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利川,古為廩君國地。周屬巴國地。秦屬黔中郡。漢屬南郡胊忍縣地。
三國初屬荊州建平郡。蜀漢建興八年(230),置南浦縣,屬巴東郡。晉、宋、齊、梁因之。北朝北周置鹽水縣,為亭州資田郡附郭縣。
隋開皇初,廢郡存州、縣。隋大業初改亭州為庸州,置清江郡,鹽水為庸州清江郡附郭縣。唐省庸州入施州,改清江郡為清化郡,省鹽水縣入清江縣。五代仍唐之舊。
宋,復改清化郡,隸夔州路,清江縣下置都亭鄉,為今利川縣地。南宋,縣南屬龍渠縣地。元,廢郡,以施州隸夔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並清江縣入施州,二十五年復置清江縣,以附都亭鄉蠻洞置施南宣撫司、忠孝安撫司。明玉珍據蜀,置忠路宣撫司。
明立施州衛領所及諸土司,境內為都亭里及施南宣撫司、忠路安撫司、忠孝安撫司、劍南長官司;嘉靖中置上、下支羅二百戶所;天啟中置沙溪宣慰司。清,廢指揮、千百戶,設流衛。康熙四年(1665),改沙溪宣慰司為宣撫司,改劍南長官司為建南長官司,余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諸司如故。雍正六年(1728)裁施州衛,領於巡荊道歸州。
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以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5土司、上下支羅及原恩施縣之都亭里地為利川縣,隸巡荊道施南府。
民國初,屬湖北省荊南道,後改施鶴道,廢道後直屬省。民國十七年(1928)屬鄂西行政委員會。二十一年(1932)屬第十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1936)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14日,利川解放,隸屬湖北省恩施專區。
1970年屬恩施地區。
1983年撤恩施地區,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隸鄂西州。
1986年建利川市,仍隸於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利川市隸屬於該州至今未變。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利川市位於鄂西南隅,地處巫山流脈和武陵山北上余支交會部,為清江、鬱江發源地。境內萬山重疊,溝壑縱橫,道路崎嶇,關隘四塞,歷為楚蜀屏障、軍事重地。地跨東經108°21′~109°18′、北緯29°42′~30°39′之間。東與恩施市接壤,南與鹹豐縣毗連,西南與重慶黔江區、彭水縣相鄰,由西至北依次與重慶石柱縣、萬州區、雲陽縣、奉節縣毗連。地形地貌
利川市,屬雲貴高原東北的延伸部分,地處巫山流脈與武陵山北上余脈的交匯部,山地、峽谷、丘陵、山間盆地及河谷平川相互交錯。鍾靈山-甘溪山-佛寶山呈東西走向,橫亘於市境中部,將全境截分為南北兩半。南部山高坡陡,溝谷幽深,地形複雜。齊岳山為境內最大山,成為鄂渝邊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寒池山為境內最高山,海拔2041.5米。東南星斗山-人頭山-雷音山與西南掛子山-大木峰-九條嶺環繞東南、西南邊境。西南部鬱江出境處河涌為境內最低點,海拔315米。
水文條件
發源於境內的清江、鬱江、毛壩河、梅子水、磨刀溪等河流,順著地質構造和山勢走向奔流出境,呈典型的放射狀水系。西南部鬱江出境處河涌為境內最低點,海拔315米。主要河流有:屬於由西向東流入長江的清江水系;由東南、西南流人烏江的鬱江、毛壩河的烏江水系;西部流入石柱河、西北和東北流人長江的建南河、磨刀溪及梅子水的長江水系。最大河為清江、鬱江。清江發源於西部的都亭山,鬱江發源於福寶山。境內多年平均降水總量59.19億立方米,水多年平均徑流深802毫米,徑流總量37.02億立方米。(數據截至2012年)氣候條件
氣候為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山巒起伏,溝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氣候差異明顯,為典型的山地氣候。夏無酷暑,雲多霧大,日照較少,雨量充沛,空氣潮濕。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帶,四季分明,冬暖夏熱,年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1300至l600毫米,日照時數1409.2小時。海拔800至1200米的二高山地帶,春遲秋早,潮濕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氣溫12.3℃,無霜期232天,年降水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時數1298.9小時。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氣候寒冷,冬長夏短,風大雪多,易澇少旱,年平均氣溫11.1℃,無霜期210天,年降水量1378毫米,日照時數1518.9小時。主要災害性氣候有:低溫連陰雨、乾旱、暴雨洪澇、大風冰雹等。利川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光照不足,熱量偏低,降水量充沛,氣候差異明顯。(數據截至2012年)行政區劃
利川市轄都亭、東城2街道,謀道、汪營、團堡、柏楊壩、忠路、建南、毛壩7鎮,南坪、沙溪、文斗、元堡、涼霧5鄉。居民委員會13個,村民委員會575個。行政區名 | 政府駐地 | 常駐人口(人) | 國土面積(平方千米) | 轄區 |
都亭街道辦事處 | 都亭 | 80586 | 31.2 | 5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 |
