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

剪輯

剪輯(Film editing),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從美國導演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戈達爾:剪輯才是電影創作的正式開始。

基本信息

簡介

剪輯 剪輯
Gael Chandler 的作品,剪輯最前沿的教程 Gael Chandler 的作品,剪輯最前沿的教程

剪輯”一詞,在英文中是“ 編輯”的意思,在德語中為裁剪之意,而在法語中,“剪輯”一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後來才用於電影,音譯成中文,即“蒙太奇”。在我國電影中,把這個詞翻譯成“剪輯”,其含義非常準確。“剪輯”二字即剪而輯之,這既可以像德語那樣直接同切斷膠片發生聯想,同時也保留了英文和法文中“整合”、“編輯”的意思。而人們在漢語中使用外來詞語“蒙太奇”的時候,更多地是指剪輯中那些具有特殊效果的手段,如平行蒙太奇、敘事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對比蒙太奇等。

影片剪輯

電影剪輯是一種統一的創作手段。它的兩個不同方面——剪與輯,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沒有剪,就談不上輯,而沒有輯,也就用不著剪,任何顧此失彼、分離兩者關係的理論和做法,都是不正確的。把拍攝的鏡頭、段落加以剪裁,並按照一定的結構把它們組接起來,才是剪輯工作完整的創作過程。而且,不論在剪輯上持有什麼觀念,採取什麼手法,剪輯對影片再創作的作用應該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加強,而不是相反。

有許多次“開始”、許多次“再創造”是電影的特點之一。就大的階段來說,現代電影藝術的創作過程包含著三次再創造:第一次的“開始”和“創造”,是劇作者的影片構思和劇本編寫,把整部影片的視覺、聽覺形象以文字形式落實在紙面上;第二次的“開始”和“創造”,是導演的總體構思和執導拍攝,將文學劇本的全部文字形象轉化為一系列不同景別、不同角度的鏡頭,用攝影機、錄音機將影像和聲音分別攝、錄在膠片上,或一格一格地拍攝下來,完成前期攝製的藝術再創作,由此充實、豐富了第一階段創作的文學劇本內涵;第三次的“開始”和“創造”,是導演和剪輯師的共同創作,通過剪輯,把根據分鏡頭劇本所拍攝的原始素材畫面和收錄的原始素材聲音,按照運動規律的合理性,組接成可放映的完整的銀幕映象。

可分四個層面來認識:1鏡頭之間的組接;2將若干場面構成段落的剪輯;3作為影片整體結構的剪輯;4.畫面素材與音頻素材相結合的剪輯。

剪輯的本質就是通過主體動作的分解組合來完成蒙太奇形象的塑造。鏡頭剪輯是為了故事情節服務的,通過不同的剪輯方法來完善故事情節,傳達故事內容,讓觀眾了解故事梗概。對於一個完整的故事來說, 畫面剪輯聲音剪輯都是至關重要的,而相應的剪輯技巧和剪輯心理又是剪輯工作者在剪輯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1、視頻剪輯

好的影視作品不單單是故事情節好,還要從剪輯的角度來表現,只有剪輯得生動多彩,才能體現一部作品的優秀。剪輯是影片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的最後的一次再創作。視頻剪輯就是組接一系列拍好的鏡頭,每個鏡頭必須經過剪裁,才能融合為一部影片。當我們對影片進行剪輯的時候,要充分地考慮到編導的意圖和影片的風格,遇到風格和內容相悖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內容,不要出現離題的現象。在剪輯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鏡頭都捨不得剪掉的情況,這時候就是考驗創造者的時候了,再好的剪輯風格也要符合劇情的發展,要理清故事的發展情節,要取其精華,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剪輯工作的順利進行。

剪輯 剪輯
剪輯 剪輯

素材的剪接,是為了將所拍攝的素材串接成富含意義的片段,同時具有藝術感染力,突出和強化拍攝主體的特徵。在對素材進行剪接加工的過程中,必須要突出主題,同時合乎思維邏輯。無論是用跳躍思維還是逆向思維都要符合規律,不能為了剪輯技巧而脫離劇情。鏡頭的視覺代表了觀眾的視覺,它決定了畫面中的主體的運動方向和關係方向。無論是靜與動,還是長與短、快與慢的對比都要注意每個鏡頭的時間長度。確定每個鏡頭的持續時間,這樣的對比技術使得視覺更富有衝擊性。在電影鏡頭的轉換中常用不同的光學技巧和手法,以達到剪輯影片的目的,我們稱之為剪輯技巧,如疊化、切入切出等。我們常用這些剪輯技巧表現劇中人物的回憶、夢境、虛幻想像、神奇世界等。掌握了這些剪輯技巧後,再結合故事情節就能完成作品的剪輯。

