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宮遺址,即北宋皇城遺址,即宮殿所在地,原為唐宣武節度使衙,後梁建為宮城,北宋太祖即位不久,覺得五代皇宮過於小氣於是擴建,將五代的五里皇宮,擴建至周長約4280米(七宋里余,合今8里余)

第二重為里城,主要用作商業和居民區,也是官署、寺觀等的集中區。原唐汴州城,後梁建都,升為開封府。遺址相當於今開封市區,形制略呈正方形,周長約25華里。文獻載有12門,每壁各有3門,城門的舊名表示它聯繫的地區,如宋門通宋州(商丘)、曹門通曹州、鄭門通鄭州。這也說明當時城市與周圍地區在交通及經濟上的聯繫較密切。各城門皆有瓮城,通御路的4個門,有門3重,各城門正對,其他城門有門4重,各門不正對。現有各城門位置與文獻記載的相對位置基本上相同。


城市幹道系統以宮城為中心,正對各城門,形成縱橫有序的方格網。其他一般道路及巷道也多呈方格形,或有丁字形相交的,但不見坊里劃分。在里城和外城間尚有數條斜街,這顯然與唐代兩京嚴整的方格型道路網不同。住宅和店鋪、作坊等都面臨街道建造,有些街道已成為各行各業集中的地段。
東京開封 地處黃淮之間,控引汴河、惠民河、廣濟河和金水河,具有便於漕運的優越條件,被宋朝定為首都,遂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北宋的東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後周東京開封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共有外城、內城及皇城三重。外城又稱 “新城”或“羅城”,為周顯德三年(956)所築,城周長四十八里多。宋真宗趙恆、宋神宗趙頊重修,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更展築城垣南部,周圍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呈菱形,南北長而東西略窄。外城辟十二門,又以汴渠、惠民、金水、廣濟四河貫串全城,另設九個水門。外有城壕名護龍河,闊十餘丈。濠內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外城每百步設馬面、戰棚、密置女頭,旦暮修整,望之聳然。城裡牙道,各植榆柳成蔭。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貯守御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飾。可見其建築完善和防禦的嚴密。
內城又名“里城”或“舊城”其始築年代不詳,唐德宗時宣武軍節度使李勉重建,周世宗曾加營繕。內城位於外城中央,略偏西北。周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約當今日的開封城。計辟朱雀、望春、宜秋、景龍等十門。皇城即“大內”,又名“宮城”。原為唐代宣武軍節度使署,後梁都汴時改為建昌宮,後晉改為大寧宮。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又增廣皇城東北隅,周五里,辟乾元、拱宸等六門。皇城內宮闕大都依西京洛陽建制,總計約四十餘所,分作不同用途,如常朝則文德殿,聖壽賜宴則紫宸殿,試進士則崇政殿等等,規模極為雄偉壯麗。

北宋皇宮遺址的發現,拉開了北宋東京城考古工作的帷幕。隨後北宋東京城的外城、內城、皇城、金明池、汴河、蔡河等多處重要遺址相繼得到勘探發掘,這些發現對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結合歷史文獻,全面介紹了近年來北宋東京城的考古發現,並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力求為讀者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最新的考古信息。
中國古代皇宮
名稱 | 朝代 | 位置 | 備註說明 |
---|---|---|---|
阿房宮 | 秦朝 | 秦鹹陽城 | 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於渭河以南修建的豪華宮殿。 |
長樂宮 | 西漢 | 漢長安城 | 又稱東宮,與未央宮、建章宮同為漢代三宮,意為“長久快樂”。 |
未央宮 | 西漢 | 漢時稱西宮,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宮殿。 | |
建章宮 | 西漢 | 漢武帝在位時為顯示大漢的國威和富足所建,規模比未央宮還大。 | |
東漢南北宮 | 東漢 | 漢洛陽城 | |
太極宮 | 唐朝 | 唐長安城 | 隋稱大興宮,是初唐政事的中心,貞觀之治的政令皆由此發出。 |
大明宮 | 唐朝 | 唐朝帝王大都居住在這裡,被作為國家統治中心歷時二百餘年。 | |
興慶宮 | 唐朝 | 唐長安城三大宮殿群之一,總面積是北京故宮面積的近兩倍。 | |
北宋皇宮遺址 | 北宋 | 汴京 | 原為唐宣武節度使衙,後梁建為宮城,宋太祖即位不久後擴建。 |
南宋皇宮遺址 | 南宋 | 臨安 | 在北宋杭州州治基礎擴建而成的,當時也被稱為“大內”。 |
隆福宮 | 元朝 | 元大都 | |
興聖宮 | 元朝 | ||
南京明故宮 | 明朝 | 南京 | 是北京故宮的藍本,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個全國統一王朝的皇宮。 |
紫禁城 | 明朝、清朝 | 北京 | 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群。 |
瀋陽故宮 | 清朝 | 瀋陽 | 又稱盛京皇宮,是滿族人建立清政權的早期皇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