東城街道辦事處 | 東城 | 40001 | 90.1 | 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 |
謀道鎮 | 謀道溪 | 44236 | 340 | 1個居委會,55個村委會 |
汪營鎮 | 汪家營 | 60984 | 524 | 4個居委會,47個村委會 |
團堡鎮 | 團堡寺 | 59580 | 446.6 | 56個村委會 |
柏楊壩鎮 | 柏楊壩 | 60771 | 554 | 1個居委會,57個村委會 |
忠路鎮 | 忠路 | 59539 | 515.1 | 1個居委會,60個村委會 |
建南鎮 | 建南 | 47264 | 303.3 | 54個村委會 |
涼霧鄉 | 涼霧山 | 43379 | 425 | 45個村委會 |
元堡鄉 | 元堡咀 | 23067 | 263 | 26個村委會 |
南坪鄉 | 南坪 | 35593 | 148 | 21個村委會 |
毛壩鎮 | 毛壩 | 25913 | 338 | 44個村委會 |
沙溪鄉 | 沙溪 | 21674 | 287 | 22個村委會 |
文斗鄉 | 文斗 | 50015 | 492.8 | 56個村委會 |
福寶山生態綜合開發區 | 1492 |
自然資源
全市國土總面積46.0267萬公頃
人平0.56公頃。其中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面積占7%;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二高山占41%;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面積占52%。在國土總面積中,耕地面積為104880.4公頃,占總面積的22.9%;園地面積為4798.2公頃,占總面積的1%;林地面積為223865.6公頃,占總面積的48.6%;城鎮、村莊、獨立工礦用地11574.83公頃,占總面積的2.5%;牧草地2386.3公頃,占總面積的0.5%;交通用地4725.73公頃,占總面積的1%;水域用地7149.62公頃,占總面積的1.6%;未利用土地100885.84公頃,占總面積的21.9%。 境內多年平均降水總量59.19億立方米,產水多年平均徑流深802毫米,徑流總量37.02億立方米,人均占有徑流量500多立方米,比中國人均值多一倍以上。
境內生物、礦產、水能、風能資源豐富
現有維管植物191科、557屬、1037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3種,二級保護樹種12種,三級保護樹種13種。境內盛產壩漆、黃蓮、蓴菜,也是地球上的珍稀孑遺樹種水杉樹的發祥地,因此利川被譽為壩漆之鄉、黃蓮之鄉、蓴菜之鄉、水杉之鄉。有野生動物100餘種,主要糧食作物10餘種,家畜家禽10餘種。礦產資源門類齊全,已初步探明有43種,111處礦點,天然氣、滷水、煤炭、生物礁、石膏、石灰石蘊藏量較大。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1.3萬千瓦,可開發量17.13萬千瓦,現已開發的總裝機容量6.5695萬千瓦。風能資源蘊藏量50萬千瓦,可開發量36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814640人,其中少數民族376853人,占總人口的46.2%,其中土家族311558人,占總人口38.24%。苗族60906人,占總人口的7.48%,其他少數民族4389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54%。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戶籍人口89.91萬人,少數民族53.22萬人,占總人口的59.2%,其中:土家族47.13萬人,占52.43%;苗族5.46萬人,占6.07%;蒙古族0.22萬人,占0.2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0.41萬人,占0.45%。
2011年,年末全市總人口為90.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2997人,出生率為14.4‰;死亡人口5250人,死亡率為5.8‰;自然增長率為8.6‰。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5.7:100。
民族
利川市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壯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滿族等11個少數民族,人口376853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6%。其中:土家族311558人,占全市總人口的38%,苗族60906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4389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5%。
經濟發展
