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活性成分與加工技術

功能性食品活性成分與加工技術

《功能性食品活性成分與加工技術》,作者:(加)石(shi,J.) 主編,魏新林 等 譯 ,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 本書介紹了功能性食品配料和加工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本卷的特色之一在於對超臨界流體萃取、高壓低極性水萃取、膜分離、蒸餾、脫水、食品巴氏殺菌、高壓滅菌以及ω-3脂肪酸微膠囊法和生物處理技術等方面同行評議過的資料進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功能性食品活性成分與加工技術

本書介紹了功能性食品配料和加工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本卷的特色之一在於對超臨界流體萃取、高壓低極性水萃取、膜分離、蒸餾、脫水、食品巴氏殺菌、高壓滅菌以及ω-3脂肪酸微膠囊法和生物處理技術等方面同行評議過的資料進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討。該書還涵蓋其他一些方面,包括:生物反應器設計中的微生物建模、超臨界流體中的生化反應、植物原料的超臨界流體萃取模型、加工過程中番茄紅素的穩定性、功能性食品的包裝技術、強抗氧化活性的水果和清除過氧亞硝基陰離子的生物學抗氧化機理。本書包含的16個章節是由處於功能性食品科技研究領域的最前沿的32個國際專家所著。

作者簡介 John Shi博士不僅是美國聯邦農業部和加拿大農業部的一名高級科研人員,也是蓋爾弗大學工程學院食品工程專業一名兼職教授。他撰寫了功能性食品Ⅱ——《生化特性和加工工藝》以及《亞洲功能性食品》兩本書,由CRC出版。1985年John Shi在中國浙江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並於1994年在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不僅是《食品科學與營養以及保健食品》雜誌的國際著名編輯,也是《藥膳》雜誌和《農業、食品與環境》雜誌的編輯委員之一。

目錄

第1部分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

1 超臨界技術在生物活性成分萃取中的套用

1.1 引言

1.2 相關概念及系統

1.3 在食品工業中的套用

1.4 影響萃取率的因素

1.5 小結

參考文獻

2 超臨界流體萃取過程中的食品組分溶解度及其回收率

2.1 引言

2.2 SFE中食品組分的溶解度

2.3 超臨界CO2萃取下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2.4 溶解度預測

2.5 小結

參考文獻

3 超臨界流體萃取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的建模

3.1 植物成分的超臨界萃取

3.2 萃取床及破碎、完整細胞理論

3.3 物料平衡及活塞流方程模型

3.4 超臨界萃取種子油

3.5 精油的超臨界流體萃取

3.6 超臨界萃取技術的整合平衡

3.7 流動形式

3.8 萃取曲線的初步評估

3.9 小結

致謝

術語表

參考文獻

4 超臨界流體中的生化反應

4.1 引言

4.2 非傳統介質中的酶催化

4.3 超臨界流體中酶的催化反應

4.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部分 加壓低極性水提取,膜分離,蒸餾和脫水技術

5 植物產品中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加壓低極性水提取

5.1 引言

5.2 加壓低極性水提取的工藝

5.3 加壓低極性水提取的套用

5.4 植物原料中活性物質加壓低極性水提取的建模

5.5 結論

參考文獻

6 真空蒸餾提純橘皮油

6.1 引言

6.2 橘皮油的工業規模純化

6.3 結論

參考文獻

7 保持生物活性成分的脫水技術

7.1 引言

7.2 生物物料的乾燥

7.3 生物物料的加熱

7.4 生物物料的質量變化

7.5 人工乾燥

7.6對流乾燥

7.7 滾筒乾燥

7.8 噴霧乾燥

7.9 流化床乾燥和噴動床乾燥

7.10 冷凍乾燥

7.11 真空乾燥

7.12折射窗乾燥

7.13 太陽能幹燥

7.14聯合乾燥

7.15 微波真空乾燥

7.16 熱泵混合乾燥

7.17 結論

摘要

致謝

參考文獻

8 膜分離技術在生物活性成分處理中的套用

8.1 引言

8.2 膜技術的基本原理

8.3 套用

8.4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第3部分 生物加工技術

9 生物加工技術用於營養補充劑的生產

9.1 引言

9.2 生物化學產品和營養補充劑生物產品

9.3 脂質營養補充劑

9.4 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

9.5 大分子營養食品

9.6 生物加工設計

9.7 加工分析學

9.8 加工經濟學

9.9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10 營養製品生物反應器設計的微生物模型

10.1 引言

10.2 木糖醇

10.3 非結構微生物生長模型概述

10.4 非結構化、單營養限制模型

10.5 抑制模型

10.6 多底物或營養限制模型

10.7 產量參數

10.8 溫度的影響

10.9 動力學速率表

10.10 生物反應器設計

10.11 分批反應器

10.12 連續攪拌罐反應器(CSTR

10.13 具備細胞循環的CSTR

10.14 補料分批體系

10.15 生物反應器設計策略

10.16 建立葡萄糖/木糖的利用模型和用假絲酵母形成產物

10.1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4部分 保藏和包裝技術

11 食品巴氏殺菌法和高壓滅菌法

11.1 引言

11.2 超高流體靜壓(uHHlP)處理法

11.3 高密度二氧化碳(DCO2)處理法

11.4 高壓技術的潛力和結論

參考文獻

12 ω-3脂肪酸的微膠囊化與運輸

12.1 引言

12.2 食品添加物——ω-3脂肪酸

12.3 將ω-3油類混入食物

12.4 微膠囊化

12.5 ω-3油的微膠囊工藝

12.6 微膠囊包被的ω-3成分的特性

12.7 ω-3油脂食品運輸系統

12.8 食品中添加ω-3油脂所需要素

參考文獻

13 功能性食品包裝技術

13.1 引言

13.2 功能性食品的適用包裝規範

13.3 包裝材料的選擇

13.4活性包裝

13.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部分 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成分及其特性

14 生物抗氧化機制:過氧化亞硝酸鹽的抑制

14.1 引言

14.2 活體內的過氧化亞硝酸鹽結構

14.3 類胡蘿蔔素

14.4 結論

14.5 小結

參考文獻

15 食品加工中番茄紅素的穩定性

15.1 引言

15.2 番茄紅素的理化性質

15.3 加工過程中番茄紅素的降解

15.4 食品加工中番茄紅素的異構化

15.5 小結

參考文獻

16 功能性食品——高抗氧化性的水果

16.1 引言

16.2 水果中的抗氧化劑h

16.3 采前因素的影響

16.4 采後處理的影響

16.5 加工處理的影響

16.6 遺傳工程技術

16.7 小結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