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栓塞

動脈栓塞

動脈栓塞通常由栓塞、血管收縮、血管痙攣、動脈瘤引起。

基本信息

概述

動脈栓塞動脈栓塞
動脈栓塞是指血塊或進入血管內的異物成為栓子,隨著血流停頓在口徑相似較小的周圍動脈或內臟動脈的動脈內,造成血流障礙。動脈栓塞主要由血栓造成,此外,腫瘤空氣脂肪等異物也可能成為栓子。以血栓最為常見。血栓的90%來源於心臟,常見於風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心肌梗塞等。

血栓所造成的栓塞,常發生在心血管病人。栓塞的來源有下列幾個方面:
㈠ 心源性許多報導說明周圍動脈栓塞最常病因是心源性。栓塞來自心臟病者占94%,其中77%伴有心房顫動。動脈硬化性的冠狀動脈心臟病,包括心肌梗塞、房顫、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室壁動脈瘤約占60%,風濕性心臟病占20%。風濕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性心臟病,二者都有左心內的血栓形成。在風濕性心臟病中,尤其是二尖瓣狹窄時,心房內血流滯緩加上內膜的風溫病變,血液中纖維易附著心房壁形成血栓。冠狀動脈心臟病,特別當心肌梗塞,左心室擴大,收縮乏力,血液不能排空時,更易發生血栓形成。

㈡ 血管源性動脈瘤、動脈硬化時動脈硬化粥樣物質形成的栓塞,近來報導有所增加。大的栓塞可來源於大的動脈粥樣物質、血栓和膽因醇結晶的混合物,脫落到動脈循環。小的栓塞由於膽因醇結晶的釋放或由於潰瘍性動脈硬化斑點脫落引起。

㈢ 醫源性近年來,由於廣泛開展心臟人工瓣膜轉換和人造血管移植,安置心臟起搏器、動脈造影、血液透析的動靜脈瘺、動脈內留置導管,大動脈反搏氣囊導管套用,都可能引起動脈栓塞 。

病因

動脈栓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西醫認為:

(1)吸菸,菸鹼引起血管收縮。

(2)寒冷刺激,造成血管痙攣。

(3)激素水平紊亂,引起血管舒縮失常。

(4)黴菌感染,另外經多年觀察,許多病人發病前患足曾有外傷史,有些曾傷於數年前,甚至10餘年前。故認為外傷引起血管內瘀血及慢性遷延性感染也是其病因之一。以上諸因素造成中小動靜脈痙攣,非化膿性炎症,以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導致血栓形成,甚則閉塞血流,肢端血液供應障礙。

中醫認為:

(1)寒濕侵襲,凝滯脈絡。

(2)外傷血瘀,阻滯脈絡。

(3)情志失調,氣滯血瘀。以上諸因素閉阻經脈,使氣血運行不暢,不能到達肢端,肢端失去氣血之溫養,而造成疼痛、潰爛、甚至壞死是脫疽的主要病機 。

症狀體徵

症狀的輕重與病變進展的速度、側支循環的多寡有密切關係。早期症狀為間歇性跛行,遠側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如病變位於腹主-髂動脈者。疼痛可發生於下腰、臀、髂、大腿後側或小腿腓腸肌部位.有時伴陽痿;病變在股—膕動脈者。疼痛發生於小腿肌群。肢體慢性缺血時,皮膚萎縮變薄、發亮、骨質疏鬆肌萎縮、毛髮脫落、趾甲增厚和變形。後期可出現靜息痛,皮膚溫度明顯減低、發紺,肢體遠端壞疽和潰瘍

臨床表現

動脈栓塞小島狀紫斑
急性動脈栓塞而又無側支循環代償者,病情進展快。表現為疼痛、蒼白、厥冷、麻木、運動障礙和動脈搏動減弱和消失是急性動脈栓塞典型的症狀。症狀的輕重取決於栓塞的位置、程度、繼發性血栓形成多少,以前是否有動脈硬化性疾病引起動脈狹窄,以側支循環情況。

疼痛,疼痛往往是最早出現的症狀,以扣漸向遠處伸延。約20%病人最先出現症狀是麻木,而疼痛並不明顯。

皮色和皮溫改變,肢體的血液循環障礙,皮層乳頭下靜脈叢血液首先排空,皮膚呈臘樣蒼白。若血管內尚積聚少量血液,在蒼白皮膚間可出現散在小島狀紫斑。淺表靜脈蔞癟,毛細血管充盈緩慢,腓腸肌呈生麵團樣。缺血進一步發展,肌肉可僵直,患肢皮溫下降,以肢體的遠段部分最明顯。皮溫改變實際上真正栓塞平面要低一個關節。腹主動脈末端栓塞者,皮溫改變約在雙側大腿和臀部,髂總動脈約大腿下部,股總動脈約在大腿中部,膕動脈約在小腿下部。

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近端動脈搏動可能增強。但要注意鑑別由於血液的衝動,傳導到栓塞遠端的動脈,遠端動脈可能有傳導性搏動捫及。