綜合發展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647655萬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一產業增加值254477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49244萬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243934萬元,增長15.0%。三次產業的比重為39.29:23.04:37.67。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0.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6.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1.2%。全年財政總收入114758萬元,比上年增加26275萬元,增長29.7%。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78.2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5.97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01.12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39千公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8.61千公頃,增加0.29千公頃;菸葉種植面積8.62千公頃,增加1.95千公頃;藥材播種面積9.50千公頃,增加0.33千公頃;蔬菜、瓜類種植面積34.41千公頃,減少0.02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359500噸,比上年增加7572噸,增產2.2%,其中,夏糧產量68225噸,增加8471噸,增產14.2%;秋糧產量291275噸,與上年持平。全年油料產量11835噸,增產18.3%。菸葉產量20179噸,增產47.1%。蔬菜產量585508噸,增產6.5%。茶葉產量11450噸,增產16.8%。水果產量28600噸,減產6.5%。
全年生豬出欄80.51萬頭,比上年增加0.39萬頭。牛出欄2.67萬頭,減少0.16萬頭。家禽出籠241.70萬隻,增加7.96萬頭。年末生豬存欄77.54萬頭,比上年增加5.97萬頭。牛存欄8.41萬頭,減少0.05萬頭。家禽存籠192.69萬隻,減少58.92萬隻。
全年肉類總產量79559噸,比上年增加486噸。其中,豬肉產量68433噸,增加416噸;牛肉產量5455噸,增加333噸;羊肉產量1157噸,增加285噸;家禽產量4463噸,增加76噸。
全年水產品產量2344噸,比上年增加85噸。
全年木材產量61169立方米,比上年降低27.1%。
第二產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23712萬元,比上年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8572萬元,增長20.6%。全市共有規上工業企業32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年發電量56455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0.5%;精製茶產量4200噸,增長1.2%;大米產量119980噸,增長29.2%;鮮冷藏凍肉產量9373噸,增長57.3%;飼料產量73779噸,增長33.6%:人造板產量93532立方米,增長2.9倍;水泥產量410929噸,下降17.0%;中成藥產量769噸,下降1.4%。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6898萬元,比上年增長53.5%。
第三產業
建築業發展全年全市建築業實現總產值47399萬元,比上年下降0.9%,實現增加值25532萬元,增長19.6%。全市具有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11家,從業人員1817人。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0218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分城鄉看,城鎮投資382962萬元,增長10.0%;農村投資67256萬元,增長42.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63559萬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商品住宅投資47588萬元,增長16.7%。商品房銷售面積37.76萬平方米,增長48.7%。商品房銷售額106665萬元,增長1.1倍。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7013萬元,比上年增長18.0%。分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70716萬元,增長19.3%;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6297萬元,增長14.9%。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37619萬元,增長11.2%;零售業零售額207617萬元,增長25.3%;住宿業零售額11853萬元,增長9.2%,餐飲業零售額17988萬元,增長16.4%。全年貨物出口總額373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6倍。
