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翳子

化翳子

化翳子:眼睛被植物枝葉擦傷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適、流淚,以及眼球內出現白色障礙物,俗稱翳子是眼內有白障礙物、看物模糊的一種眼疾,化翳子即治療眼疾。時珍曰:按《普濟方》云:昔廬州知錄“彭大辨”在臨安,暴得赤眼後生翳。一僧用蘭香子洗曬,每納一粒入眥內,閉目少頃,連膜而出也。一方:為末點之。時珍常取子試之水中,亦脹大。蓋此子得濕即脹,故能染惹眵淚浮膜爾。然目中不可著一塵,而此子可納三五顆亦不妨礙,蓋一異也。

化翳子端公

眼睛被植物枝葉擦傷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適、流淚,以及眼球內出現白色障礙物,俗稱翳子,可請端公化解。

概述

翳子是眼內有白障礙物、看物模糊的一種眼疾,民間有此病即請巫師摘翳子。備清水一碗,置患者手中,巫師伸左手食指中指在水中畫符念咒。

化翳子做法
吹翳、搬翳。麥芒谷梢,砂粒塵土飛進眼中,若不能排除,就會轉化成“花”,疼痛難忍,流淚不斷。遇到此種情況,可請巫醫用吹或搬之法即可治癒。何謂吹?太陽快要落山之時,患者面朝西方,巫醫面對病人,瓣開病眼,口念:“抬頭觀青天,師傅在眼前,低頭望地邊,師父在身邊。一口吹上天,一口吹下地。日落翳子落,日去翳子去。”念畢,病人連吐三下口水即可。第二天翳子開始消退,痛苦減輕,三日痊癒。何謂搬翳?患者可請精於此道者,觀察病眼,根據翳子在眼中所在位置,移動屋內相應的物件,並用掃帚掃三下。若翳子生在眼睛正中上方,就搬掉吊在堂屋樓板下的物件,若在下方就搬掉地上物件。若搬對了,三日內便可痊癒。

巫術

化翳子巫術
曾到雁池老峪村親自看見覃章明給隔壁的皮三啵摘翳子,皮三啵眼中瞳人左邊有一個白框翳子,而且白框中帶黃色,覃老人開始念咒:

一吹風翳散,二吹火翳散,三吹極散極散。不消就不消,不準再召。上不沾天,下不沾地,你若不後退,架起五百雷打退,一吹一千里,二吹影無蹤,三吹不見信,四吹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是血破血,是占破占,是火破火,是風翳去風翳,是占翳去占翳,鬥合串杯鎖,一吹影無蹤。

同時,巫師伸出左右手大拇指按於患者兩太陽穴,將沾水而蜷曲的兩食指在患者眼眶刮來刮去,觀察眼睛是風翳還是占翳,是風去風(報燈火);是占翳,巫師再次觀察占翳方位及大小形狀,判斷出患者屋前屋後或屋內有否障礙物或動了土。畫符(圖三),覃老人最後說:“你的屋左邊有占:屋左是火炕屋,火炕屋裡有一個蕃薯洞,你火炕屋蕃薯洞裡有一把椅子放了幾個月了,拿起來就好了。”
問:“你怎么知道他家火炕屋蕃薯洞裡有椅子?”
他說:“主要是念咒加觀察,觀察是什麼翳,翳的方位在哪裡。察看翳子時,規律是‘岩青土白木是黃,渣草形象便是須’,就是說岩頭占,眼中翳子呈青色;是土占,翳子成白色;木占成黃色,渣草占呈鬍鬚狀。”
“那怎么辨別占的方位?”
“辨別占翳方位也有規律。瞳人(即黑眼珠)上有翳子(即眼占)斷定為屋內有占;白眼珠上有翳子,斷為屋外有占。”
摘翳子關健在“觀相”不在咒語。二都鄉曹家棚村賈賢武傳承他外公譙三嗲的摘翳子訣是這樣的:“吾為太陽光耀,一切翳子急退,太陽落,翳子落,太陽清,翳子一步清。”
關於此事曾問過讀書人。他們說:“觀察是假,推拿是真,用冷水噴在眼眉上,左右兩手的大拇指在患者眼睛上向外推捏到太陽穴,卡住又推又卡,如此幾下,血液循環如常就好了,有時還可扯眉峰砂(扯鼻根)。”
當再問占卜椅子的事時,他們說:“那是巫術,很神秘的。”

