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區25個國家和12個未獨立地區的總統、政府首腦或外長在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簽署了加勒比國家聯盟成立紀要,加勒比國家聯盟 (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 -- ACS) 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
聯盟簡介
1990年舉行的加勒比共同市場協調委員會會議提出了建立加勒比國家聯盟的倡議。1992年召開的加勒比共同體首腦會議又提出了建立聯盟的構想。1993年6月,在巴哈馬舉行的加勒比共同體第14屆首腦會議一致決定,以加勒比共同體為核心,建立加勒比國家聯盟。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區25個國家和12個未獨立地區的總統、政府首腦或外長在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簽署了加勒比國家聯盟成立紀要,加勒比國家聯盟 (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 -- ACS) 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
聯盟是政府間的協調、協商和合作機構,其主要目的是加強各成員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社會等各個領域的合作,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本地區在國際經濟貿易組織中的利益,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最終建立一個廣大的自由貿易區。其核心是加勒比共同體。
2001年12月,第三屆首腦會議在委內瑞拉的瑪格麗塔島舉行。25個環加勒比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結束時發表了《瑪格麗塔聲明》,決定將加強在貿易、旅遊、運輸和對付自然災害方面的合作。
成立經過
1990年加勒比共同市場協調委員會會議提出建立加勒比國家聯盟的倡議。1992年舉行的加勒比共同體首腦會議提出建立新聯盟的構想。1993年6月,在巴哈馬舉行的加勒比共同體第14屆首腦會議一致決定,以加勒比共同體為核心,建立加勒比國家聯盟。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區25個國家和12個未獨立地區的總統、政府首腦或外長在哥倫比亞的海濱城市卡塔赫納簽署加勒比國家聯盟成立紀要,加勒比國家聯盟(簡稱加國聯)正式誕生。1998年10月被聯合國接納為觀察員。
聯盟宗旨
加強各成員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磋商、合作和協調行動,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本地區在國際經濟貿易組織中的利益,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最終建立一個廣大的自由貿易區。
聯盟成員
25個(2001年12月):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薩爾瓦多、墨西哥、格瑞那達、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尼加拉瓜、巴拿馬、聖基茨和尼維斯、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
準成員3個:法國(代表法屬蓋亞那、瓜德羅普和馬提尼克)、荷屬安的列斯和阿魯巴。
觀察員16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智利、厄瓜多、埃及、印度、義大利、韓國、荷蘭、摩洛哥、秘魯、俄羅斯、西班牙、英國、土耳其。
聯盟領導
秘書長諾曼·格文(Norman Girvan,牙買加人)。
部長理事會主席(2002年)吉列爾莫·奧古斯托·佩雷斯(Guillermo Augusto Perez, 宏都拉斯外長)。
組織機構
部長理事會是主要的決策機構。下設六個專門委員會:
1.貿易發展和對外經濟關係委員會;
2.環境和加勒比海保護及自然資源委員會;
3.科學、技術、衛生、教育和文化委員會;
4. 預算和行政委員會;
5.可持續旅遊委員會;
6.運輸委員會。
主要活動
截至2001年底,加勒比國家聯盟舉行了三屆首腦會議和六屆部長理事會會議。
1995年8月17日至18日, 加國聯第一屆首腦會議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舉行。25個國家和11個地區的共50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一致通過了《原則聲明》和《行動計畫》兩個檔案。
1999年4月16日至17日,加國聯第二屆特別首腦會議於在多米尼加首都聖多明各舉行。成員國13位總統、9位總理和法國等五國的部長出席了會議。會議通過了《聖多明各聲明》和《關於建立加勒比可持續性旅遊區的聲明》。會議討論了本地區政治、經貿、文化、交通、抗災、反毒等問題。
2001年12月11至12日,加國聯第三屆首腦會議在委內瑞拉的瑪格麗塔島召開。會議重點討論了9.11事件後地區可持續旅遊業發展等問題,並簽署了"瑪格麗塔宣言和行動計畫"和"建立加勒比可持續發展旅遊區協定"。會議還決定建立"大加勒比合作區",在可持續發展旅遊、貿易、交通運輸和自然災害防治等方面加強合作。會議支持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目標,但強調美洲自由貿易區應給發展中國家和小國以特殊待遇。
1995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 加國聯第一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瓜地馬拉城召開。代表們重申決心加強合作,成為一個貿易集團。
1996年12月12日至13日,加國聯第二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開。24個國家以及地區和有關國際組織的代表與會。會議決定設立“特別基金”,發展各國合作。決定接納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印度、義大利、西班牙為觀察員。
1997年11月27日至28日,加國聯第三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舉行。重申致力於民主、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加強一體化進程。會議接納俄羅斯、智利、埃及、秘魯、摩洛哥、阿魯巴和荷蘭為觀察員。
1998年12月10日至11日,加國聯第四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巴貝多首都布里奇頓舉行。來自23個成員國、3個準成員國和地區、14個觀察員國和14個地區及國際組織的代表以及4位特邀嘉賓出席了會議。會議確定了加勒比地區21世紀社會及政治發展日程表;主張採取政治和經濟措施來幫助全球化和地區開放進程中的小國經濟;關注受自然災害侵襲地區的預防、救災和重建工作;建議國際社會承認加勒比海為可持續發展的特別地區。會議接納荷屬安的列斯和阿魯巴為準成員,韓國為觀察員。
1999年12月12日至13日,加國聯第五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舉行。會議對加國聯秘書處官員進行了改選,選舉產生了部長理事會執委會成員。同意接納英國為加國聯觀察員。決定下屆會議將於2000年12月在宏都拉斯舉行。
2000年12月6日至8日,加國聯第六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宏都拉斯的聖佩德羅蘇拉市舉行。會議選舉了新的部長理事會執委會成員。同意接納土耳其為觀察員。
聯合國大會觀察員
觀察員國 | 聖座 | 巴勒斯坦 | ||
觀察員實體 |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 | 各國議會聯盟 | 馬爾他騎士團 |
觀察員組織 | 有常駐辦事處 | 非洲聯盟 | 亞非法律協商組織 | 加勒比共同體 |
中美洲統合體 | 大英國協秘書處 | 歐洲聯盟 | ||
國際民主和選舉援助學會 | 國際刑事法院 | 國際移徙組織 | ||
國際刑事警察組織 | 法語圈國際組織 | 國際海洋法法庭 | ||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阿拉伯國家聯盟 | ||
伊斯蘭會議組織 | 人口與發展夥伴 | 加勒比國家聯盟 | ||
無常駐辦事處 |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 | 非洲開發銀行 | 東南亞國家聯盟 |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禁止核武器組織 | 安第斯共同體 | 黑海經濟合作組織 | ||
薩赫勒—撒哈拉國家共同體 | 亞洲開發銀行 |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 ||
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 | 商品共同基金 | 獨立國家國協 | ||
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歐洲委員會 | 海關合作理事會 | ||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東非共同體 | 經濟合作組織 | ||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 | 古阿姆集團 | 歐亞經濟共同體 | ||
伊比利亞—美洲會議 | 印度洋委員會 | 美洲開發銀行 | ||
國際移徙政策發展中心 | 國際發展法組織 | 拉丁美洲經濟體 | ||
國際水道測量組織 | 拉丁美洲議會 | 東加勒比國家組織 | ||
拉丁美洲一體化協會 | 美洲國家組織 | 太平洋島國論壇 | ||
歐佩克國際發展基金 | 常設仲裁法院 | 上海合作組織 |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 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 | ||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