交通郵電旅遊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6251萬元,比上年增長16.3%。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裡程4229公里,比上年增加24公里,其中等級公路3531公里,比上年增加2124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34672輛,比上年末增長13.4%,其中載客汽車擁有量20804輛,增長13.6%。載貨汽車擁有量13868輛,增長13.6%。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1061萬元,比上年增長62.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305萬元,增長27.2%;電信業務總量24756萬元,增長74.7%。全市固定電話用戶年末達到17600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7820戶,農村電話用戶9780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424022戶。年末全市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441622戶。電話普及率達到48.7部/百人。
全年國內旅遊人數430.1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7.3%。國內旅遊收入175164萬元,增長46.2%。旅遊外匯收入10.38萬美元,增長8.6%。
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14758萬元,同比增長29.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7069萬元,增長26.0%。稅收收入44240萬元,增加10418萬元,增長30.8%。全年財政支出313485萬元,同比增長19.2%。
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837599萬元,比上年末增長29.5%,其中居民儲蓄存款586905萬元,增長22.9%。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60250萬元,增長43.9%。
交通設施
利川交通條件便利。318國道,宜萬鐵路和滬渝高速橫貫全境,渝利鐵路動車組2013年12月29日已通車、利萬高速公路已全面動工,市城東距恩施機場、西距萬州機場均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
到2010年底,全市通車總里程達到4205公里,全市575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村通公路,包括國省縣鄉道代通,224個村公路實現了硬化或黑色化。境內的G50滬渝高速、318國道是連線東西部的重要交通要道。246省道,(利川--奉節)_公路起於利川城區,止於重慶奉節交界的土地埡口,全長65.54公里。248省道(湖北利川--湖北鹹豐--湖南龍山)連線利川鹹豐兩地。236省道貫通利川重慶石柱兩地。宜萬鐵路和正在修建中的渝利鐵路是滬漢蓉高速鐵路的一部分。2009年11月30日,重慶市規劃局正式批覆了萬州至利川高速公路(利萬高速)規劃選址。這條高速公路全長105公里,成為渝鄂高速公路第三通道,建成後,從利川驅車到萬州只需1.5個小時。利川境內鐵路線長度60公里,在建39公里。利川火車站有通往北京、武漢、廣州、成都、重慶、杭州等方向的列車。2013年12月28日,隨著重慶北站開往利川的D2266次在9:10列車的開出,標誌著渝利鐵路全線貫通,利川到重慶的最快只需2個半小時。利川從此搭上了陸上航班。
汽車站
2012年南方客運站發車時刻表出發站 | 到達站 | 出發時間 | 車型 | 出發站 | 到達站 | 出發時間 | 車型 |
---|---|---|---|---|---|---|---|
利川 | 宜昌 | 06,00-19,00客滿發 | 長轎 | 利川 | 毛壩 | 07,00-18,30每30分 | 中巴 |
利川 | 萬州 | 06,40-15,30每50分 | 大巴 | 利川 | 南坪 | 06,30-18,30每30分 | 中巴 |
利川 | 恩施 | 06,00-17,00每15分 | 長轎依維柯 | 利川 | 沙溪 | 06,00-17,00每40分 | 中巴 |
利川 | 鹹豐 | 07,00-16,00每60分 | 長轎,小巴 | 利川 | 馬坪 | 06,30-18,00每20分 | 中巴 |
利川 | 來鳳 | 07,0013,00 | 中巴 | 利川 | 長樂 | 07,30-18,00每40分 | 中巴 |
利川 | 石壩 | 06,40-18,30每5-7分 | 中巴 | 利川 | 小河 | 08,3015,30 | 中巴 |
利川 | 團堡 | 06,40-18,30每10分 | 中巴 | 利川 | 獅子壩 | 12,3010,30 | 中巴 |
利川 | 柏楊 | 06,40-18,30每15分 | 中巴 | 利川 | 牡羊塘 | 06,50-17,00每40分 | 中巴 |
利川 | 謀道 | 07,00-15,30每30分 | 中巴 | 利川 | 齊躍橋 | 07,00-18,30每30分 | 中巴 |
利川 | 忠路 | 06,00-17,00每30分 | 中巴 | 利川 | 馬前 | 06,50-18,00每30分 | 中巴 |
利川 | 建南 | 06,30-17,00每40分 | 中巴 | 利川 | 長坪 | 7,0015,00 | 中巴 |
火車站
利川火車站涼霧火車站齊岳山火車站公交線路
土橋 市政府1 | 香蓮,藥業-大塘 | 香蓮藥業 | 經濟林場 | 東城辦事處 | 東門大橋 | 東方城 | 燈塔苑 | 和平路 | 清江,小區 | 丹桂園 | 天橋 | 怡興大廈 | 西門大橋 | 西門客運站 | 都亭衛生院 | 利川五中 |
2 | 火車站-,馬尚,坳 | 馬尚坳 | 白,鵲山 | 求男台 | 楊柳寺 | 香蓮藥業 | 東門大橋 | 燈塔苑 | 清江小區 | 丹桂園 | 天橋 | 市政府 | 南門大橋 | 榨木,居委會 | 火車站 | |
3 | 天然氣站-清江水泥 | 天然氣站 | 清江半島 | 傳媒廣場 | 人民廣場 | 清江小區 | 丹桂園 | 天橋 | 西門大橋 | 西門客運站 | 烏龜石加油站 | 木高橋 | 羊子嶺 | 旗桿,中學 | 旗桿村 | 清江水泥廠 |
