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窟

貧民窟

貧民窟(slumdog)一詞一直用來指最惡劣的住房條件、最不衛生的環境。貧民窟是包括犯罪、賣淫和吸毒在內的邊際活動的避難所,是有可能造成多種傳染病肆虐城市地區的傳染源,是一個和正直、健康毫不相干的地方,印度和巴西有最大貧民窟。今天"貧民窟"這個統稱詞所指不明確,帶有貶義。但是在開發中國家,這個詞不再像最初時那樣具有貶義,而僅僅是指狀況比較差的或是非正式的住房。

基本信息

簡介

11
從19世紀20年代首次出現開始,貧民窟(slumdog)一詞一直用來指最惡劣的住房條件、最不衛生的環境。貧民窟是包括犯罪、賣淫和吸毒在內的邊際活動的避難所,是有可能造成多種傳染病肆虐城市地區的傳染源,是一個和正直、健康毫不相干的地方。今天,"貧民窟"這個統稱詞所指不明確,帶有貶義。這個詞有多層意思。在指更敏感的、政治上正確、學術上嚴格的意義時,很少用這個詞。但是在開發中國家,這個詞不再像最初時那樣具有貶義,而僅僅是指狀況比較差的或是非正式的住房。貧民窟

在報告中,"貧民窟"一詞指各種低收入住區和糟糕的人類居住條件。貧民窟的定義簡單講就是"以低於標準的住房和貧窮為特徵的人口稠密的城市區域。"這樣直截了當地描述反映了貧民窟的主要的實體和社會特徵,但在這個骨架之上還需要添些內容。

(圖)貧民窟
傳統意義上講,貧民窟曾經是高尚的住宅區,甚至是人們嚮往的地方。但是,在原來的住戶搬到城市裡的新區和條件更好的地區後,貧民窟就江河日下了。漸漸地,房子在細分後租給了低收入的人,原來的房子的狀況也越來越差了。

現在,貧民窟里的非正式建築非常多。貧民窟也迅速成為開發中國家的城市貧困的最顯著表現。貧民窟有許多不同的稱謂,住房所有權的安排也各有不同。在所有的貧民窟,建築從最簡易的窩棚到永久性的建築一應俱全,有的房子的狀況甚至好到讓人驚奇。但是,大多數貧民窟都是缺少淨水、缺電、衛生設施和其他基本服務。

11
目前,貧民窟可以分為兩大類--"希望的貧民窟"和"絕望貧民窟"。第一類指有上升勢頭的居住區,大體上房子都較新,通常還是自建的。這類貧民窟近來或目前在開發中,進行了改造和修護。第二類指"走下坡路"的社區,環境狀況和服務水平都似乎不可避免地惡化。糟糕的是,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的貧民窟的歷史證明,缺少了適當的政府干預,希望的貧民窟會輕易地墮落成絕望的貧民窟。這種不斷自我強化的墮落過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定義

近來,一個聯合國專家組向決策者和各國際機構推薦了專家們認為對貧民窟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定義"。這個定義旨在使主要針對貧民窟居民面對的物質和法律問題的改善計畫定位更加準確。這些專家認為,貧民窟是一個在不同程度上顯現以下特徵的地區:
·安全用水不足
·衛生設施和其它基礎設施不足
·住房建築結構差
·人口過密
·居住權沒有保障 提出以上特徵,是因為在很大程度上這些特徵是可以計量的,可以用來評測到2020年顯著改善至少一億貧民窟居民的生活這一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進度。

存在的原因

雖然給貧民窟下了定義,"貧民窟為什麼存在?"的問題依然存在。貧民窟產生是因為許多因素的作用。貧民窟永久存在也是因為大量因素的作用。在這些因素中,農村人口迅速向城市遷移、城市貧困和不平等加劇、居住權沒有保障、全球化都導致貧民窟產生並繼續存在。