麻木、運動障礙:患肢遠端呈長襪型感染喪失區,這是由於周圍神經缺血引起功能障礙。近端有感覺減退區,再近端可有感覺過敏區,患肢還可有針刺樣感覺,肌力減弱,甚至麻痹,出現不程度的手足下垂 。

診斷檢查

動脈栓塞動脈栓塞--檢查
鑒於本症為全身性疾病,所有病人均需作詳細檢查:

① 一般檢查:血脂測定、心電圖、心功能以及眼底檢查等。
② 無創傷性血管檢查:超聲都卜勒血流檢查及節段動脈壓測定、電阻抗容積描記或光電容積描記等,了解患肢的血流狀況。超聲都卜勒顯像儀可以顯示血管腔形態及血流狀況。
③ X線攝片:有時可見病變動脈段有不規則鈣化,患肢遠側段有骨質疏鬆等退行性變化。
④ 動脈造影:能準確顯示病變的部位、範圍,程度、側支和閉塞遠側動脈主幹的情況,對選擇手術方法有重要意義。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都能達到診斷和指導治療的目的。動脈硬化性閉塞症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症狀相似,需作鑑別診斷;此外,還應與大動脈炎、動脈栓塞等相鑑別。

診斷要點

(一)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病史。
(二)有5“P”征
1.疼痛(Pan):由於組織的缺血缺氧引起的劇烈疼痛。
2.蒼白(pallor):並有皮膚厥冷。
3.麻木(Paresthesia):患肢遠端呈長襪型感覺更喪失區。
4.運動障礙(Paraalysis):肌力減弱,甚至麻痹。
5.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Pulselessness)。
(三)多普功血流超聲檢查:栓塞部位遠端動脈無搏動及血流。
(四)動脈造影以明確栓塞部位、範圍及程度 。

治療方案

動脈栓塞阿司匹林
對本症的易患因素加以控制和處理,具有積極的預防作用。症狀明顯影響生活和工作者.可考
慮手術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主要目的為降低血脂和血壓,解除血液高凝狀態,促使側支循環形成。處理方法有:肥胖者減輕體重,嚴格禁菸和適當活動;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雙嘧達莫(潘生丁) 、煙酸肌醇酯前列腺素妥拉蘇林等。

大部分患者需要手術干預治療,僅少數患者可以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火罐網的適應證包括:因嚴重的原發病或其他伴隨疾病火罐網不能耐受手術者;同時伴有內臟栓塞頻繁的臨危狀態者;膕動脈以下的小動脈栓塞並有良好側支循環者健康搜尋。

(1)一般治療:患者絕對臥床,取頭高腳低位,使下肢低於心臟平面同時密切觀察患側肢體皮膚顏色、皮膚溫度、脈搏波動的變化情況以及生命體徵火罐網。

(2)溶栓治療:當較小血管栓塞,或栓塞部位位於火罐網不容易接近的地方或患者的全身狀態不允許手術並且無溶栓禁忌證者應儘快採用溶栓治療。溶栓治療一般對發生於3天以內的新鮮血栓效果好,而超過7天者效果差;採用區域性動脈導管滴注比全身用藥效果好。關於溶栓藥物健康搜尋的使用各家採取的劑量方法有所差異火罐網。

① 鏈激酶(streptokinase):國外用法為開始25萬U靜脈注射火罐網,繼而以10萬U/h靜脈點滴72h。若動脈內給藥劑量約為靜脈用量的1/10並可與血管造影術同時進行。國內用法:首劑50萬U+5%葡萄糖100ml火罐網,30min靜脈滴完,維持量60萬U+5%葡萄糖500ml+地塞米松5mg6h滴完火罐網4次/d,用藥3-5天。

② 尿激酶(urokinase):國外用法是首先24萬U/h動脈滴注4h以後12萬U/h動脈滴注鵻健康搜尋不超過國內用法:80萬U靜脈注射健康搜尋。

③ 動脈內滴注健康搜尋鵻在滴注期間注意觀察出血火罐網的併發症

動脈栓塞抗凝治療
(3) 抗凝治療:急性動脈栓塞抗凝治療火罐網的目的火罐網是防止血栓延伸和繼發性血栓形成(包括繼發性深靜脈血栓形成)住院患者應該立即使用抗凝劑---肝素(heparin)火罐網,使用方法各家不一。有學者認為應該靜脈大劑量給藥,即50mg/次火罐網,每6小時1次;也有人認為應該小劑量多次靜脈給藥,20mg/次,每4-6小時1次火罐網。在使用肝素時要密切觀察凝血酶原時間,預防出血國外學者認為應該靜脈滴注足量的肝素,同時要檢測APlT比率(使之維持鵻在1.5-2.5火罐網APTT比率目標值2.0),根據APTT比率來調整肝素用量並主張長期預防性口服華法林(warfarin需要監測INR鵻,的目標值2.5範圍2.0-3.0)