4 | 火車站-元堡 | 火車站 | 榨木居委會 | 南門客運站 | 市政府 | 天橋 | 丹桂園 | 清江小區 | 和平路 | 燈塔苑 | 涼橋 | 岩洞,寺 | 馬橋 | 理智坳 | 小塘 | 元堡 |
5 | 火車站-,騰龍,洞 | 火車站 | 榨木居委會 | 南門客運站 | 天橋 | 丹桂園 | 清江小區 | 和平路 | 金龍大廈 | 清江捲菸廠 | 財苑巷 | 左岸麗川 | 騰龍國際酒店 | 旅遊路 | 騰龍洞 | |
6 | 火車站-火車站 | 火車站 | 南門客運站 | 市政府 | 天橋 | 逸園廣場 | 市一中 | 福利院 | 金龍大廈 | 清江捲菸廠 | 市法院 | 騰龍國際 | 城南加油站 | 岩洞寺 | 米蘭春天 | 火車站 |
7 | 大牌坊-,櫻桃樹 | 大牌坊 | 市法院 | 財苑巷 | 清江捲菸廠 | 燈塔苑 | 和平路 | 清江小區 | 丹桂園 | 天橋 | 天橋北 | 逸園廣場 | 世紀家園 | 太平塘 | 鐵爐,寨風景區 | 櫻桃樹,殯儀館 |
8 | 大牌坊-大牌坊 | 大牌坊 | 騰龍國際 | 中心客運站 | 涼橋路 | 加氣站 | 清江半島 | 六和路 | 清江大道 | 江源街 | 清源,大道 | 加氣站 | 燈塔苑 | 金龍北路 |
社會環境
教育
2011年,利川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02所。包括幼稚園52所,國小314所(其中教學點171個),國中29所(其中民辦國中1所),高中5所,職校和特校各1所。
利川市在校學生103799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3867人,國中28489人,國小57251人,職業中學4066人,特殊教育126人。全市專職教師5642人,其中普通高中663人,師生比1:20.9;國中1699人,師生比1:16.8;國小3106人,師生比1;18.4;職業中學151人,師生比1:26.9;特殊教育24人,師生比1:5.3。
科技
2011年,利川市共有技推廣服務機構101個,農民技術協會43個,市直專業學會16個,信息服務中心36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700人。共完成申報10項國家級、省級科技項目,爭取無償資金支持160萬元,已到位125萬元。全年共有1萬餘人接受農村實用技術培訓,5300餘人接受勞動力轉移就業科技培訓。
文化
2011年,利川市共送戲下鄉演出170場(次),接待農村觀眾11。2萬人,完成各類各級接待性演出10場。全市共有32支社區文藝隊,28支健身隊。完成了民族歌舞音畫《金那銀兒梭》的策劃、創作、編導、排練工作,在湖北劇院成功上演。編輯了《利川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收錄了不可移動文物點264處,其中古遺址24處,古墓葬92處,古建築64處,石窟寺及石刻13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68處,其他3處。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4%。
衛生
2011年,利川市共有衛生機構74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5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技術人員200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58人,註冊護士879人。衛生機構床位2429張。
社保
2011年,利川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39764人,比上年末增加12982人。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89636人,增加284507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32281人,增加809人。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757771人,增加919人。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16519人,增加1750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73190人,增加14847人。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950張。
2011年,有農村社會福利院18所,五保供養對象2410人,其中集中供養756人,分散供養1654人,全年發放五保供養資金455.68萬元。
2011年,共實施大病醫療救助3606人,救助醫療費636.39萬元,支出五保集中供養對象門診醫療費15萬元,資助農村困難民眾參合64974人188.82萬元,資助城市低保參保6231人18.69萬元。合計支出救助醫療資金858.9萬元。
宗教
天主教:1837年天主教傳入利川,並在花梨嶺設經堂。隨著傳教活動的展開,利川先後有多處設立了教堂。新中國成立之後,天主教傳播、神甫及其房產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1978年後,利川部分教堂重新修繕恢復,神職人員的地位也得到了匡正明確。
佛教:東晉鹹康年間來鳳建成仙佛寺,利川即有居民前去頂禮膜拜,此後,佛教便在利川傳播開來。至清末,利川境內佛寺林立。每逢廟會,香客雲集。在改士歸流(清雍正十三年)之前建成寺廟34座。隨後的幾百年中,因為時局的變遷,寺廟被毀或占用。2008年,經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批覆同意,湖北利川市重建白雲寺。建成後的白雲寺是利川市第一座合法佛教寺廟。