剪輯 剪輯

2、聲音剪輯

剪輯聲音效果也是剪輯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影片中的聲音效果是多種多樣錯綜複雜的,常見的聲音有人物的語言及動作產生的聲音、動物的聲音、自然界的各種聲音等。聲音不僅可以渲染環境氣氛,增強畫面的生活真實感,更重要的是增強戲劇效果,襯托人物的情緒和性格。運用聲音效果,必須有重點、有層次、有取捨,才能達到藝術上的效果,避免機械地配合畫面,干擾語言和音樂。最簡單的影響效果,在剪輯上也存在著掌握分寸的問題

動畫剪輯

動畫在製作流程上和電影有所區別,動畫的鏡頭都是按照事前的分鏡頭腳本製作的,所以後期剪輯工作很少會推翻原定的分鏡頭順序,所以剪輯的主要目的對已完成的鏡頭進行取捨,並保證鏡頭之間的銜接自然。

發展歷史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看,電影剪接已經並正在經歷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手工製作階段,這是無聲電影時期,由手工技術操作剪接影片;第二個階段是機器製作階段,這是進入有聲電影之後,由手工操作簡易機器進行影片剪輯;第三個階段是計算機製作階段,這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高新技術,由計算機進行“非線性”編輯(數碼剪輯)。電影觀念、電影藝術手法、電影科學技術的演變和進步,有力地推動了電影剪輯藝術向著更高的層次和更大的範圍迅猛發展。

由此可見,電影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

發展歷史依據

•視幻覺

前蘇聯美學家M.圖洛斯卡啞認為“藝術運動永遠是越來越接近事實,下一階段總是比前階段更真、更接近現實”。影視是迄今最真實的藝術。

這種逼真性和運動性特徵都是建立在幻覺基礎上的,電影是創造幻覺的基礎,它創造的是現實幻覺,但不是現實本身。由於電影運動最基礎的幻覺吻和人的視覺機制本身所具備的天生固有功能。因此,它對人的視聽感知產生十分獨特作用。

幻覺是指在某種因素的誘導或暗示下產生的虛假、不真實的感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

有人這樣評價好萊塢電影“美國影片的剪輯結構是以一個極不尋常的矛盾為基礎的,許多片段迅速的連線在一起創造一個整體性和完整性。局部的複雜體產生了一個沒有局部的幻覺,甚至是沒有形式的幻覺。我們透過銀幕看到一個完全現實的世界,他沒有給我們留下選擇的餘地,而唯有接受它為有根有據的”。

好萊塢的高明之處不在於製造幻覺,而讓觀眾相信這些幻覺是真實存在的。

•靜與動的幻覺

無論是24格/秒的電影還是25幀/秒的電視,它們都是以間歇運動來造成運動幻覺的。銀幕上並不存在真正運動。因為每格畫面都是靜態的,但事實上每個人都看到了運動。

德國心理學家雨果.斯德堡在分析觀看電影的視覺心理經驗時指出“電影裡的運動不過是運動的暗示,動的觀念在相當程度上是我們自身反應的產物。

1912年,格式塔心理學之父魏瑟瑪發表了關於顯現活動的研究報告,他觀察到如果兩個物體(比如說暗房裡的兩盞燈)處於兩個一定距離的位置上,在一個物體消失的同時,另一個物體立即顯現。他指出觀察者看到的不是兩個分開的物體而是一個物體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運動的幻覺。

格式塔心理學把所有這種運動幻覺稱作似現象。它強調在由靜到動的幻覺形式主體的心理認識和心理補償機制的重要性。

在明白運動幻覺的原理後,我們就要充分尊重並且激發觀眾的心理認同和心理補償。

•平面與立體的幻覺

電影和電視都是以平面空間來表現立體空間的,現實空間是三維的,而電影銀幕和電視螢屏都是二維的,不考慮觀眾的心理因素。二維空間是無法真實再現三維空間的。事實上,這個存在於觀眾心中的立體空間也是幻覺。

人們之所以在影響運動系統這個虛假的三度空間前樂於受騙,是因為他們運用視覺心理經驗對外來刺激隨時加以修正,而隨著視覺距離和角度的及時變化產生的補償心理進一步確信眼睛看到的空間就是客觀真實的空間。

•心理依據

觀眾對剪輯的認同並不是出於對其表現能力的認識,而是因為它符合我們的生活感知和經驗。

A.人們總是習慣將事物進行對列、比較,從而產生定向的聯想和概括。由於存在著這種思維習慣把影視鏡頭組接起來就很容易在觀眾頭腦中建立起來它們的某種聯繫。這是蒙太奇的基礎,也是得分鏡頭的拍攝成為可能使鏡頭的剪輯成為可能。