咒語

化翳子咒語
眼睛有翳子念的咒語是:

年煞犯,月煞犯,日煞犯,時煞犯,眼珠裡面的翳子要散,太上老君下紅塵吹一口氣就散。

翳子草

化翳子羅勒(翳子草)
羅勒

《嘉祐》

釋名:

蘭香《嘉祐》香菜《綱目》翳子草,禹錫曰北人避石勒諱,呼羅勒為蘭香。時珍曰按《鄴中記》云:石虎諱言勒,改羅勒為香菜。今俗人呼為翳子草,以其子治翳也。

集解:

禹錫曰:羅勒處處有之。有三種:一種似紫蘇葉;一種葉大,二十步內即聞香;一種堪作生菜。冬月用乾者。子可安入目中去翳,少頃濕脹,與物俱出也。

時珍曰:香菜須三月棗葉生時種之乃生,否則不生。常以魚腥水、米泔水、泥溝水澆之,則香而茂。不宜糞水。 《臞仙神隱書》言:園旁水側宜廣種之,飢年亦可濟用。其子大如蚤,褐色而不光,七月收之。

弘景曰:術家取羊角、馬蹄燒作灰,撒濕地遍踏之,即生羅勒。俗呼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

氣味:

辛,溫,微毒。

禹錫曰:不可多食,壅關節,澀營衛,令人血脈不行,又動風,髮腳氣。

主治:

調中消食,去惡氣,消水氣,宜生食。療齒根爛瘡,為灰用之甚良。患啘嘔者,取汁服半合,冬月用乾者煮汁。其根燒灰,傅小兒黃爛瘡。“禹錫”。

主辟飛屍、鬼疰、蠱毒。“吳瑞”。

發明:

時珍曰:按“羅天益”雲,蘭香味辛氣溫,能和血潤燥,而'掌禹錫'言,多食澀營衛,血脈不行,何耶?又“東垣李氏”治牙疼口臭,神功丸中用蘭香,雲無則以藿香代之,此但取其去惡氣而已。故《飲膳正要》雲,與諸菜同食,味辛香能辟腥氣,皆此意也。

附方:

新二。

鼻疳赤爛蘭香葉燒灰二錢,銅青五分,輕粉二字,為末,日傅三次。《錢乙小兒方》。

胃咳噫生薑四兩搗爛,入蘭香葉一兩,椒末一錢,鹽和面四兩,裹作燒餅,煨熟。空心吃,不過兩三度數。反胃,入甘蔗汁和之。《普濟方》

主治:

目翳及塵物入目,以三五顆安目中,少頃當濕脹,與物俱出。

又主風赤眵淚。《嘉祐》。

發明:

時珍曰:按《普濟方》云:昔廬州知錄“彭大辨”在臨安,暴得赤眼後生翳。一僧用蘭香子洗曬,每納一粒入眥內,閉目少頃,連膜而出也。一方:為末點之。時珍常取子試之水中,亦脹大。蓋此子得濕即脹,故能染惹眵淚浮膜爾。

然目中不可著一塵,而此子可納三五顆亦不妨礙,蓋一異也。

附方:

新二。

目昏浮翳蘭香子每用七個,睡時水煎服之,久久有效也。《海上名方》

走馬牙疳小兒食肥甘,腎受虛熱,口作臭息,次第齒黑,名曰崩砂;漸至齦爛,名曰潰槽;又或血出,名曰宣露;重則齒落,名曰腐根。用蘭香子末、輕粉各一錢,蜜陀僧醋淬研末半兩,和勻。每以少許傅齒及齦上,立效。內服甘露飲。《活幼口議》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