城市建設
2006年,市域生產總值達36.6億元,年均增長8.9%;三次產業結構從2003年的42.3:32.7:25.0調整為39.2:35.7:25.1。一是四大工業支柱初顯活力。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1.5億元,年均增長13.0%,其中,能源、醫藥、建材、食品等支柱工業實現增加值1.8億元。工業園區建設起步較好。二是農村經濟發展勢頭強勁。預計實現農業增加值14.33億元,年均增長4.5%。菸葉、畜牧、茶葉、藥材、蔬菜、林果等六大主導產業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制定了新農村建設規劃,14個示範點建設穩步推進。三是旅遊熱市格局初步形成。騰龍洞第一期工程順利竣工;到2006年,可實現旅遊收入 6000萬元;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和旅遊市場秩序逐步規範。
2003-2006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9億元,共實施71個重點建設項目。宜萬鐵路利川段路基工程、橋墩已分別完成70%、100%,隧道已貫通20.3千米;滬蓉西高速公路利川段已完成土石方560萬立方米、橋樑下構 9.8萬立方米,貫通隧道8.1千米;完成了城網改造、天然草場植被恢復、香連藥業GMP異地改造等項目;啟動了龍橋電站、城區垃圾處理場等項目建設;齊岳山風力發電項目特許招標。財政金融平穩運行。2006年,可完成全地域財政收入3.95億元,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3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6.5%、8.4%;實現財政支出4.67億元。安排5697萬元支持企業改制,並安排2205萬元資金消化了鄉鎮歷年的財政赤字。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27.3億元,貸款餘額達到12.4億元。共簽訂招商引資契約49個,實際到位資金6.22億元;直接利用外資79.7萬美元;出口創匯企業達到6家,累計實現外貿出口額218萬美元。
利川市轄14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設有民族宗教事務辦公室),575個村,6830個村民小組,234100戶,823340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壯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滿族等11個民族,人口376853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6%。其中:土家族311558人,占全市總人口的38%,苗族60906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4389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5%。全市有民族貿易企業54家,民族特需用品生產企業2家(民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民族鑄造廠)。有民族中國小14所(民族中學11所,民族國小3所),在校學生17090名,教職工941人。
民風民俗
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是土家族山民慶祝豐收、歡慶勝利的一種舞蹈,土家語稱“舍巴”,漢語稱作“擺手”,主要流行於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區,跟清江流域的土家族的跳喪舞形成鮮明的對比,故有“南擺手北跳喪”之說。恩施州來鳳縣河東還保留著地道、原汁原味的跳擺手舞的習俗,每逢擺手舞節,身穿土布長衫、頭纏青色絲帕的男子和身著土布服飾的女子,匯集於擺手堂前,盡情地歡舞。來鳳縣城也修建有“神州第一擺手堂”,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行盛大的擺手舞節日盛會。
土家服飾
土家族服飾接近生活型、實用型。民國以來,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頭巾,男人以青、藍、白或條紋布為主,長二三米,一圈圈地纏繞在頭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則多為青絲帕或自印花頭巾,絲帕薄如蟬翼,最長達七、米,是婦女終生陪伴之物,死後必以帕縫頭入葬。衣服以青、藍、白、印花布為主,男穿對胸衣,雙排七至十一扣,俗稱蜈蚣扣,袖口、領口及褲管末端加花邊;女人則右開襟,袖大而短,飾花邊,掛銀銅佩飾,俗稱“滿襟”,有滿清道風:未出閣少女著花衣,講究大紅大綠;小孩喜戴菩薩帽,虎頭帽;男鞋多為青藍布,女人穿繡鞋:姑娘出嫁時必穿“露水衣”,上著鮮艷桃花繡衣,下著八幅羅裙,與土老司八幅羅裙有異曲同工之妙。據大文豪沈從文考證,八幅羅裙是正宗土家裝。利川燈歌
2010年,湖北省利川市的“利川燈歌”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音樂項目類別。“毛古斯”,土家族語為“拔步長”,是老公公的意思。它是土家族紀念祖先開拓荒野,捕魚狩獵等創造的一種古老舞蹈。形式風格,異常古樸、別致。