B.人們有忽略次要情節的傾向。有選擇的記憶,這是人類思維,尤其是視覺思維、形象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

法國電影理論家斯坦利.棱羅門在1972年有這樣論述“如果一部影片描述每一個運動時間都恰好相當於實際完成這個運動的時間,那么這部影片看來將會相當沉悶。”

流程要求

影視創作一般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前期涉及為獲取原始影像素材和原始的聲音素材進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選題、策劃、採訪、實際拍攝等步驟。其中核心環節是拍攝。後期涉及對原始素材進行挑選修飾與處理,使之最終能形成樂等工序。這些工作主要是圍繞著剪輯進行的。

剪輯工作的基本流程:

準備工作:1.熟悉素材並修改拍攝提綱。2.準備設備。3.與有關人員進行協商。4.整理素材。

剪輯階段:1.紙上剪輯(編輯構想)。2.初剪。3.精剪。

檢查階段:1.檢查意義表達。2.檢查畫面。3.檢查聲音。

關於域名

全球唯一的一個中文國際域名“剪輯.中國”被一個叫任佳的中國學生註冊走了。中文國際域名將在2010年8月全球啟用。這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大飛躍性突破。屆時,全球網民只要在瀏覽器輸入“剪輯.中國”、“剪輯。中國”等簡繁體版,都可以訪問(該域名)。據”剪輯.中國“域名註冊者任佳透露,她所以註冊該域名,是著眼於中國剪輯、動畫、3D、漫畫等眾多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她說,當國內很多電視劇、電影的後期,都是在國外做的,國內的技術還不夠完善。每箇中文國際域名的成本價每年是320元,10年也就3200元。而這10年的時間,中國的多媒體將會發展得如何一個程度,是難以預估的。因為中國的網民是上億的。而中文國際域名是全球網民都可以訪問,因此她覺得"剪輯.中國”這個域名很有投資價值。當前,該域名還未正式投入使用。任佳說如果遇到合適的,可以轉讓或者贈送。

剪輯師

•中國

戰海紅,北京電影製片廠剪輯師,代表作《我們倆》《孔子》《赤壁》等

麥子善,香港電影金牌剪刀手,早期與徐克合作貢獻佳片無數,如《東方不敗》等。

代表作《野獸刑警》《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兩獲金像獎最佳剪輯獎。

林安兒,女,麥子善徒弟,人稱“江湖第一剪”。

代表作《太極張三豐》獲金馬獎提名,《英雄》獲金像獎提名,《功夫》獲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接獎.

廖慶松,台灣著名剪輯師,被譽為中國詩化抒情剪輯大師。幾乎所有侯孝賢的電影都由他操刀。

代表作《風櫃來的人》《悲情城市》《汪洋中的一條船》、《光陰的故事》、《小畢的故事》、《十七歲的腳踏車》等

張叔平,香港最知名電影美術指導,服裝造型指導,多才多藝,在剪輯方面亦成績斐然,與王家衛合作甚密。

代表作《重慶森林》《花樣年華》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剪輯,《藍宇》《春光乍泄》《墮落天使》《2046》獲提名

•外國

沃爾特,.默奇, (Walter Murch),美國最知名剪輯師之一,1996年,因為沃爾特·默奇為《英國病人》的畫面和聲音的詩一般的剪輯塑造,而史無前例地一人獨得兩項奧斯卡獎.

代表作《冷山》獲1997年第69屆奧斯卡最佳剪輯獎。《教父三部曲》《現代啟示錄》《美國風情畫》《人鬼情未了》

迪迪艾倫,女,她對電影剪輯的最大貢獻就是發明了‘錯位剪輯手法”,沿用至今。以前傳統的技法是,在鏡頭切換的同時聲音也嘎然而止,艾倫卻把聲音延續到了第二個鏡頭中,而這不僅能巧妙揉合由鏡頭切換而產生的斷裂感,還能更加有序地連貫電影的節奏!

代表作《邦妮和克萊德》《熱天午後》《江湖浪子》

蓋爾.錢德勒,(Gael Chandler)美國剪輯大師。與Walter Murch不同,是現今實戰剪輯的代表人物。剪輯過很多不同的類型:喜劇片、劇情片、紀錄片、影院片、公司視頻、廣告。她在各種媒介中進行剪輯。

她兩次獲CableACE提名,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剪輯組別成員,也是艾美獎和學院電視獎的評審。

代表作《剪輯聖經:剪輯你的電影和視頻(第2版)》ISBN 978-7-121-20534-7,是目前世界上關於電影剪輯實操的最前沿教程。

Gael Chandler Gael Chandler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