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型六蛙銅鼓

北流型六蛙銅鼓

北流型六蛙銅鼓(běi liú xíng liù wā tóng gǔ),東漢時期青銅器物,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北流型六蛙銅鼓,通高54.7cm,面徑98cm,足徑99.4cm。

形制特徵

北流型六蛙銅鼓北流型六蛙銅鼓

此鼓體形厚重碩大,鼓面伸出鼓頸外,面沿下折成“垂檐”,屬北流型銅鼓。此鼓通體飾花紋。鼓面,3弦分暈,18暈,1暈紋飾已模糊不清,2、9、11、16、18暈飾席紋,3、8、14暈飾四出錢紋,4、7、10、13、15暈飾雲紋,6、12、17暈飾圓錢紋,5暈飾半圓填線紋;鼓面邊緣塑6蛙,其中一對累蹲蛙對稱排列。鼓身,胸部6暈,1暈中飾四出錢紋,2、3、5暈飾雷紋,4暈飾圓錢紋,6暈飾席紋;腰部9暈,1、9暈飾四出錢紋,2、4、7、8暈飾雷紋,3、6暈飾圓錢紋,5暈飾席紋;足部7暈,1、2暈飾圓錢紋,3、6暈飾雷紋,4暈飾四瓣花紋,5、7暈飾席紋。耳邊飾乳釘,中飾辮紋。

根據銅鼓上的四出錢紋即可推斷這種類型銅鼓的鑄造和使用年代上限只能在東漢靈帝中平二年(186年)以後。

關鍵字

北流型六蛙銅鼓鼓內北流型六蛙銅鼓鼓內
北流型銅鼓

此型銅鼓系以廣西北流縣出土的銅鼓命名。北流型銅鼓近年來出土頗多,但多數出自窖藏。推斷其年代主要依其形制、紋飾的演變序列和歷史文獻的記載。北流型銅鼓的時代上限可到西漢初,下限至南宋末。

四出錢紋

一種裝飾紋樣。紋飾如錢幣,方孔,有內外廓,方孔四角有四條斜紋。東漢靈帝中平二年(186年)鑄造的五銖錢,背面就有四條斜紋,史稱“四出五銖”。此錢紋與四出五銖相比,兩者大小式樣完全相同,所以稱四出錢紋。由此並可推斷,此紋飾出現於東漢靈帝中平二年以後。

雷紋

由近似“丁”字形的線條互相勾連組成。此種紋飾盛行於晚商至周初,戰國時再度流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