跳演“毛古斯”,需十五六人組成,為首的祖輩叫“拔步長”,其他的是小輩兒孫。無論輩份高低,渾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樹葉包紮,甚至臉面也用稻草樹葉遮蓋住,頭上還要扎五條大棕葉瓣子,四根稍彎,分向四面下垂。“毛古斯”舞,從動作到內容,都別具一格。演出自始至終,講土話、唱土歌,形態滑稽,詼詣有趣。碎步進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擺,渾身顫動。搖頭聳肩,茅草刷刷作響,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獷的儀態。
跳“毛古斯”的形式,相當自由,不受內容的限制。被稱為古老文化藝術的“活化石”。
肉連響
肉連響是產生於利川市都亭、汪營、南坪一帶,流行於全市的民族民間舞蹈。舞蹈主要以手掌擊額、肩、臉、臂、肘、腰、腿等部位,發出有節奏的響聲,人們習慣稱之為“肉連響”。肉連響起源時代無詳考。肉連響主要動作有:“秧歌步”、“穿掌吸腿跳”、“顫步繞頭轉身”、“鴨子步”、“雙打”、“十響”、“七響”、“四響”、“三響”等。在動律上講究“圓轉”,順著相擊部位不斷改變身體傾斜角度,柔美協調。肉連響本無唱腔和伴奏,藝人根據表演的需要,加上舌頭和手指彈動聲響伴奏,增加舞蹈的歡樂氣氛。
土司制度
從唐至明,封建王朝曾先後對西南少數民族實行羈縻州縣和土司制度。明洪武初年,開始在少數民族地區設屯置所,舉辦儒學,“文武相維,土流間用”。至明末,境內共有支羅、官渡、硃砂、馬橋、木棧、孫家、九渡、三渡、忠孝、馬道、松木、元里、中壩、擂鼓、太平等屯10餘處,逐漸衝破了長期形成的“蠻不出境、漢不入峒”的禁錮。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支羅土司黃中反明被平,改流置支羅所。明萬曆十四年(1586),龍陽垌土司歸流,編籍萬縣。清雍正十三年(1735),境內所存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等5土司全部改土歸流,次年置利川縣。結束境內土司制度的歷史。民國時期,境內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業已形成。長期居住在境內的少數民族以土家族、苗族及侗族為主,舊時統稱為“本地人”或自稱為“土家人”、“苗家人”和“侗家人”,各自地小集居的範圍內保持著自己的一些民族風俗和習慣。
旅遊資源
利川境內有古遺址13處、古墓葬11處、崖墓14處、古建築13處、古石刻6處、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地6處,均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大水井古建築群落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魚木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塘摩崖題刻、團堡石龍寺、南坪如膏書院、忠路三元堂、涼霧花梨嶺天主教堂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南古代巴人崖葬遺址、謀道諶家牌坊、南坪如膏書院、團堡石龍寺等6處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騰龍洞
騰龍洞風景區,距利川市城區7公里,景區總面積69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險、奇、幽、秀而馳名中外。騰龍洞景區由水洞、旱洞、鯉魚洞、涼風洞、獨家寨及三個龍門、化仙坑等景區組成,整個洞穴系統十分龐大複雜,容積總量居世界第一,騰龍洞口高72m,寬64m,洞內最高處235m,初步探明洞穴總長度59.8km,其中水洞伏流16.8km,洞穴面積200多萬m2。洞中有5座山峰,10個大廳,地下瀑布10餘處,洞內終年恆溫14-18℃。198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審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又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5月,騰龍洞榮膺國家AAAA級景區,2011年9月,騰龍洞被評為"靈秀湖北十大旅遊名片"之一。
朝陽洞
朝陽洞景區位於利川市南坪鄉朝陽村,距重慶萬州區80公里,離利川市城區23公里,距"318"國道乾堰塘處3公里。初步探測考察洞穴長10餘公里,整個洞穴沿齊岳山脈腹部延伸。朝陽洞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特徵,洞內水洞旱洞相連,最具特色的資源有五指石、銀河響水、野生峽和戲樓。尤其是蓬萊仙境大廳--石筍、石柱潔白如玉。首期洞內開發1.8km,洞中可游“聚仙廳”,跨“銀河響水”,過“野生峽”,進"寶德門",觀"蓬萊仙境"。2009年12月16日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區景區。玉龍洞
玉龍洞AA級風景區,地處團堡鎮北8公里梨樹鄉櫻桃井村的一個半坡上。洞口高5.7米,寬12米,為人工開鑿。支洞有三,左一右二,全長1630米。主洞最高處80米,最寬處40米,最窄處0.6米。因洞內化學沉積物潔白如玉,且洞中一景酷似飛龍,故名玉龍洞。該洞分上、中、下三層,洞內終年恆溫14-18攝氏度,僅中層洞穴面積就有10餘萬平方米,中層洞有各種景觀80多處。玉龍洞主要有一條主洞和三個支洞,主洞最高處80米,最寬處40米,最窄處0.6米,三個支洞左一右二,全長1630米。景點主要有“擎天玉柱”、“洞中舞廳”、“天鵝孵蛋”、“雨後春筍”、“群象迎賓”、“萬壽宮”、“玉龍飛騰”、“泉奏八音”、“金蛋銀窩”、“慈禧皇冠”、“石林大觀”、“九龍杯”等。
佛寶山