(圖)貧民窟貧民窟

農村人口迅速向城市遷移--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發中國家農業人口的比例已下降了20%到30%。貧困的城市外來人口大都是從農村自願來到城市的,目的是為了發掘真實存在的或是構想存在的經濟機會。一部分經濟機會是城市非正規部門的發展帶來的。市中心許多大型非正規和非法居住區的增長就顯著地體現了非正規部門的發展。在許多城市中,非正規部門就業人口占到全市就業人口的60%之多,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非正規部門會很好地滿足同樣多的公民的需求。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非農業就業人口的78%從業於非正規部門,創造占42%的國內生產總值。城市地區90%以上的額外就業機會在今後10年將產生於非正規部門的小型企業中。同時期,在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城市正規部門的就業市場鮮有增長,甚至是在萎縮。結果,非正規部門呈爆炸性增長,隨之而來的還有貧困和貧民窟的迅速發展。

政治衝突也會推動城市移民,不僅是在國內,還會跨越國界。在安哥拉和莫三比克,內戰迫使許多農村居民逃向相對安全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城市化。在20世紀80年代,約450萬莫三比克人遷到城市地區。

聯合國人居署預計,到2030年,非洲將不再是一個遍布農村的大洲,因為半數以上的人口將是在城鎮中--這一切轉變不過是用了一代人的時間。

但是,農村人口迅速向城市遷移,不僅限於非洲。在過去40年,拉美經歷了迅速城市化的進程,目前,75%的人口住在城市地區。亞洲人口占全球人口的80%,也在經歷城市化。目前36%的亞洲人住在城市。世界上某些最大的城市,例如孟買、加爾各答、曼谷,人口超過1000萬,其中1/3到1/2人口住在貧民窟。

(圖)貧民窟貧民窟

大量農村人口迅速向城市遷移加速了貧民窟的形成。城市規劃和管理體系難以應付大量人口湧入。

貧困和不平等--目前,全球約50%人口住在城市地區,32%住在貧民窟,43%住在開發中國家的貧民窟。重要的是要記住,雖然這些人不是都住在城市貧民窟里,但是,目前全球50%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兩美元。聯合國人居署報告發現,"扶貧的效率讓人失望,有兩大原因。許多最貧窮的國家經濟成長極小;不平等狀況持續不斷,阻礙窮人參與促進經濟成長。

雖然對全球城市貧困問題沒有可靠的評測,普遍認為目前城市地區的貧困狀況少於農村地區。但是,現在全球城市貧困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農村。在實施結構性調整計畫的開發中國家,大多數國家的城市貧困一直在加劇,結構性調整計畫經常對城市經濟成長、正式就業機會造成不利影響。城市地區貧困和營養不足的絕對人口正在增長。同樣,城市地區貧困和營養不良的人口在全局中所占比例也在增長。總之,貧困正在向城市發展,這一過程現在稱之為"貧困城市化"。

居住權沒有保障--居住權缺乏保障是貧民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居住權沒有保障,貧民窟居民沒有辦法,也沒有動力去改善居住環境。居住權有保障經常是獲得包括信託、公共服務和就業機會在內的其他經濟和社會機會的前提條件。研究反覆證明,在居民土地權、居住權有保障的貧民窟,不管是正式還是非正式的保障,社區發起的貧民窟改善項目有更大的可能得以實施,並且在實際上取得成功。

全球化--貧民窟的產生與經濟周期、國民收入分配發展趨勢密切相關。近年來,貧民窟產生也與國家經濟發展政策密切相關。報告發現,資本主義的周期性,相對低技術勞動力而言對高技術勞動力需求增長,全球化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經濟繁榮與蕭條的交替使不平等加劇,新增財富的分配也越來越不均--都造成貧民窟的顯著增長。

報告指出,過去,全球經濟體系在今日發達世界中的大城市製造了著名的貧民窟。現在,這一體系很有可能在開發中國家故伎重演。

聯合國人居署發表310頁的報告《貧民窟的挑戰》,分析了全球人居現狀,指出,全球現有10億人居住在條件惡劣的貧民窟,占世界城市人口32%。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約71%的城市人口住在貧民區,在亞洲,這個比例是大約40%,即使在已開發國家,也有有5400萬人住在類似貧民窟的環境中。報告稱,這不僅對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有關改善貧民窟居民生活的計畫是一個挑戰,同時也影響到實現有關衛生、教育、清潔用水等方面的目標。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應對,再過30年,世界將有20億城市人口居住在貧民窟。

