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

紡織業

紡織業在中國是一個勞動密集程度高和對外依存度較大的產業。紡織業細分下來包括棉紡織、化纖、麻紡織、毛紡織、絲綢、紡織品針織行業、印染業等。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對保證中國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解決社會就業及紡織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紡織業紡織業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設備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複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械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國際市場

受原材料制約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下降

2013年1至4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825.35億美元,同比增長16.24%,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15.17個百分點。

出口額的增長較大程度靠價格拉動,我國占世界主要市場的份額卻在下降

產業洞察研究《中國紡織品行業發展形勢分析》報告數據顯示1至4月,紡織品出口價格提升5.15%。而從歐盟、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場看,一季度,我國占歐進口市場份額37.51%,較上年同期下降1.04個百分點。占日本69.74%,較上年同期下降2.28個百分點。

國內外棉價差在每噸2000元以內,尚可通過技術進步、品種開發進行對沖。而棉價差拉大到每噸4000元甚至更多時,很難通過其他方式彌補。

經濟特點

2012年紡織工業經濟運行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增速放緩下降收窄

生產增速較上年放緩,但增幅的下降程度有所收窄。

2012年1~10月,全國3.7萬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6812.9億元,同比增長11.3%,增幅較上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較一季度下降3.4個百分點,較1~9月上升0.4個百分點。主要大類產品產量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10月,規模以上企業化纖、布、服裝產量分別為3162.9萬噸、523.5億米、219.1億件,分別同比增長11.8%、9.9%、6.4%,增幅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3.7、3.5、3.0個百分點。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對重點企業的調查,1~10月紗產量同比下降2.3%。

國內內銷市場平穩

紡織行業國內市場,內銷增速基本平穩。

2012年1~10月,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9%,增速低於上年同期6.2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提高3.3個百分點,較上半年提高1.0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衣著類商品零售實際增速為14.1%,低於上年同期5.6個百分點,較一季度、上半年分別提高3.5和1.0個百分點。10月,全國百家大型零售百貨服裝銷售同比增長14.2%,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

出口壓力依然很大

紡織行業出口壓力仍然較大。

2012年1~10月,我國共出口紡織品服裝2161.4億美元,同比增長2.5%。9月、10月連續兩個月累計出口同比增速實現正增長,扭轉了1~8月出口負增長的態勢。但出口壓力仍然較大,扣除價格上漲因素,1~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同比下降0.9%。1~9月,我國在美國市場的份額與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長,但在歐盟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則分別下降了0.8和2.0個百分點。

行業效益逐步趨穩

紡織行業效益逐步企穩

行業勞動效率逐步提升,帶動行業贏利狀況逐步趨穩。1~9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勞動生產率57.3萬元/人,同比提高13.8%。實現利潤總額1812.2億元,同比增長0.4%,增速儘管低於上年同期32.1個百分點,但月度累計利潤首次正增長,較一季度提高2.2個百分點,較上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4.5%,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紡織行業總體情況

從2012年紡織工業運行情況看,當前紡織行業內需較年初實現了基本平穩的增長,預計隨著國內經濟環境逐步企穩,國內紡織品服裝市場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國際經濟環境雖不確定,但繼續大幅惡化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國際市場需求有望進入築底的過程。總體來看,紡織行業整體處在趨穩的過程。但行業趨穩的基礎還非常不牢固,國內外經濟環境稍有變動,都可能使行業面臨嚴峻的環境。

發展現狀

紡織業機器設備紡織業機器設備

中國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的大國,中國紡織行業自身經過多年的發展,競爭優勢十分明顯,具備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眾多發達的產業集群地應對市場風險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斷增強,給行業保持穩健的發展步伐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從國際環境看,國際市場仍有較大拓展空間和機遇。隨著2007年底中歐紡織品設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紡織品配額設限結束,中國紡織品無配額時代即將來臨,約占全球紡織品市場60%以上份額地區全面開放,將會給中國紡織品貿易帶來巨大機遇。而未來幾年世界經濟仍將處於上升區間,必將促進國際貿易的增長,這將給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帶來有利的國際市場保障。

從國內經濟環境看,國內需求將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80%左右的中國紡織品在國內消費。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收入的穩定提升,將拉動內需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紡織企業應克服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升值及出口退稅調整的困難,抓住紡織行業發展的機遇,提高產業的集中度,遏制低效產能的盲目擴張,加大特色產業園區的建設,加強自主創新的步伐,提升中國紡織行業的品牌建設,進行產業調整和升級。使中國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跨進。

紡織業紡織業

全球紡織業市場前景不確定性日益增高,這與全球信用危機以及美國、歐盟經濟成長減緩的趨勢一致,將對服裝零售業帶來衝擊。美元急貶、原油價格跌宕起伏以及中國紡織品輸歐即將解除設限,都宣告著重大的改變。受美國經濟走緩的影響,企業銷售將出現衰退現象。而由於美、歐可能實施新的貿易壁壘,因此全球紡織業採購可能出現大幅變更的趨勢。另外,還有不到3個月,針對紡織服裝製品的配額制度就將結束。這一國際紡織、服裝貿易制度的變化是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最新挑戰,這不僅帶了希望和機遇,同時也帶了極大風險。