國家AAAA級景區佛寶山大峽谷漂流風景區位於國家級生態農業旅遊示範區——佛寶山生態旅遊區境內,是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東距利川市城區、火車站僅28公里,距G50滬渝高速佛寶山出口僅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區由高洞岩瀑布群、大峽谷漂流、佛寶山水庫、白雲寺等組成,總面積44.5平方公里。佛寶山大峽谷漂流是佛寶山生態旅遊區的核心項目,漂流河道河道全長5.8公里,落差165米,河道上游為1100萬立方米的佛寶山水庫。佛寶山平均海拔1350米。佛寶山屬於巫山余脈,是清江和鬱江“兩江”的發源地,境內山峰逶迤,峽谷巍峨,水源豐沛、森林茂密,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全年最高氣溫27℃,夏天平均氣溫23℃,是渝東鄂西著名的避暑聖地、“中國西部涼城”。同時,這裡植物資源異常豐富,是“世界蓴菜之都”和“中國黃蓮之鄉”。
水杉王
利川謀道鎮生長著一棵古老蒼桑、龍骨虬枝、高大挺拔的水杉樹,樹高35米,胸徑2.5米,冠幅22米,樹齡達600多年。它是世界上樹齡最大、胸徑最粗的水杉母樹。1941年,國民黨中央大學乾鐸教授首先發現了這棵古樹,後經植物學家胡先驌、鄭萬鈞教授鑑定為水杉,並於1948年發表了《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種》論文,推翻了“水杉早已滅絕”的定論,一時轟動世界植物學界。這棵古樹就被稱作“天下第一杉”、“植物活化石”、“世界水杉爺”、“水杉王”等。
謀道水杉樹的發現,被稱為二十世紀植物學上的最大發現,利川也成了國內外公認的“水杉之鄉”。利川擁有水杉母樹5740棵,每年產籽1000公斤左右。
大水井景區
大水井景區是國家級AA景區,坐落於世界優秀名歌之一《龍船調》的發源地--利川市柏楊壩鎮。整個建築群由李亮清莊園、李氏宗祠、李蓋武莊園三部分組成,它像一首由土家嗩吶、木笛、葉笛、鑼鼓加西洋長號奏出的三部曲,演繹著一個家族的榮與辱,興與衰,凝固了一個民族的建築文化史。建築群共占地2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2萬平方米,共有24個天井,200餘間房屋。建築時間由明末直至1949年,先後長達300餘年。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利川黃連
利川黃連,唐代即為貢品,是傳統名貴中藥材。人工經營始於唐,興於宋,發展於元明,清時已成藥農主業。晚清時,利川建南土司連農祝庭槐通過黃連屯集,一次交易換回白銀十二擔。
全市15個鄉鎮辦事處,有14個鄉鎮出產黃連。黃連主要產區有建南、汪營、忠路、謀道、佛寶山等五個鄉鎮區。全市種植黃連的村有110個,村民小組970個,農戶3萬多戶。黃連常年留存面積在10萬畝以上,年產量3000噸以上,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一半以上。產業總收入5億元,其中3萬餘戶連農年總收入超過1億元,戶均收入3300元,占藥農家庭現金總收入的60%;利川黃連專業性企業16家(含專業合作社),資本總額達5000萬元,資產總額超過2億元。香連藥業為中成藥生產企業,其“香連片”已列為國家應急藥品儲備品種。
2010年,“利川黃連”地理標誌集體商標獲準國家工商局註冊。2010年和2011年,經中國中藥協會組織專家現場考察評審後,分別授予利川市建南鎮“中國黃連第一鎮”和利川市“中國生態黃連之鄉”稱號。
利川蓴菜
利川蓴菜,指產於湖北省利川市所轄行政區域內生產的蓴菜。蓴菜是珍貴的水生蔬菜,,以幼嫩莖梢和水中的初生卷葉為食用部分,口感滑潤。同時,蓴菜的膠質中所含的葡萄糖甘露聚糖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利川蓴菜,由於生長環境獨特,在口感和膠質含量方面都優於其它產區產品。2004年,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地理標誌產品予以保護。
20世紀70年代紐西蘭著名傳教士艾黎先生在利川市首次發現野生蓴菜資源。1986年7月,日本高松商事株式會社長高野善隆先生來到利川,考察了福寶山的野生蓴菜資源,發現利川蓴菜果膠豐厚,芽粗壯,品質遠優於西湖蓴菜,極為讚賞。1987年3月,高松商事株式會社黑羽幫彥部長和工程師池內文男先生來到利川洽談蓴菜的基地建設、蓴菜加工、向日本出口等有關事宜。
團堡山藥
團堡山藥,屬日本薯蕷優質品系,藤蔓植物,皮薄,肉質凝白,氣味清香,口感滑爽、咀嚼後無木質纖維渣,具“益腎氣、健脾胃、止泄利、化痰涎、潤皮毛”的功效。現代藥學營養學分析顯示,利川山藥含豐富的澱粉、維生素、膽鹼及礦物微量元素,尤含豐富粘蛋白,是潤養身心、營養保健價值極高的食藥兩用綠色植物資源。
2007年,利川山藥成為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8年,利川山藥產地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認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009年,利川山藥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2010年,“龍船水鄉”牌利川山藥獲國家有機轉換食品認證;同年,“龍船水鄉”牌利川山藥被選定為上海世博會專供產品,在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成功簽約160萬美元。
柏楊豆乾
利川柏楊壩出產一種五香豆乾。這種豆乾薄如紙片,色如檸檬,香有餘味,獨具特色。其加工製作工藝不用食鹽、滷水、石膏,將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塊模型中壓縮後,用文火烘乾,噴撒香料即成。別的地方也試用這個方法製做的豆乾,沒有柏楊豆乾的特色,原因是柏楊壩有一股泉水,清涼甜爽,四季涌流,只有用這股泉水製成的豆乾才有色、香、味、形獨具的特色。人們把這股泉水稱作“神水”。相傳,清康熙年間,當地官吏進京以柏楊豆乾為貢品,被朝廷賜賞為“深山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