特點

人們稱貧民窟為城市肌體上的毒瘤。歪歪扭扭亂搭亂建的房子、髒亂差的環境等等,都成為了貧民窟的特色。在貧民窟內,缺水、少電乃家常便飯,衛生條件極差,新生兒死亡率非常高。

貧民窟似乎還包含著不安定的因素。肯亞首都奈洛比的基貝拉貧民窟曾經發生一次大規模暴亂。來自兩個對立團體的2000多人持刀械鬥,焚燒房屋,造成至少12人死亡,28人受傷。同時,貧民窟也給別的地方帶來不安。人們總是用特殊的眼神看待來自貧民窟的人,把他們看作是犯罪的來源地。

很多不幸也伴隨著貧民窟。因為生活環境惡劣,基本設施得不到保障,一次火災就可能造成上千人流離失所。2001年12月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個貧民窟昨天發生火災,大火吞噬了約1500所簡陋房屋,導致8000人流離失所。2002年3月菲律賓南部海濱城市帕加迪安的一個貧民窟發生火災,熊熊大火造成3人死亡,1.2萬人無家可歸。

現象的反映

貧民窟現象實際上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即使是在已開發國家。

貧民窟的現象是從總體上說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是社會上競爭機制缺乏公平性,窮人怎么努力都很難擺脫貧困,二是很多人本身遊手好閒,或者是太過脆弱遇到困難太容易氣餒。

對於第一種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改變社會上的競爭機制,說白了古代的科舉,現在的聯考對於那些農民的孩子的確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但是現在其實可以考慮加進技校呀,藝術學校等來引導人才培養多元化。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可以發展特長,未必好千軍萬馬來擠獨木橋。

對於第二種人,政府經過採取措施,一種或多或少帶有強制的措施。最極端的例子,當初的勞動農場肯定沒有遊手好閒的人。

改造

貧民窟變藝術天堂貧民窟變藝術天堂

藝術家duo Jeroen Koolhaas和Dre Netherlands Urhahn在里約的聖瑪麗亞貧民窟進行著他們的O Morro計畫——為這裡的房子去除沉悶,增添不一樣的色彩與活力。項目兩年前啟動,2010年三月份完工。

狗貧民窟

“狗貧民窟”“狗貧民窟”

巴西南部城市凱克西業斯多索,有一片特殊的住宅區,占地約12000平方米,密密麻麻排列著獨門獨戶的小房子,每間房子住一條狗,總共1600個“居民”。

當地人把它叫做“狗貧民窟”,不是歧視他們,而是因為生活在那裡的狗,多是被人從街上撿回來的,健康狀況不太好,有的曾飽受虐待,有的已經奄奄一息,但至少能在那裡覓得一方棲身之處。

這片“狗貧民窟”的“開發商”是一個名叫“動物協會之友”的非營利組織。他們從1998年開始著手動工建造,之後負責那裡的“物業”。那片土地是當地政府捐贈的,物業管理人員則是那些喜歡照顧小動物的志願者。

“動物協會之友”介紹說,他們每月要向狗居民們提供12噸食物。眼下,除了1600多條狗,那裡還住著200多隻流浪貓。每天新遷入的居民總是比被領養走的多,住宅區越來越擁擠,環境問題令人擔憂。他們希望能夠獲得政府更多財政支持,以翻修動物們破爛不堪的家園,儘可能照顧更多的動物。

社會制度分類導航

社會制度是為了滿足人類基本的社會需要,在各個社會中具有普遍性、在相當一個歷史時期里具有穩定性的社會規範體系。人類社會 活動的規範體系。它是由一組相關的社會規範構成的,也是相對持久的社會關係的定型化。
法律婚姻政策法規
會議戶籍體制政策法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