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作“勾聯”。
1、猶勾結。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七:“老種太尉師道預知金人反覆,上進二詩,多為張六太尉者收藏不達,已備言大金連結情狀,後果叛盟。詩曰:‘外塞胡兒里黨臣,勾連數眾赴京城。團團闊闊孤平寨,不識皇家王氣星。’”
明 屠隆 《彩毫記·誓死不從》:“奈何勾連叛臣,反戈內向。”
《明史·馬永傳》:“今不剿,春和北寇南牧,叛卒勾連,禍滋大。”
《東周列國志》第五回:“今日勾連伐鄭,正中其懷;若魯之國事,乃公子翬秉之。翬兵權在手,覷魯君如無物,如以重賂結公子翬,魯兵必動無疑矣。”
2、謂連線;鉤掛。
明 楊慎 《盤江渡》詩:“一壑雲濤洚洞,兩岸石磴勾連。”
清 方文 《啟一子建作連理圖贈予賦此答之》詩:“左楓右杞本異質,一朝合抱相勾連。”
清 褚人獲 《堅瓠九集·佩袋》:“嘉靖中,世廟升殿,尚寳司卿謝敏行捧寳,玉佩飄颻,與上佩勾連不脫,敏行皇怖跪。”
3、牽涉,牽連。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如果是光明正大找對象,可又跟入黨有什麼勾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