉向內、外銷並舉;由低壓電瓷為主轉向高低壓並舉;由純電瓷為主轉向化工、環保陶瓷並舉。另一方面大力開發石英砂。目前南坑鎮境內石英砂儲量上億噸,極具發展潛力。另外,南坑鎮擬利用現有的山水資源發展小水電,使小水電成為該鎮新的經濟成長點。
工業生產,解放前以土瓷業較為興盛。據初步考證,橫江兩岸的鳳凰坡、東沖、山下、瓦子坳等處為宋元時期的古窯址,窯下村也因此得名。主要生產民用器皿,為當時贛西最大的民窯之一。此外還有幾家土法造紙廠和小煤井以及釀酒和皮革作坊。現在,有農機廠、水力發電廠、電瓷廠、煤礦和建築公司等鎮辦企業12個。近三年來,共投入1000餘萬元用於新、擴、改項目建設。去年,3家鎮辦瓷廠以及騰飛、神州、中南等6家瓷廠通過了ISO9002質量認證。其中,第四電瓷廠、電力瓷廠、輝煌瓷廠等5家企業共投資200餘萬元用於新產品開發,其產品已逐步進入國際市場。
南坑鎮石英粉
此外,個體、聯體企業也有所發展,如瓷土礦、水力發電廠、機磚廠、鞭炮廠、汽車修理廠等計26個。境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319國道由北向南穿境而過,蘆溪至南坑的蘆南公路也於1998年建成通車,簡易公路連線各村,電信事業也有了快速發展。全鎮25個村已全部接通程控電話,其他通訊信息發展迅速,為南坑經濟的振興和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南坑鎮黨委、政府致力於營造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倡導一種少琢磨人,多琢磨事,一心一意圍繞經濟轉的氛圍。全鎮上下切實轉變作風,積極務實,誠心誠意為企業服務,鼓勵和引導企業朝健康方向發展。一方面,南坑鎮對現有企業實行獎勵政策,獎勵納稅大戶、取得產品出口自營權和開發新產品的企業;
另一方面,南坑鎮實行新上項中班子成員責任制,把招商引資落實到人,分解到人,並進行年終考核,力爭以好的環境、好的資源、好的項目促進招商引資。在致力於招商引資的同時,南坑鎮實施積極的人才工程,對有用的人才採取政治上關心、經濟上幫助、待遇上提高等措施,切實引進人才、造就人才、留住人才。

招商引資

南坑鎮石英砂礦
南坑鎮採取積極務實的辦法招商引資:1、入鎮企業在建設和生產、經營、管理期間,一律名收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2、入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無償劃撥土地3畝;3、入鎮企業經營期為10年以上的,自投產日起,地產所得稅第一年全免,第二年減半徵收,並享受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的國家優惠政策。入鎮企業年納稅額超過100萬元的,按納稅額的10%計獎;4、由鎮裡負責協調解決企業建設、經營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和困難,充分保障和維護企業的自主權和合法權益;5、為鎮引進項目資金的,項目建成後,按投資固定資產價值的6‰的比例,由政府獎勵招商引資人。

農業概況

南坑鎮南坑鎮
農業以水稻為主,建國後大搞水利建設,興建小(二)型水庫房座,整修水塘499口,總蓄水量達1670萬立方米,市建坪村水庫,庫容2000多萬立方米。東西兩乾渠全長55公里。沿途有隧洞9個,長達2000米。渡槽21座,總長1260米。其中南坑渡槽最為壯觀,高50米,長56米,為全市第一高渡槽,坪村水庫及其他水利設施的建成,使得南坑旱澇保收。隨著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普及,糧食連年穩產高產。此外,農業結構也得到了調整,種植業和養殖業大大發展,現有百畝葡萄園1個,併兼種花卉。有果園3南坑鎮碳酸鈣(石灰石)礦3個,其中石灰嶺村的果園還兼種藥材,與此同時,庭院經濟也有所發展。

文教衛生

南坑鎮南坑鎮
解放前夕,僅有國小16所。現有中學3所,其中縣辦職業高中1所,初級中學2所。在校高中生(含職高)452人,在校國中學生2306人。現有國小24所,在校國小生3562人。全鎮在職教職工(含南坑職中)383人,離退休教職工82人。

1996年已順利通過了“兩基”驗收,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解放前夕僅有4名中醫。現有中心衛生院1所,醫療所29個,除各村衛生所外,鎮中心衛生院和防疫站有醫技人員26人,護士11人。中心衛生院有病床20張。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南坑是通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交通線。蘇區人員與物資的補給,均由此轉送。1928年,湘贛獨立師在半山成立,南坑人民積極投身革命,全鎮有革命烈士112人。

民風民俗

南坑鎮南坑村人民在過年時龍燈會舞龍
南坑鎮南坑村(原橫江村又名橫江背)龍燈

中國是龍的故鄉,中華民族以龍的傳人自居。龍是五瑞獸之首,龍文化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圖騰文化。自古以來,有關龍的傳說浩如煙海,龍也成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象徵。
在古代,龍形象主要出現在宮廷,為皇家專用,表現為雕刻、繪畫、刺繡等靜態形式,龍也被賦予至高無上、威嚴神秘的力量。到了漢代,龍文化有了動態表現形式—舞龍燈,並很快由最初的祭天、祈雨等特殊場合流入民間,並以表現喜慶吉祥的氣氛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影響遍及大江南北,並波及海外,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民間藝術。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舞龍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企事業單位、民眾團體歌頌祖國、禮讚幸福生活的隆重熱烈的藝術活動。

南坑儺舞

江西省蘆溪縣南坑儺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國民俗文化藝術瑰寶。時光流逝,僅剩一些南坑老藝人能表演這種舞蹈。近年來,當地組建了少年儺舞表演隊,儺舞這種古老的表演藝術又煥發出新的生命。

黨政工作

南坑鎮南坑儺舞
南坑鎮緊緊圍繞穩定社會和發展經濟的大局,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建立起一支義務幫教隊伍,真情幫教,同時廣泛加強法律宣傳,普及全民法律意識,全面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南坑鎮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認真抓好幫教組織的建設,各村、企事業單位建立了一支以黨支部為首的幫教隊伍,全鎮幫教組織64個,成員達200餘人。他們將全鎮的幫教對象全部造冊登記,建立和完善包幫教、包轉化、包鞏固的幫教承包責任制。與幫教對象簽訂幫教責任書,劃定各小區跟蹤管理責任人與幫教責任人,定期走訪、了解其思想主要表現,引導他們走自食其力的正道。同時組織“兩勞”回籍人員和輕微違法人員參加學習班,按照上好一堂法制課,參加一次社會公益活動,寫好一份思想情況匯報的要求,督促他們棄舊從新,向好的方向轉化。目前全鎮64名“兩勞”回籍人員無一人重新犯罪,走上了自謀職業的道路。

南坑鎮對鎮、村幹部及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進行法律培訓,提高他們的法律水平和政治業務素質。廣泛加強全民普法宣傳。今年,該鎮進行廣播宣傳2次,刊出法制宣傳牆報2期,發放宣傳資料2000餘份,上法制課16場次,對廣大民眾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該鎮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和治安、刑事犯罪明顯減少了,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社會環境和諧平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