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中風

按出血部位可分為內囊出血、橋腦出血、小腦出血、腦室出血等。 引起腦出血的其他原因還有動脈瘤、血管瘤、各種血液病和有出血傾向的情況,腦腫瘤對血管壁的侵蝕也可導致出血,但相對少見。

出血中風一般是指因腦出血(腦溢血)所引起昏迷和癱瘓,多見於5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以男性為多。常發生在病人清醒活動時,可能有情緒激動和使勁用力等導致血壓突然升高的原因。常見的症狀有頭痛、頭暈、嘔吐、突然昏迷、偏癱、大小便失禁、發熱等。昏迷是腦出血的主要症狀,昏迷的程度與出血量、出血部位關,多為深迷,瞳孔早期縮小而後期擴張,兩邊瞳孔大小不等,對光的反應減弱或消失。按出血部位可分為內囊出血、橋腦出血、小腦出血、腦室出血等。其中內囊出血有典型的“三偏”症狀(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同時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內囊出血的症狀演變可分為急性期、恢復期、後遺症期三期。本病是最常見、最主要的病,因為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大多發生於血壓波動的階段,當血壓驟然上升至病變動脈管壁不能承受的程度時,動脈壁破裂,血液進入腦實質內。引起腦出血的其他原因還有動脈瘤、血管瘤、各種血液病和有出血傾向的情況,腦腫瘤對血管壁的侵蝕也可導致出血,但相對少見。

本病的診斷要點為中年以上急驟起病的昏迷和肢體癱瘓,有高血壓史及腦脊液呈均勻血性等,更可依靠CT做出診斷。腦出血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在大腦中動脈深部分支的豆紋動脈病理檢查是見到出血半球腫脹、充血切面顯示病損區有出血和血塊,周圍腦組織呈腦軟化,並有點狀出血,一側大腦半球均有水腫。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病死率甚高,急性期的治療重點在於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改善腦缺氧,控制腦水腫,適當的降低過高的血壓和預防併發症,其中包括套用氧氣吸入、降低顱內壓、保護腦細胞及降血壓藥物、止血藥物等治療措施。必要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恢復期須繼續重視心、腎功能和血壓的情況。應早期進行肢體的被動運動、推拿、針灸治療,以促進腦功能障礙的恢復和防止癱瘓肢體的畸形。

本病在中醫學中屬“中風”範疇。病情教為嚴重的大都為出血中風,故本病出現的中臟腑及中風脫症的情況教為多見,預後教為嚴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