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名
永東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後置。掌節制南京諸衛所,及南京留守、防護事務。
歷史變遷
洪熙元年(1425),以宦官同守備。景泰三年(1452),增協同守備一人。守備以公、侯、伯充任,兼管南京中軍都督府,協同守備以侯、伯、都督充任,兼管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事務,以中府為治所,節制其他各府。另有參贊機務一人,以南京兵部尚書兼任。
南京守備,是明代官名。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後置。掌節制南京諸衛所,及南京留守、防護事務。明洪熙元年(1425年),以宦官同守備。
永東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後置。掌節制南京諸衛所,及南京留守、防護事務。
洪熙元年(1425),以宦官同守備。景泰三年(1452),增協同守備一人。守備以公、侯、伯充任,兼管南京中軍都督府,協同守備以侯、伯、都督充任,兼管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事務,以中府為治所,節制其他各府。另有參贊機務一人,以南京兵部尚書兼任。
守備是漢語辭彙,拼音shǒu bèi,釋義是防禦;防備;明清兩朝的官職名。城市鎮守武官,管理營務,職撐糧餉,清初四五品。清初於少數民族地區設衛,長官為守...
詞目 注音 釋義金英(1394—1456),安南人。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時太監。
簡介 入宮 信仰 與代宗皇帝 遭遇冤獄現存的南京城牆修築於明朝,俗稱明城牆,歷時21年建成,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模恢弘雄壯,在鍾靈毓秀的南京山水...
歷史沿革 春秋三城 戰國兩城 秦漢秣陵城 孫吳建鄴城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領。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2月1日,日軍下達進攻...
背景 簡介 經過 評析袁瑾(1890-)雲南安寧人,別號梓材。清河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科畢業。
南京明城牆,整體包括明朝時期修築的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牆,現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內城)城牆。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
內城 主要功能 文物保護 現代文化 復建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建造前後歷時二十餘年,占地面積超過101.25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
歷史沿革 建築形制 建築分布 主要建築 布局特色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建造前後歷時二十餘年,占地面積超過101.25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
歷史沿革 建築形制 建築分布 主要建築 布局特色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建造前後歷時二十餘年,占地面積超過101.25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
歷史沿革 建築形制 建築分布 主要建築 布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