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上世紀10年代末期的日子裡,美國任何一家電影院外都立著1個等身大小的紙板模型,他衣衫襤褸,褲子松松垮垮的,上身大衣和背心破舊不堪,而且大的極不協調,當然還有一頂破禮帽。模型的下面有一行字“我今天在這兒”。當生活不能解決的可以通過藝術來實現,當經歷和快樂是同義詞,當我們投資的土地為我們帶來了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的財富的時候,卓別林電影的廣告就意味著快樂。80年後,卓別林還在我們身邊。在1995年由影評人組織的評選中,卓別林被評選為電影史上最優秀的演員。他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能夠掌握電影製作的所有流程的人。他與道格拉斯·范朋克、瑪麗·碧克馥、D·W·格里菲斯成立了屬於自己的電影公司——聯藝,他身兼製片、選角色、導演、編劇、配樂、剪輯等數角為一身。在20世紀的頭20年,去電影院度過周末是全民的習慣,卓別林或多或少地發明了放之四海皆準的電影工業,並且把電影工業變成了一種藝術。1916年是卓別林步入電影這行的第3年,他的薪水變成了一周一萬美元,他成為了賺錢最多的演員,也許他是那個時候全世界最能賺錢的人。1920年,“卓別林風格”逐漸成型,卓別林的舞蹈、演唱、漫畫書、雞尾酒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馬克·桑妮特認為卓別林“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家”。他早期的仰慕者包括蕭伯納、馬塞爾·普魯斯特、弗洛伊德。1923年,哈特·克萊恩寫了一首關於卓別林的詩,稱讚他的啞劇“讓當今的詩人無事可做”。在上世紀50年代,卓別林成為二戰後新一代人的偶像。傑克·凱魯亞克要在路上是因為他想成為一個像卓別林那樣的流浪漢。1981到1987年,IBM使用小流浪漢的形象作為其個人電腦的LOGO。
人物簡介
卓別林在1889年生於倫敦,在貧民窟、救濟院和孤兒院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到底是誰,他母親的丈夫查理·卓別林是位歌手,在1901年死於酒精中毒。他的母親漢娜是為三流演員,是精神病院裡的常客。即便年幼的小卓別林在小時候對學習充滿了渴望,但是他還是在10歲就被迫離開了學校去工作,他成為了一個英國馬戲團的小丑和雜役。他年幼時清貧的生活激發了他的靈感,創造了小流浪漢的標誌性造型。對於禮服滑稽性的演繹展現了孩子眼中對成人世界的想像。他的小人物造型表達了原始的情感,讓人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美國夢。從一開始,他與眾不同的動作,富於表現力的優雅、對時間完美地把握,無窮無盡創造力和天賦就讓我們覺得卓別林是不需要努力的。1910年卓別林首次訪問美國,那時候他是弗萊德·卡爾諾手下的啞劇演員。1913年,他加入了森尼特的吉斯通電影公司。儘管他的電影處女作《謀生之路》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聲譽,但他對於鬧劇和警匪追逐和風流艷遇顯然沒有很大的興趣,而這正是森尼特所擅長的。19世紀90年代電影的發明讓我們看到了表現人物性格的可能,電影之前占主流的媒體只能抽象地描述人物。在森尼特的喜劇中,充滿著喧鬧,但是卓別林本能地理解到觀眾不需要過於喧鬧的故事,安靜是最奇妙的魔法。
成就
演員不是攝影機,演員是需要表演的。卓別林發現他的早期的人物和情節並不是完全自甘墮落的。自從《爵士歌王》在1927年出現之後,他抵抗了有聲電影13年。即便如此,他執導的有聲片《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 、 《舞台生涯》還是成為了傑作。此外,他對於無聲電影的改革和貢獻也是巨大的,《遇子尋仙記》 、 《淘金記》、 《馬戲團》和《城市之光》都成為了經典。
卓別林在《大獨裁者》中飾演的兇惡的獨裁者Adenoid Hynkel,在《凡爾杜先生》中飾演的專殺中年婦女的連環殺人魔似乎已經違背了他小人物的的風格,但是小流浪漢總是充滿矛盾而多面的。當他最害怕的時候人們會覺最好笑,當他需要安撫那些不相信和平的人的時候,他的裝腔作勢和傻笑就起到了力量。
經歷
1910年卓別林到達紐約的第一晚,他在劇院區四處閒逛,被霓虹燈和演出搞得眼花繚亂。“就是這個!”他告訴自己,“這是我應該去的地方!”即便他從未成為美國公民,但是卓別林憑藉自己的氣質和名聲得到了愛國者的尊重。在二戰和冷戰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沮喪的時候,他的電影中日益增加的政治元素,他對於和平主義者蘇聯和共產主義的同情使他變成了嫌疑犯。但這並沒有幫助到卓別林,這個沮喪的複雜的人,他喜歡年輕女孩。他的前兩個妻子都只在16歲的時候嫁給了他,他的最後一任妻子烏娜·奧尼爾是尤金·奧尼爾的女兒,結婚的時候也只有18歲。1943年他成為了公眾面前被告護,被拖延的生父確認訴訟程式。人們公然用惡意的目光、輕蔑的態度公開指責他。各行各業的的公務員、城市組織和專欄作家都聯合抵制他的電影。
胡佛控制的FBI把卓別林的卷宗整理在一起,總計2000頁。錯誤地把他當成了猶太異教徒,FBI發現沒有證據表明他曾經加入過共產黨和參加過其他非法組織。1952年,卓別林乘船去往英國宣傳《舞台生涯》兩天后。首席檢察官詹姆斯·麥卡錫撤銷了他重新入境的許可。冷戰時期。對於冷戰時期美國的政治迫害感到厭惡的卓別林宣稱他已經對於美國公眾不再友好。卓別林帶著他的家人後來在瑞士定居。
隨著60年代的到來和越戰的發生,卓別林在美國的事業有了轉機。他帶著自己的電影參加了1963年的紐約電影節。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他獲得了美國電影學院在1972年頒發的特殊奧斯卡獎。羅納德·里根表示反對,他認為政府在1952年的做法是正確的。1972年,卓別林已經83歲了,他說自己放棄了種族政治。但是他的作品還是讓他惹上了官司。
《城市之光》的最後,女主人公以為流浪漢要讓自己恢復光明,我們看到她浪漫的夢想破滅了。“是你嗎?”她懷疑地問。“是的”,流浪漢點頭,鏡頭是他的臉的大特寫,他的臉充滿了自尊、羞愧。這結尾是一個有點俗套的東西,如果他不開始創造了這個,也許我們還會繼續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