(4) 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火罐網:PTA治療對於動脈局部病變引起的急性動脈閉塞效果良好單純PTA的缺點是復發率高隨著血管支架的使用復發率明顯減少對大血管的治療效果比小血管好PTA治療後要繼續抗凝治療

二、手術治療
1、術前準備
採取各種措施糾正病,全身情況和幸心臟功能,採用抗凝和祛聚療法,抗凝劑選用肝素。術前靜脈注射50mg,手術中再給20-30mg。被動聚藥物選用低分子右鏇糖酐,術前即可開始靜脈滴注。

2、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單個或多處短段狹窄者,可經皮穿刺插入帶球囊導管至動脈狹窄段,然後用適當壓力使球囊膨脹,擴大病變管腔,恢復血流。如能結合血管內支架的套用,可以提高遠期通暢率。

3、內膜剝脫術:主要適用於短段的主髂動脈閉塞病變者。剝除病變段動脈增厚的內膜、粥樣斑塊及繼發血栓,不需要植入人工血管且無感染危險。

4、旁路轉流術:採用自體靜脈或人造血管,於閉塞段近、遠端之間作搭橋轉流。腹主-髂動脈閉塞,可採用腹主-髂或股動脈旁路術。對全身情況不良者,則可採用較為安全的解剖外旁路術,如腋-股動脈旁路術。如果患側髂動脈閉塞,對側髂動脈通暢時,可作雙側股動脈旁路術。股—膕動脈閉塞者,可用自體大隱靜脈或人工血管作股-膕(脛)動脈旁路術,遠端吻合口可以作在膝上膕動脈、膝下膕動脈或脛動脈.或在踝部脛後動脈,應根據動脈造影提供的依據作出選擇。施行旁路轉流術時,應具備通暢的動脈流人道和流出道,吻合口應有適當口徑,儘可能遠離動脈粥樣硬化病灶。

動脈栓塞術後處理
5、術後處理
(1)繼續治療心臟疾病,恢復正常心律。
(2)缺血的患肢重新獲得動脈血灌注後,會引起代謝變化,迅速影響全身。主要是酸中毒、高鉀血症和橫紋肌的酶值升高,要各級糾正。

三、特色治療
口服純中藥通血保系列藥物。以兩月為一個療程。參照中國中醫藥學會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判定。無脈症的療效標準,大體可分為四級:
基本治癒:
臨床症狀基本消失,寸口或/和趺陽脈搏動恢復,血壓可測出。血漿比粘度、纖維蛋白原、左心功能、心輸出量、心指數等檢查明顯改善,能堅持正常工作和學習。
顯效:
臨床主要症狀明顯減輕或消失,寸口或/和趺陽脈可觸及,血壓可測出,其它檢查改變不明顯或僅有1-2項改善,可恢復一般輕工作。
有效:
臨床症狀減輕,寸口及趺陽脈搏動時隱時現,血壓時有時無,各項檢查改善不明顯。
無效:症狀及各項檢查改善不明顯
對100例觀察病例,經“通血保系列藥物”全療程治療,臨床痊癒90例,顯效2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97%,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且無毒副作用。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主要有以下幾種學說:
①內膜損傷及平滑肌細胞增殖,細胞生長因子釋放,導致內膜增厚及細胞外基質和脂質積聚。
②動脈壁脂代謝紊亂,脂質浸潤並在動脈壁積聚:
③血流衝擊在動脈分叉部位造成的剪下力,或某些特殊的解剖部位(如股動脈的內收肌管裂口處),造成的慢性機械性損傷。主要病理表現為內膜出現粥樣硬化斑塊,中膜變性或鈣化,腔內有繼發血桂形成,最終使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閉塞病變大致可分為:主-髂型、股-膕型、以及累及主-髂動脈及其遠側動脈的多節段型。患肢發生缺血性病變,嚴重時可引起肢端壞死。

宜與忌

1.較小動脈栓塞,如膕動脈肱動脈的分支栓塞,有足夠側支循環不影響肢體存活,需採用非手術治療法。
2.患肢置放於心臟平面位置,局部忌熱敷冷敷。合併有心臟病變並有心功能不全者,應給予相應處理。
3.四肢主要動脈乾的栓塞,應該在肢體未出現壞死前儘早手術,以恢復肢體的血流。
4.有時還需作伴行靜脈取栓術及小腿筋膜切開術等。如肢體已壞死,等分界線清楚後,作截肢或截趾術 。

疾病預防

高脂血症、高血壓、吸菸、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易患因素,亦是預防的重點。

安全提示

術前準備
採取各種措施糾正病,全身情況和幸心臟功能,採用抗凝和祛聚療法,抗凝劑選用肝素。術前靜脈注射50mg,手術中再給20~30mg。被動聚藥物選用低分子右鏇糖酐,術前即可開始靜脈滴注。

術後處理

1、繼續治療心臟疾病,恢復正常心律。
2、缺血的患肢重新獲得動脈血灌注後,會引起代謝變化,迅速影響全身。主要是酸中毒、高鉀血症和橫紋肌的酶值升高,要各級糾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