伴隨國際市場的需求不斷萎縮,給許多紡織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2008年,我國紡織業正遭受著近十年來最艱難的一年。受美國次貸危機、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貨幣政策從緊、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紡織行業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眾多紡織行業生產企業陷入了生產經營困難的窘境,掙扎在虧損的邊緣,企業紛紛倒閉,停產、半停產的更多。這些,已給紡織行業構成嚴峻挑戰。儘管紡織的出口退稅率有所提高,但國家淘汰低層次產品和企業的決心沒有改變。自主創新、節約成本,才是紡織行業走出困境的良方。

從國內紡織行業運行情況來看,2008年1-9月,中國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022.69億元,比07年同期增長10.15%。2008年1-9月,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紗1,597.92萬噸,同比增長9%;布累計產量417.32億米,同比增長6.33%;服裝累計產量151.59億件,同比增長5.92%;化學纖維累計產量1,797.80萬噸,同比增長2.44%。2008年1-9月,中國紡織行業出口達1,402.85億美元,較07年同期增長13.06%;進口達141.94億美元,較07年同期增長1.59%。預計未來5-10年紡織行業將保持穩定增長,結構調整會貫穿發展全過程。預計到2010年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將達到3600萬噸,未來幾年化纖行業產能和產量增速將保持在7%~15%之間。

產業特點

紡織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絨、羊毛、蠶繭絲、化學纖維、羽毛、羽絨等。

紡織業紡織業

紡織業的下游產業主要有服裝業、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等。

國家環保總局統計,印染行業污水排放總量居中國製造業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業污水排放也來自印染行業,且污染重、處理難度高,廢水的回用率低。化纖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有些產品大量使用酸和鹼,最終產生硫磺、硫酸、硫酸鹽等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有些則是所用溶劑、介質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化纖生產污染環境的另一種表現是化纖產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別是合成纖維,其廢棄物回收成本高,燃燒後污染空氣;廢棄後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環境惡化。另外,毛麻絲行業的前處理過程也是行業污水排放的重點。在能源消耗方面,紡織機械、化纖機械電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纖行業總耗能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0%-30%左右。

銷售現狀

2009年,歐美將更多地利用反傾銷、市場經濟地位、社會責任標準等新措施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反傾銷”將成為貿易摩擦主要焦點。對於出口增長,預測2009年紡織品出口僅能保持15%的增長。對歐出口穩定,但遠遠小於2005年;對美國出口可能下降,影響額約50億美元。

由於出口以及產能過剩等原因,紡織行業2006年利潤增幅有所回落,整體利潤率將降到2.5%-3.1%之間。2005紡織品市場,在外銷受阻的同時,內銷市場其實並沒有“吃飽”。內銷利潤已經幾倍於外銷。

2007年1-11月,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690,091,13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1.46%;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1,625,893,9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1.22%;實現累計利潤總額61,878,74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1.27%。

2008年1-2月,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270,235,31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6.44%;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255,274,90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7.08%;實現累計利潤總額7,551,66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7.14%;截至2008年2月底,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為28,174家。

在出口方面,2007年1-12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1712.06億美元,同比增長18.9%,比2006年同期回落6.3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品出口561.04億美元,同比增長14.99%;服裝出口115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0.93%。

相關問題

1、技術裝備落後,新產品開發不足。據統計,中國紡織品三大行業(紡織業、服裝業、化學纖維製造業)產值占比約分別為61%、28%、11%。除化學纖維生產技術和服裝骨幹企業的縫紉設備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以外,紡紗、織造、染整等傳統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

2、標準低。中國的紡織企業還處於低端生產階段。大約有80%的企業生產中低檔產品、6%的企業生產中高檔產品,4%的企業生產質量低價格低產品,僅有10%的企業生產高質量產品。

3、高素質人力資源缺乏。行業缺乏品牌運作、資本運籌、國際交往的人才,缺乏國際化經營經驗和適應國際競爭的複合型人才。

4、企業信息化程度不高。行業性軟體開發力量薄弱,軟體產品少,企業管理軟體套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電子商務起步慢,多數企業管理方式落後,難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種、高質量、快交貨”的市場快速反應機制。

5、缺乏品牌經營理念。傳統家紡多,規模小,產品單一,加工貿易比重仍然很大,應對國際競爭手段不足,處在整合階段。

行業難點

紡織業業內專家認為,從中國環境看,紡織業難點是“三率兩價”,即利率、出口退稅率、匯率和勞動力價格以及原材料價格。除此之外,還有加工貿易保證金和棉紡織企業棉花增值稅、進項稅、和銷項稅稅率不相統一的政策。

匯率。相對於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稅下調等因素,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出口帶來的壓力更大、影響更深遠,人民幣持續升值已經成了令出口企業談之色變的最大利空因素。企業提價空間已經接近極限,出口數量已經在下降,再度提價只會導致訂單向其他國際市場轉移。

出口退稅率。所謂出口退稅主要針對一般貿易,非加工貿易,從理論上講可下調出口退稅率對抑制過剩行業,淘汰落後產能,減少資源浪費和污染的作用更直接。不過,紡織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空間十分有限,利潤率也較低,過猛的調整出口退稅,大批紡織企業難以承受。

利率。面臨通脹壓力,銀根緊縮已經成為針對全盤經濟的貨幣政策,紡織業處困境之中,銀行清楚知道這一點,所以大型紡企從銀行貸款也很有難度了。

勞動力、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漲。在紡織企業的成本中,原材料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約為60%至70%,人工成本約占10%至15%,中國原材料價格2008年更是呈現出加速上漲的趨勢。此外,2008年7月1日起中國銷售電價提高2.5分錢/度,紡織行業一年就將增加用電負擔約37.5億元。人力成本的上漲幅度每年也在15%至20%,新勞動契約法很多地方缺乏可操作性導致紡企“招工難”情況加重。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環保等疊加到一起已經令企業的綜合成本上升了20至30%左右。

存在問題

1、產業結構有所改善,運行質量和效益逐年提升,技術進步成效顯著,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但行業發展仍然面臨資源、環境約束和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等嚴峻挑戰。要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進一步鞏固和發揮其競爭優勢。紡織工業急需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努力實施節能降耗。

2、資源利用率偏低、污染問題比較嚴重,也是紡織行業不容忽視的問題。

3、加快經濟成長方式轉變也是今年紡織行業工作的重點。

企業轉型

轉型方式

紡織專家根據中國的紡織業現狀提出企業應在以下三個層面進行戰略轉型:

首先,企業要強化管理,增加快速反應機制,走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高品質的路線。無錫一棉廠人力資源部主任認為,在外部環境對棉紡織業越來越不利的情況下,再走以往那種低水平重複建設的路子已經沒有出路了。進入上世紀90年代,國際紡紗技術在單機自動化基礎上,向連續化生產方向發展,歐洲全自動紡紗車間的萬錠用工僅為6人,而中國大多數棉紡織企業的萬錠用工都在200人左右。以美國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在零售、服裝、紡織工廠之間普遍已建立起快速反應體系。紡織廠在接到服裝廠訂貨指令後,12小時就能提供所需面料,而中國一般企業需要12天以上。需加強研發投入,堅持走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高品質的路線,盡最大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重點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組織生產。

其次,企業新上項目以技術裝備升級為重點,實現跨越式發展。裝備水平是紡織行業競爭力的基礎條件,因此棉紡織企業應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使用先進的棉紡織工藝技術中,支持推進使用新型、高效棉紡織工藝設備、自動落紗細紗長車、緊密紡紗技術和粗、細絡聯合機。如新疆新塞股份公司,新上的緊密紡精梳5萬錠生產項目,引進的是最現代的生產設備、最先進的加工設備以及最先進的檢驗設備,直接切入高檔棉紡市場,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第三,要逐步提高機電一體化水平。由於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套用,國際棉紡織技術向優質、高產、自動化、連續化方向迅速發展。企業要通過持續不斷推進技術進步,逐步提高棉紡織機械機電一體化水平,實現工藝參數的線上監測,以自動化、連續化和智慧型化替代棉紡織技術傳統技術裝備,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

中國紡織產業仍處於產業發展四階段中的初級階段-生產要素導向階段。在這一階段,產業發展主要依靠的是生產要素優勢,容易彰顯產業成績,但也非常脆弱,生產要素比較優勢的降低或相對減弱很容易給產業發展帶來重創。這就迫使中國紡織產業必須加快把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數量和低成本的擴長模式逐步轉向主要依靠質量提升的發展模式上來,並積極進行體制改革,大幅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國外經驗

中國紡織業在品牌行銷上比不過歐美,人力資源上稍遜於越南、寮國和印度,居於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中國紡織業要成功轉型,就得要破局,就得跳出國門,向走過這條路的企業取經。

台灣

二十多年前,台灣紡織業轉型時曾被唱衰,但到2012年台灣每賺進三元外匯,就有一元靠紡織,他們的方式是機能布。台灣紡織業者在鐵皮屋下鑽研技術,研究出輕、暖、排汗、防火、防寒、防紫外線等種類的頂級機能布。他們先進的“聚落模式”,讓所有參與者都有得賺,同時保持強大的彈性和抗風險能力,創造出世界少不了台灣機能布的恐怖競爭力。

美國

在中國,耐克和肯德基一樣家喻戶曉,如果說台灣從技術端形成蛻變,美國則從品牌端找到支點。通過品牌,消費者可以獲得獨特的利益與體驗,理性體驗是以產品為基礎,感性體驗是以情感為基礎。同樣一件衣服,貼上耐克的商標,價值立刻躥升,這就是競爭力!

西班牙

西班牙有世界排名第一的服裝集團lnditex,它之所以全球第一是因為有ZARA。在它方圓200英里的生產基地,集中了20個高度自動化的染色、剪裁中心,500家代工的終端廠。它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於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它耗資幾十億歐元構建了一個的戰略核心,實現了“快速、少量、多款”的市場戰略,引導著個性化服裝潮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